高郵市第一中學

高郵市第一中學

高郵市第一中學1964年創建,1998年4月遷址新建,2001年3月通過省重點中學評估驗收,2003年轉為省首批三星級高中,2010年被評為省四星級高中。近年獲得省“綠色學校”、揚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及校務公開先進學校、高郵市2003-2005年度先進學校等數十項表彰。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江蘇省高郵市第一中學1964年創建,1998年4月遷址新建,2001年3月通過省重點中學評估驗收,2003年轉為省首批三星級高中,2010年轉為省四星級高中。

有晉星志一篇。

高郵市第一中學於2010年2月22日晉升為江蘇省四星高中,幸甚,特以志之。
浩浩珠湖無涯,悠悠運河千年。襟帶控引,蘇皖下河。三阿福地,生我帝堯;江左名區,有我一中。
登高樓而送目,懷清風以飛揚。立校五秩,遷址十載,篳路藍縷,以成基業。芳草綠縟,玉樹瓊枝;高樓櫛比,華燈如晝。菁菁校園,風光無限。
興學廣場,沐沈母雨露;黽學樓旁,思將軍教誨。興學亭邊,有書聲朗朗;北大路上,有師生同行。篤志樹人,求實創新。懷瑾握瑜,胸有天下;杏壇春秋,桃李滿園。一中文化,歷久彌新;一中精神,繼往開來。
陽春三月,天朗氣清,學子聚首,嘉賓如雲。交口稱譽,一中晉星;同聲祝福,前程似錦。(吳水青)
高郵一中相關圖片 高郵一中相關圖片

學校占地近100畝,建築面積3.6萬M2,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花園式建築與濃郁的校園文化交相輝映,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科技樓裝備現代化。後勤保障有力,宿舍公寓化設計,餐廳已創建為揚州A級衛生食堂,新建的浴室設施一流。

學校掠影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高郵市第一中學的優美教學環境

學校概況

學校辦學理念新,營造“篤志、樹人、求實、創新”的校風,弘揚“勤、善、博、樂”的教風學風。重視黨建工作,特別重視發展優秀學生入黨;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42人,其中專任教師192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96 %,研究生學歷占14 %,省特級教師1名、揚州市名校長1名、學科帶頭人2人、中青年教學骨幹5人、教壇新秀2人,高郵市學科帶頭人11人;現有教學班60個,在校生3450名。

辦學成果豐碩,近年獲得省“綠色學校”、揚州市德育先進學校及校務公開先進學校、高郵市2003-2005年度先進學校等數十項表彰。高考質量逐年提高,連年獲高郵市高中教學一等獎,06年高考共286位同學達本科線,全面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

辦學目標明確,2008年把學校創建成高郵市第二所省四星級高中,2014年建校50周年之際,把學校辦成在全省一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五星級高中。

詳細介紹

高郵市第一中學1998年4月遷址新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心,學校聲譽日益提高,2001年3月通過省重點中學評估驗收,2003年轉為江蘇省首批三星級高中。

學校與蝶園廣場毗連,風光旖旎,占地面積90畝,建築面積3.4萬M2,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花園式建築與濃郁的校園文化有機融合,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科技樓裝備了現代化設施。近年,高三年級教室率先配備多媒體系統。學生宿舍公寓化設計,床位2200張,實行封閉式管理;去年,餐廳創建為揚州級衛生食堂,能同時容納2200人用餐;投資200萬元新建的浴室,空調等設施齊全,能容納2000人餘人就浴。

一中學風

學校以“一切為了祖國”為訓,興學以興邦;“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是第一中學的辦學思想;“對每一位學生負責,使每一位學生成功”是第一中學的辦學理念;營造“篤志、樹人、求實、創新”的校風,弘揚“勤、善、博、樂”的教風學風。

一中遠景 一中遠景

學校重視黨建工作,特別重視發展優秀學生入黨。2002年以來,已發展10多名優秀學生入黨。今年將發展5名優秀學生入黨。

在掙扎中飛翔

——記高郵市第一中學呂楨亞同學

吳水青 趙有明

打個噴嚏,提次重物,甚至一個深情擁抱,都可能導致骨折——高郵一位21歲患脆骨病的“玻璃青年”,21年間經歷了約12次大的骨折和8次大的手術,高中前沒進過一天校門,高中後還因骨折休學一年,就這么一位不如常人的人,卻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超過常人的成績,三門總分368,雙選科目均為A。

可又有誰知道,這個成績是在骨內釘子斷後,承受多大痛苦取得的呀?難怪他的同學感嘆:“我就說大神,怎么考得有失水平呀?”

矮小的身軀里蘊涵著巨大的能量,堅韌的頭顱里潛藏著豐富的思想,這就是呂楨亞!

正常人骨密度1000,他卻測不出

1993年11月,一個可愛的男孩出生在高郵一個普通家庭。古代築牆時豎在兩端的木柱叫“楨”,懂建築的父親希望兒子長大後成為社會的棟樑,給他取名呂楨亞。然而,小亞亞8個月大時,“一不小心”竟股骨骨折。從此,孩子莫名地、頻繁地骨折,好像天生就比別的孩子脆弱似的。爸爸媽媽領著亞亞去揚州、上海等地的醫院檢查、治療,每次都失望而歸。3歲那年,亞亞被上海一位教授診斷為脆骨病,醫學上稱為“成骨不全症”。醫生告訴亞亞父母,這種病極為罕見,沒有特效藥治療。正常人的骨密度為1000左右,而亞亞竟然測不出骨密度。無情的診斷書仿佛晴天霹靂,重重地砸向這對年輕父母,兒子得了這樣的病,以後怎么辦呢?

專家介紹,得這種怪病的人由於先天骨質薄脆,一次小小的絆倒,一聲鞭炮的驚嚇,都可能帶來一次骨折。絕大部分成骨不全症患者都屬於殘疾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獨立行走,少數人連吃飯都不能自理。萬般無奈之下,家裡只能找專人細心看護小亞亞。可是,由於孩子活潑的天性和薄脆的骨骼,經常會出現意外,頻繁骨折,使小亞亞的雙股骨長成了畸形。從亞亞3歲起,父母就帶著他不斷地到上海做矯形手術。每一次骨折或手術時,亞亞都會疼得撕心裂肺。痛在孩子身上,更疼在父母心裡,雖然不停奔波,勞累辛苦,但在父母心裡,亞亞是他們永遠的寶貝,他們對孩子的未來仍充滿美好期待。

邊玩遊戲邊學習的“大神”

同學眼中的呂楨亞是一位人物,不一般,男生女生一概叫他“大神”,甚至“神哥”。這么不起眼的呂楨亞,剛進一中,成績就一直遙遙領先,不少次重要考試都列年級第一。晚自習不上,高一在晚10點前睡覺,高三一般11點前睡覺,從不熬夜,還會玩遊戲,賣EA Origin遊戲帳號……

顧文倩同學說:“大家對他敬仰、膜拜,因為他英語和物理好得一塌糊塗,而且還開發軟體。哪怕我們的身體比他好,也都沒有他那么有才。不氣餒,堅持進步啊。”

事實上,遊戲只是呂楨亞的副業,他的興趣是編程。在編程方面,呂楨亞好像頗有天分,他經常跟媽媽說,他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各種知識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己喜歡電腦編程,編程能使自己把英語學得更好。編程要求自己學好數學、物理,而數學、物理又能在編程上給自己很多幫助。

2009年開始在《軟體報》上,分別發表了《用OpenGL編寫3D檯球遊戲》、《關機別忘了斷開網路連線》、《用VC6編寫帶關卡編輯器的坦克大戰遊戲》、《用VC 6.0編寫二人對戰的中國象棋遊戲》、《用Visual Basic編寫自動截圖小程式》、《對2009年第26期《自動截圖小程式》的一點改進》等。

2011年寫的編程論文《J2ME手機遊戲坦克大戰開發手記》,今年7月至11月將分期發表在國家級IT類期刊《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上。

點點滴滴,鮮亮耀眼,讓同學們想不通:是什麼讓呂楨亞能邊玩遊戲邊學習,學出了名堂,也玩出了名堂。

最疼父母心

診斷出怪病後,亞亞父母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難道兒子就只能與病床為伴了嗎?難道只能看著同齡小朋友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校園?要強的母親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樣擁有知識,沒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定要使孩子擁有知識。

就這樣,亞亞在母親的輔導下開始了艱難的自學之路。

要成才先要成人,要想有成就,就要先規範行為。作為一位老師,母親很清楚,學校里的很多問題生之所以不成器,最主要的原因是小時候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在教知識之前,先培養亞亞好的行為習慣:保證注意力集中,書寫端正,在完成任務前要能坐得下來,要有定力。有次母親的朋友帶小孩來玩,目的是讓小孩陪陪亞,亞亞禮節性地打了個招呼說:“等我把這個作業完成,再跟你玩。”哪知這一等,就是一個小時。母親的朋友看著玩得開心的亞亞,感嘆地說:“好定力!小孩要是都能這樣對待學習,大人還有什麼好煩神的呀!”

培養亞亞的自學能力,能讓亞亞獲得終生學習的能力。母親上午上班了,先把任務布置好,比如,先讀一小時書,再做一小時作業,然後休息十分鐘,再做預習題等。上午完成看書自學任務,下午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時不是單純講解,而是由亞亞提出問題,提出問題也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討論交流。亞亞母親說,雖然自己也跟著亞亞的進度學習,但自己大學時學的很多東西都忘了,如果單是自己講,很多知識不會呀,這樣交流討論的好處是,能在交流討論中提高。預習,質疑,交流,是亞亞自學能力提升的真諦。

自學中,把學習目標作為第一位,並不因為亞亞身體差而有所溺愛,這樣才能讓亞亞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來對待未來和人生。不是父母不疼亞亞,因為他們知道:要讓亞亞學會自立,只有學好文化知識這條路。

高考前一周,父親像往常一樣去接亞亞,下樓梯時,發覺亞亞腿不夠得力,問他有沒問題,亞亞說左膝有些酸痛。聽到這些,亞亞父母很緊張,因為他們最怕的就是亞亞身體這有酸呀那有疼的,他們這樣心驚膽戰了二十來年了。上網查後,基本斷定可能是腿骨或腿里的釘子出問題了,要拍片子查。亞亞父母商量決定,暫不告訴亞亞,讓他安下心來高考完再說,不能讓亞亞錯過高考,這是亞亞魂牽夢繞的高考呀!

高考後拍了片子,發現腿里的釘子斷了,還要再次手術,把以前接好的骨頭斷了後,換釘子。亞亞母親後來說:“不在自己身上疼,我們不知道呀,高考那段時間亞亞是怎么挺過來的呀!那又酸又痛呀!”

事實上,高考前亞亞也自己上網查資料,知道自己的身體肯定是有問題了,但又怕父母擔心,雖然走一步疼一步,但仍對父母說“沒事”。

亞亞母親說,亞亞是一個自覺性很強的孩子,有很強的求知慾,即使在打石膏治療期間,學習也不間斷。一次手術後,亞亞胸部以下全打上了石膏,人不能坐起來,他就趴在床上寫作業。每次病痛臥床期間,亞亞減輕疼痛和排遣無聊的最佳方法就是聽英語磁帶。

“兒子好奇心特彆強,什麼事情都喜歡刨根問底。”亞亞母親說,在學習國中物理和化學時,除了基礎知識外,她還特地買來做實驗用的酒精燈、燒杯、量杯等,或利用家裡現成的物件,自製簡易的實驗器材,母子倆一起探究課本上實驗的結果。“自己做實驗,他才會真正明白。”為了孩子的學習,這位偉大的母親費盡了心思。

“國小時我是亞亞的老師,國中時我是他的學習夥伴,現在學到了高中,有些課程我已經無能為力,網路成了他的老師。”亞亞母親自豪地告訴我們,現在兒子在網上QQ加入了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等Q群,學習上遇到問題就請群里的高手幫忙。

“疼”,是心疼,心疼兒子,但為了兒子的未來,把疼藏在心裡;“疼”,更是疼愛,看到兒子的成就,愛在心上。

走出家門進校門

“我還算幸運的,有些像我一樣的病人甚至每年都發生幾次,甚至十幾次骨折。”看到呂楨亞,大家就會被他真誠而自信的笑容感染,倘若忽略他略顯矮小的身材,他絕對是個陽光帥氣的男孩。

儘管呂楨亞完全有能力直接上高中,但是,因為一直沒有正常到校上課,也因疾病的原因沒能參加中考,要想取得學籍入校學習,還要經過相關的程式。而且,學校對於接納呂楨亞這樣的特殊學生,也存在一定的顧慮。2010年秋季學期開學,在教育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呂楨亞以一名借讀生的身份進入了高郵市第一中學高一(10)班讀書,終於走進了他夢寐以求的校園。

坐在課堂上,他始終面帶微笑。開學時舉行的升旗儀式,讓呂楨亞的班主任趙有明老師刻骨銘心。因為呂楨亞不能下樓,趙老師讓他就在教室休息。可是,當國歌響起的時候,分明看到一個矮小的身影佇立在四樓的樓口邊!從教室到樓口往來有二百米。二百米,對於一般的孩子根本不算什麼,可是對於一個走路需要攙扶的孩子來說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是什麼支撐他做出這樣一個危險的決定呢?他說,我現在是一名高中生了,我想參加力所能及的校園活動,更何況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

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趙老師要他在家休息兩天,他卻請求說:“我能來做啦啦隊員嗎?”簡單的校園生活對於身體健康的孩子也許已經膩煩了,可是對於他卻是那么的新鮮,那么的幸福!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把課堂學習和藉助網路平台的自主學習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如饑似渴地吸吮著知識的甘露。

在高一級部摸底檢測中,呂楨亞獲得級部第二名的好成績。一個從來沒有進過學校門的孩子,一個做了多次手術的“玻璃少年”竟然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

呂楨亞的父親說:“這孩子智力和一般孩子差不多,但求知慾特別旺盛,學習意志特別頑強,即使手術的時候也沒停止過學習。他寫字的姿勢很多:趴著寫、側著寫、躺著寫、坐著寫都行。”“其實亞亞能有今天我們已經很滿足了。”呂楨亞母親的語氣中透著自豪和欣慰,“希望他能融入正常的學習生活,與他的同齡人一起快樂地學習、成長。畢竟,我們不能照顧他一輩子。”

高中成長路

進入高中後,呂楨亞多次獲得了學校頒發的“自主學習之星”的稱號,他的母親說,其實呂楨亞國小和國中靠的就是自主學習。

這是呂楨亞取得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

呂楨亞被大家稱為“大神”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習看起來不費力,朱玲同學說:“他學語文好像沒那么勤奮,只是他上課記筆記很認真。”細節決定成敗,這也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呀!呂楨亞說,高三第一堂語文課,語文老師就把高考複習的藍圖勾畫出來了,那時他頭腦里就有了語文複習的路子了,從字音、成語到病句,到閱讀、作文等,每一階段做哪些事,都心中有數,把每一階段的事做好了,就沒有問題了。

每年一本錯題集,一本例題分類集,是呂楨亞理科取勝的關鍵。將各種題目的典型例題分類,掌握例題,舉一反三,勝過題海戰術。呂楨亞說:“其實我的自主學習也沒那么神秘。我都是先自己看教材,然後用《王后雄教材全解》來疏通知識點,通過例題鞏固,再做些練習。”

自主學習讓呂楨亞在高一之前就學完了《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辭彙量特別大,所以進入高中學英語就很輕鬆。英語我平時幾乎沒有花什麼功夫。”

高三二模後,英語老師孫雲平發現呂楨亞考試作文思想成熟,邏輯性強,把它作為範文在其他班上展示,那個班上有個同學開了個玩笑,說“呂楨亞書寫不怎么樣呀”,孫老師就把這個玩笑轉給了呂楨亞,那知呂楨亞就開始練起了書寫,寒假一過,書寫面貌一新。

呂楨亞的韌勁也讓高三班主任馮萬林老師很有感慨。高考前一周呂楨亞身體出現問題,沒向班上一個人說過,大家都不知道呂楨亞忍受了那么大的痛苦,沒有人知道呂楨亞要去天津做大手術。就連語文老師吳水青在QQ上與呂楨亞交流高考作文心得時,都不知道他當時正在天津醫院中拍X光,更不知道在去天津之前,他把高考作文回憶列印出來給老師作為範文供下屆學生學習,那是在多大痛苦之下呀!他只在QQ上留了句“最近有些事情,不方便回復”、對老師說了句“老師,不好意思,我有點事,下次聊”,就消失了一個多月……

人生荊棘路,唯韌者竟成!

高中期間,呂楨亞同學獲得2010年《關心下一代周報》“感動讀者人物提名獎”及揚州教育“十大新聞人物”獎,成為高郵一中精神的代表。

悠悠人間情,拳拳感恩意

雖然呂楨亞在校時間不長,活動區間不大,基本固定在座位上,但與同學關係融洽。很多學生對呂楨亞很是敬佩,稱他為“大神”。顧文倩同學評價他:“學習好,人品好,堅持不懈。比如你問他題目,哪怕是很忙的時候,他都會停下來幫你,並且很耐心,很細緻,很生動,有時候會舉出例子來,讓你了解得更加深刻。”向呂楨亞請教問題的有不少同學,比如牛婭、姚奕、朱玲、顧文倩、楊晨洲等同學也都有這樣的感觸。一是呂楨亞的耐心、誠心,二是呂楨亞自學得來的功力,使他也具有了教師的素質。

反過來,很多同學都明里暗裡幫助著呂楨亞,收作業本了,有同學替他交;茶杯里沒水了,有同學替他倒來暖暖的水;呂楨亞座位周圍有積水了,馬上就有人拖掉,怕他不小心滑倒;呂楨亞站起來了,教室後排的全立鵬不管多忙,不管在哪,立即跑過來,跟著呂楨亞,全程保護。同學們都在無聲地呵護著呂楨亞。

有同學有好吃的了,就分些給他,呂楨亞回去也讓母親買一些小吃來送給同學們。集體的溫暖,來自心與心的溝通。

社會各界也給予了不少幫助,學校減免了呂楨亞的不少費用,省紀委、省教育廳、“關心下一代委員會”、高郵市教育局等每年都定期來看望呂楨亞,送來慰問金,送來勉勵,這也是呂楨亞前進的動力。

社會各界的關懷、集體的融洽、家庭的薰陶,讓呂楨亞有了感恩的心,希望自己不斷進步,能用自己的知識回饋社會。

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是呂楨亞的信條。呂楨亞在淘寶上開了個網店,賣BF3遊戲賬號,一個20元,而官價達到100元一個。“我賣這個的目的不在於賺錢,而在於積累社會經驗。”“一開始沒人買,然後我就漲到25元,如果買家給好評的話,就返現5元。雖然還是賺20元,但是買的人反而多了。”他母親告誡他賣遊戲賬號,要有良心,不能賣給未成年人。呂楨亞說,我知道,淘寶付款要網上銀行,未成年人開通不了。

夢想和現實

對於學習有沒有興趣的問題,呂楨亞回答說,有興趣。“一開始就有興趣。因為我小時候由於身體原因,跟外界接觸少,能學習新知識就是當時我唯一的精神寄託。現在的話,學習是我彌補身體劣勢的手段。”

對於未來的規劃,呂楨亞說:“我對編程感興趣,想做軟體工程師。但是父母了解軟體工程師這一職業以後,認為軟體工程師的工作比較辛苦,而且是吃青春飯。到了40歲以後,軟體工程師的創新能力會不如年輕人。他們擔心我將來工作會不穩定,所以我們經過慎重考慮,報了南京財經大學的會計學專業。”

“但是,我又不想拋棄自己的IT夢,所以,準備考到註冊會計師,使自己的生活有保障,然後會幹一些自己更感興趣的事。”

有夢想,也有些無奈。但作為一個現實的人誰沒有無奈呢?人生的路總是那么曲折,總不能事事順心。但我們總要有些精神,像呂楨亞這樣;總要能傳播些正能量,像呂楨亞把正能量傳播給我們一樣。

到現在為止,呂楨亞仍然綁著石膏,臥床休息,恢復還需一個月。

祝福呂楨亞!

(2014年)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19人,其中專任教師16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占22 %,中學一級教師占50 %,本科以上學歷占96 %,研究生學歷占14 %,省特級教師1名、揚州市名校長1名、學科帶頭人2人、中青年教學骨幹5人、教壇新秀2人,高郵市學科帶頭人11人、中青年教學骨幹17人、教壇新秀6人。2005年語文、英語、物理三科計有7名教師獲高郵市一等獎,1名教師獲揚州市一等獎,2名教師獲揚州市二等獎。

用一生做個好老師

——記高郵一中張桂宏老師

繆真義 吳水青

高郵一中的時間定格在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時二十分,張桂宏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高郵一中的天空為之黯淡,樹木為之含悲,整個校園籠罩在巨大的悲痛中,聽到這個噩耗的老師和學生們都流下了悲痛的淚水,以至失聲大哭:臉上永遠掛著笑容的張老師真的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

不高的個頭,稀疏的頭髮,臉上永遠洋溢著微笑,這是他留給同事和學生們最為深刻的印象。甚至剛接了一個讓他興奮的電話,他都不願一個人獨享,都忍不住要告訴他心愛的學生……

這就是張桂宏老師。

1 、獻身教育,甘當人梯

張桂宏老師從教以來,憑著一顆執著、樂觀的心追求著為人師表的快樂與成功,無論坎坷還是鮮花,他都堅定從容地堅守著教育神聖的榮譽,把絢麗的青春毫無保留地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教育事業。在同事的眼裡,張老師是那么的樂觀、隨和,善於與同事交流,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主動關心年輕老師。用自己的樂觀和熱情,感染著大家。辦公室里,常常見到他和顏悅色地與學生交流;教室里,隨時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宿舍里,時時見到他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學生的生活。當發現自己不適時,他也不放在心上,同事勸他注意休息,他常常笑笑答應,但就是沒見他停下課去看病。即使病重在南京住院時,仍然牽掛著班上的學生。

張老師雖然是個老教師,但絕不固步自封,而是緊跟時代的潮流,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地為自己充電。班級黑板報編委劉曉麗是個新手,張老師為她提供電腦查閱資料,提供圖案作具體指導,讓劉曉麗很快能獨立主持編輯了。作為一個生物老師,他還自學了心理學課程,就是為了能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學校心理諮詢室的籌建也有他忙碌的身影,凝聚著他的心血。

2 、春風化雨,言傳身教

作為班主任,每天起早帶晚,跟班勤,早上,很多學生還沒到班時,張桂宏老師已站在教室前,晚上,他目送學生離開教室。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治班不是嚴字當頭,而是和藹,春風化雨。有些學生拖地不認真,他自己親自拖地,給學生示範。在張老師住院前就有了重病的徵兆,學生常發現張老師在講課時捂著肚子,頭上冒汗,學生問他,他只說“看過醫生了,沒事”,但從未缺過一堂課,直到堅持不住住院了,學生們才知道老師的病有多重。

他教導學生要“先成人,再成才”,經常找學生談心,不但談成績,更是談理想,談做人。高三(15)班班長劉欣同學十分動情地說:“張老師找人談心,從不高高在上,訓斥人,而是帶著微笑,十分和藹。這真是十分難得的呀,真的,這才是平等交流呀。”“真的”,劉欣同學一再重複。

與學生談心,讓學生進步,不但永遠有一個真誠的態度,張老師還運用他自學的心理學,來提高談心的效果。對貧困生的關心也是這樣,先與同學了解,再運用巧妙的方法幫助學生,不讓學生有任何一點自卑感。他常常講起自己在大學的經歷,說自己“很棒”,以此來激勵學生的上進心。張老師用樂觀融化冰雪,驅走寒冷,這是何等的教育智慧。

一次,看到張老師上課揮汗如雨時,管秋雲同學遞給他一張面紙,張老師臉上感動了的笑意讓管秋雲同學刻骨銘心,不僅如此,張老師甚至在以後常常提起這件事。能常常被學生感動的老師,肯定會常常感動學生。

3 、講課風趣,樂觀大氣

用智慧啟迪智慧,用熱情點燃熱情,張老師總是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活力,他總會讓課堂傳出陣陣笑聲。在他言傳身教下,學生的學習不斷進步、漸入佳境。張老師講課風趣,內容豐富,比如在講解細胞免疫這個不易理解的知識時,張老師製作了課件,生動闡釋了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問題,學生在陣陣笑聲中接受了新的知識。對於課堂上記筆記,張老師也非常開放,他要求學生有選擇、有系統地記,而不要面面俱到,課堂上他經常把學生的筆記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上張老師的課很輕鬆,他說“大家學生物的積極性很高”,開玩笑地說“這樣學肯定能考上A++”(生物最高等級為A+)。上課時,除了臉上掛著笑外,還總用商量的口吻,“這個內容要不要我講?”“占用點時間講一下作業中的問題,行不行?”正面鼓勵和平等開放就是張老師的教學風格。

有一次,試卷上的一個習題學生還是搞不懂,張老師竟然請來了另一位老師來講解,直到學生弄懂為止。張智慧同學用了一個“震撼”來說這件事,“從沒遇見過一個老師能像張老師這樣,這是謙虛,這是樂觀和大氣!”

4 、心繫學生,大愛無垠

在張桂宏老師去世的前一天,張老師所教的高三(15)班四位學生代表去看望他。前一天剛剛搶救甦醒過來的張老師,身體非常虛弱,看見他的學生來了,又現出了笑容,用微弱的聲音囑咐他牽掛著的學生們“好好學習”。又詢問代理班主任班級情況,希望班級再努力一把,實現班級目標。張老師還清楚地告訴班長,“班費放在辦公桌抽屜里的茶缸里”,要班長取出班費。

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的張桂宏老師離開了我們,但他那高貴的人格力量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行。他用他那短暫的一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好老師。

相關榮譽

學校現有教學班56個,在校生3280名。近年來,學校聲譽日益提高,獲得數十項表彰:連年被高郵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連年獲市高中教學質量一等獎,2006年初,又評為市第二輪綜合考評先進高中,2003-2005年度先進學校,2005年度高中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05年教科研先進單位,2005年計畫生育先進單位等;被評為揚州市德育先進學校,教科研實驗基地,先進黨的基層組織,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校務公開先進學校,文明安全校園,“五四”紅旗團委;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金鑰匙科技競賽”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 “綠色學校”等。近年,學生在各項競賽中,有102名學生獲國家級獎,163名學生獲省級獎,254名學生獲地市級獎,680餘名學生獲縣市級獎。高考質量逐年提高,本科錄取人數及達成率逐年攀升,今年高考新突破在望,5月高三年級揚州三摸成績喜人。

學校領導

金其寶

校長 黨總支書記 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班課程結業。揚州市高中數學學科帶頭人,揚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高郵市首屆名校長,高郵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高郵市人大代表,在省級、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十多餘篇,參與教育部重點課題《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知識觀基礎及其轉變策略》,主持省級課題《新課改下普通高中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葉 鋒

副校長、黨總支委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揚州市中語會理事,省級培訓骨幹教師,揚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學科帶頭人、教學功臣、優秀團幹部、新長征突擊手。高郵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獲揚州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高郵市高中語文優秀課競賽一等獎。多次面向全揚州開示範課。多篇論文發表和獲獎。

謝宏升

副校長

姚福平

黨總支副書記

繆真義

工會主席

學校前景

第一中學將努力構建能充分發展每位學生個性特長,充分挖掘每位學生內在潛能的辦學特色:活動多樣化,發展個性化,素質全面化,交流立體化。

第一中學的辦學目標:2008年把一中創辦成高郵市第二所四星級學校,2014年建校50周年之際,把學校辦成在全省一流級至全國有影響的五星級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