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茹

高茹

高茹(1941——2017),高茹被譽為二人轉藝術大師,是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二人轉教育家,二人轉音樂家,二人轉理論家。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永吉縣人。

基本信息

高茹:(1941——2017)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永吉縣人。1958年考入吉林省戲曲學校地方戲科,向程喜發、李青山、谷根鐸等教師學習二人轉。她根據自己條件,以青衣閨門旦為主,又學唱《搬窯》、《包公賠情》、《燕青賣線》三出吉劇。1961年分配到白城地區吉劇團,後又調到洮安縣民間藝術團演唱二人轉。在藝術實踐中,她注意繼承、借鑑、革新,通過融合提煉,在唱腔、唱法、板式上,初步形成吐字清晰悅耳,行腔婉轉自如,長於演唱抒情段的特點。1964年演出的二人轉《銀酒壺》、1965年演出的單出頭《紅妝奇志》都在吉林省匯演大會上獲表演獎。1975年調到白城地區文工團,唱民歌和大鼓,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了二人轉演唱藝術,並積極學習,參與作曲工作。1977年調到吉林省戲曲學校地方戲科任教師,撰寫了《二人轉唱功研究》等文章。

高茹生平介紹:

高茹1958年考入吉林省戲曲學校,向李青山、程喜發等老藝人學習二人轉。

1961年高茹主動要求到偏遠的到白城地區吉劇團工作,後又要求到洮南劇團演唱二人轉。

在此期間高茹不僅不斷提高演唱水平,而且積極學習作曲,成為二人轉界第一位從事作曲工作的二人轉演員。

1964年高茹編曲、導演並演唱的二人轉《銀酒壺》在全省匯演榮獲優秀獎(當時最高獎即是優秀獎),吉林省委宣傳部長宋振庭同志高度讚揚並為高茹撰寫《立志做二人轉的革新者》!

1965年高茹演出的單出頭《紅裝奇志》在吉林省匯演榮獲優秀獎!

1975年調到白城地區文工團,演唱民歌和大鼓,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了二人轉演唱藝術。

1977年高茹被吉林省文化廳調回吉林省戲曲學校,創辦地方戲科,後擔任科主任。

自1977年至1996年,高茹與丈夫侯殿君培養出周春艷、閆學晶閆光明杜鶴等大批優秀二人轉演員,他們都已成為二人轉界的中流砥柱。

1982年高茹應遼寧鐵嶺文化局許局長邀請,高茹到鐵嶺劇團和文化館講學。

同年在東三省二人轉研討會上,遼寧省春風文藝出版社總編耿瑛總結二人轉四絕“王肯的詞,那炳晨的曲,高茹的嘴,馬力的腿”!

1984年高茹受邀參加東三省二人轉學術研討會,並在法庫縣農民藝校講課。

1985年吉林省文化廳委派高茹到遼寧省丹東市講學。

1986年高茹參加在武夷山舉辦的中國戲曲聲樂大會,代表二人轉界發表主題演講《韻味》,受到與會嘉賓的高度讚揚,中國戲曲音樂學會會長寒聲同志為高茹老師題詞“潤腔已集粹,練音探精微,博採眾家長,融貫放光輝”!

同年高茹帶領學生到黑龍江觀看夏春閣演出,回來後對《鋦大缸》進行重新創作和譜曲,創造“影平調”。

1987年高茹受巴音桑校長邀請到內蒙古自治區哲里木盟講學。

1987年高茹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國家尖子演員,享受一級演員待遇,同年十月被評為首批高級講師。

1991年高茹將從藝數十年的經驗總結,形成完備的唱功理論,出版了26萬字的《唱功研究》一書,填補了二人轉歷史上沒有專業論述唱功著作的空白,2004年高茹編寫的《唱功研究》榮獲“前進的中國——社會各界新聞人物創業與發展座談會”優秀論著一等獎。

199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授予高茹“藝術家名人”榮譽稱號!

1995年高茹前往哈爾濱,擔任全國第二屆二人轉觀摩匯演評審。匯演結束後,黑龍江文化廳廳長張連俊請高茹為歌劇院、京劇院、評劇院集中講課,傳授唱功。

1996年吉林省戲曲學校解體,高茹在本應退休安享晚年,但她為傳承二人轉藝術事業、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主動向吉林省文化廳吳景春廳長請纓,創辦吉林省地方戲曲學校(吉林藝術學院高茹二人轉分校),培養出閆豐、王麗麗、張帆、郭星笛、張維維等13批學員,為國家和吉林省文藝團體輸送了大批藝術人才。

1997年,鑒於高茹為教育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高茹的事跡被錄入《中國教育專家名典》。

1998年吉林省文化廳授予高茹“二人轉藝術突出成就獎”!

2000年舉辦了高茹告別舞台專場文藝演出。

2006年吉林藝術學院建院六十周年特別授予高茹“藝術教育成就獎”!

2008年,高茹老師從事二人轉藝術工作50周年紀念活動在長春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以及省內百餘位二人轉藝術家出席!

同年高茹老師榮獲吉林省二人轉特殊貢獻獎!

2011年高茹老師被授予“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北二人轉代表性傳承人”榮譽稱號!

2012年高茹老師50多年來蒐集、整理改編的東北民歌、二人轉小帽精粹著作——《東北民間音樂》出版發行。 同年在原吉林省文化廳長吳景春的提議下,高茹撰寫自傳。

2016年吉林藝術學院授予高茹“吉林藝術學院60周年藝術教育成就獎”!

2017年5月高茹被授予“二人轉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7年7月13日,高茹病逝。

那炳晨評價高茹 那炳晨評價高茹
耿瑛評價高茹 耿瑛評價高茹
王兆一評價高茹 王兆一評價高茹

高派二人轉
創始人:高茹
傳承人:周春艷、閆學晶、張鳳娥、張帆
初創時間:1964年
成熟時間:1991年
高茹1958年至1961年在吉林省戲曲學校同李青山、程喜發、谷振鐸、趙國華、於乃昌等二人轉老藝人學習,深得李青山老師、程喜發老師真傳,畢業後又虛心向尹萬庫、筱蘭芝、夏春閣等東三省二人轉名家求教,不斷積累藝術經驗,提高自身藝術修為。1961年畢業後,高茹在白城文工團、洮南地方戲隊工作,在不斷提升唱腔水平的基礎上,還積極從事作曲及導演工作,先後創作演出了《女民兵》、《銀酒壺》、《紅裝奇志》等反映時代、反映人民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特別是在1964年高茹編曲、導演並演唱的二人轉《銀酒壺》在吉林省二人轉匯演上獲得空前反響,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長的宋振庭同志看過高茹創演的二人轉《銀酒壺》後給予高度評價,讚揚高茹是二人轉的創新開拓精神,並鼓勵高茹“立志成為二人轉的革新者”!
七十年代高茹又博採眾長,將演唱民歌和大鼓的經驗融入到二人轉創作之中,她廣覽多讀、多方借鑑,在藝術創作上不拘一格,吸收天津時調、北方鼓曲、南方劇種等優美鏇律,為我所用,形成了“高派”二人轉獨特的音樂風格。
1977年高茹正式走上講壇,她一方面不斷挖掘整理傳統劇目、創作反映時代的新劇目,另一方面積極研究二人轉唱腔理論。在此期間她整理了《洪月娥做夢》、《王二姐思夫》、《鋦大缸》、《鶯鶯聽琴》、《劉金定探病》、《扎花帳》、《寒江關》等多出傳統戲,創作或演出了《黛玉焚稿》、《張海迪學醫》、《包公趕驢》、《喜報》、《祝九紅弔孝》、《孟姜女哭長城》、《唐伯虎點秋香》等新創劇目,這些劇目成為深受觀眾喜愛、久演不衰的“高派”二人轉代表劇目。
1986年高茹受吉林省文化局(廳)委派代表二人轉界赴福建武夷山參加中國戲曲聲樂研討會,高茹做了題為《韻味》的二人轉唱腔主旨演講,並在現場清唱多段代表劇目,受到與會各劇種專家的一致好評,許多戲曲專家驚嘆二人轉竟有這樣優美鏇律,中國戲曲聲樂研討會會長寒聲同志欣然秉筆為高茹題詞“潤腔已集粹,練音探精微。博採眾家長,融貫放光輝。”高茹的《韻味》演講被大會用三期簡報的形式向全國戲曲界報導,受到廣泛關注。
1991年高茹編著的二人轉歷史上第一部唱腔專著《唱功研究》正式出版發行,書中介紹了高茹從藝數十年的理論經驗,詳細介紹了高茹獨創的二人轉“疙瘩腔”、“擻音”、“潤腔”、“滑音”、“真假聲結合唱法”等等,這標誌著“高派”二人轉唱功理論體系的成熟,也標誌著吐字清晰悅耳,行腔婉轉自如,唱腔抒情優美、情感真摯飽滿,表演生動細膩的“高派”二人轉正式形成。

中國曲協二人轉藝術委員會原主任王兆一評價高茹:

關東著名轉星,舞台講壇全能,著書立說傳世,輝煌多彩人生。

著名作曲家、吉劇創始人之一那炳晨評價高茹:

高茹老師是一位傑出的二人轉演唱藝術家,也是東北民歌演唱藝術家。她唱的曲調和別人就是不一樣,因她通樂理、能譜曲、有理論,是個難得的人才。她的唱一開口就會被她甜美、悠揚、獨特的聲音所折服,只有她的唱才真的稱得上是“唱功!

閆學晶評價恩師高茹:

高茹老師是吉林省戲曲學校地方戲科創始人,也是地方戲科的科主任,同時是劇目課老師、唱功課老師,她讓老師教孩子們什麼學校才開什麼課,所以她是吉林省戲曲學校創始以來,有了地方戲科以後功不可沒的一位老師。也是我們吉林省著名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她的劇目是東三省所有專業劇團傳唱的。

高茹老師的唱一開口你就會被她甜美、悠揚、獨特的聲音所折服,每一齣戲,都有獨到的處理,每個人物的聲音刻畫都有個性,《洪月娥做夢》這齣戲不用看錶演,閉上眼聽高茹老師演唱,你準能猜出哪個是洪月娥,哪個是王媒婆!不得不承認演唱者惟妙惟肖、高水準的演唱技巧與深厚的功底!

高茹代表作品:單出頭《洪月娥做夢》、《王二姐思夫》、《紅裝奇志》、《黛玉焚稿》、《孟姜女哭長城》、《張海迪學醫》、《綠葉紅花》、《局長姑娘》等;二人轉《銀酒壺》、《鋦大缸》、《鶯鶯聽琴》、《包公趕驢》、《唐伯虎點秋香》、《祝九紅弔孝》、《鳳求凰》、《賣油郎獨占花魁》、《柴母訓子》、《裝灶王》等;拉場戲《寒江關》、《大觀燈》、《梁賽金擀麵》、《窮胡東風起》等;東北民歌《縣長下鄉到咱家》、《搖籃曲》、《我愛長白山好風光》、《梨花五更》、《媽媽娘你好糊塗》、《繡荷包》、《月圓人也圓》、《梅花開得好》等。

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二人轉教育家、二人轉音樂家、二人轉理論家高茹2017年7月13日凌晨在長春病逝,享年76歲,遺體告別儀式於7月15日7時30分在朝陽溝長春市殯儀館舉行。

高茹1941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1958年考入吉林省戲曲學校。在其後近60年的藝術生涯中,她繼承了李青山、程喜發、谷振鐸等二人轉宗師的藝術精華,同時勤於鑽研,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唱功理論,著有《唱功研究》、《東北民間音樂》等著作。高茹嗓音婉轉清脆,唱腔優美綿長,《縣長下鄉到咱家》、《搖籃曲》等東北民歌曾給無數聽眾留下難忘的記憶,其代表作品還包括《紅月娥做夢》、《王二姐思夫》、《鋦大缸》、《黛玉焚稿》等。在表演藝術的高峰時期,高茹為傳承二人轉藝術,急流勇退,回到母校從事教學工作,培養30多批累計2000多名二人轉優秀人才,包括徒弟周春艷、閆學晶,學生董寶貴、孫曉麗、閆豐、張帆、王麗麗等。

《七律•賀高茹從藝六十載》

藝苑仙葩綻華夏,白山松水把根扎。

情系沃土藝精湛,唱演俱佳美無瑕。

桃李滿園遍天下,德藝雙馨稱大家。

著述講學傳大業,轉壇四絕冠中華!

《金縷曲• 悼二人轉聲腔藝術大師高茹》

君去離魂繞。暑喧囂、雨風悲泣,別情難了。夢裡依稀人宛在,猶是音容笑貌。聆曼曲、悠然裊裊。松水白山洮河畔,更獻身藝苑君行早。與歲月、奪分秒。

杏壇埋首欣從教。立程門、春風絳帳,滿園花草。回首向來欣慰處,敢效春蠶不老。真切切、堪稱師表。一代名伶終不朽,嘆神州譽滿君應笑。金縷訴、我憑弔。

《二人轉藝術的開拓者——紀念我最敬重的老師高茹》
閆學晶

前不久高茹老師因病去世了,我想寫下一篇回憶文章,以此懷念她。因我水平有限,怕寫不好,所以拖了幾天才寫出來,不管水平如何,這是我對老師的敬意!

高茹老師出生於永吉縣,從事二人轉藝術工作60年。她是我心中最尊敬與仰望的老師,是我心中的榜樣,也是我心中的才女。高茹老師吃透了二人轉唱腔,每個牌子曲、每個專調、每句唱腔、每個民歌,她都能講出一番道理,她寫出了20多萬字的二人轉吉劇《唱功研究》一書,相繼又整理了東北民間音樂《東北民歌200首》。在東北流傳這么幾句話:王肯的詞,那炳晨的曲,高茹的嘴,馬力的腿。正如二人轉理論家、九十高齡的作家王兆一老先生評價高茹老師:關東著名轉星,舞台講壇全能,著書立說傳世,輝煌多彩人生!

1989年,高茹老師在吉林省戲曲學校地方戲科當主任,我是這一年考上了地方戲科。由於家庭困難拿不起學費,我一度準備放棄,後來父親從叔叔那裡借來了學費,我興高采烈地到省戲校報到,這時學生已開學半個多月了,我走到學校大門口,第一個碰見的人就是高茹老師,她笑呵呵地一眼就認出我說:“孩子,你怎么才來呀?為了你,我破例沒有撤銷你的入學資格,條件不錯,好好學習二人轉。快去報到吧。”1989——1992年在校期間,高老師認為我學的不錯,委任我為唱功課課代表。當時高茹老師給吉劇科任唱功老師,教吉劇唱腔、二人轉唱功老師,高茹老師的任務很重,有時候她就安排我代她教同學們唱腔。後來我當上班長,最後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離開了我的母校,離開了我最愛、最感激、最尊敬、最仰望的高茹老師。

之所以我對高老師有這樣的感情,不僅僅因為她是我的老師,她對我更像母親!在校期間父母很少看我,高老師曾無數次把我叫到家裡吃飯,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閒時教我唱腔,每句唱她都會認認真真、一字一句地去分析、示範,這樣“亦師、亦母”的行為讓我感受到更多的家庭關懷。同時也造就了我專業上的突飛猛進。

高茹老師是平凡而偉大的人!一生光明磊落,多次被黨評為模範黨員、優秀教師。文化部授予她拔尖演員的稱號。高老師給我的感覺:平凡之處是她很平易近人,可親可近的人,從不說假話,從不發火,她總能站到別人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偉大,是因為她在二人轉事業上做出的巨大貢獻。她真正把二人轉唱腔研究個透,無論是二人轉還是東北民歌。那炳晨老師說過,高老師是一位傑出的二人轉演唱藝術家,也是東北民歌演唱藝術家。她唱的曲調和別人就是不一樣,因她通樂理、能譜曲、有理論,是個難得的人才。只有她的唱才真的稱得上是“唱功!”每一齣戲,都有獨到的處理,每個人物的聲音刻畫都有個性,比方說《紅月娥做夢》,她會分析如何唱出這齣戲裡的所有人物:紅月娥應該多大?十五六歲?小姑娘的聲音應該怎么去唱!王媒婆、彩旦、四十多歲,聲音化裝與表演都要有特點……

高老師的戲路子比較寬,她演過二人轉,評劇,吉劇。這與她的老師有關,她是1958年入校,當時二人轉名老藝人薈萃,李青山、谷振鐸、程喜發、王雲鵬、於乃昌、趙國華都教過她。高茹演唱的東北民歌《縣長下鄉到咱家》在東北是家喻戶曉的,仔細聽一句唱腔,你就能聽出個所以然。“小孩都愛拽著他呀他的手,老頭見著他都笑哈哈”這個“笑”字特別講究,高茹老師是以半說半笑唱出來的,在一個節奏里處理地惟妙惟肖,這是高茹老師的絕活,讓你聽了真感覺這老頭見了縣長那喜悅的心情和笑呵呵的臉。《紅月娥做夢》這齣戲不用看錶演,閉上眼聽高老師演唱,你準能猜出哪個是紅月娥,哪個是王媒婆!

我仰望她!是因為她對二人轉事業的執著追求,她愛二人轉勝過一切。當我得知吉林省戲曲學校取消了地方戲科而感到遺憾的時候,得知老師自己辦起了以“高茹”命名的二人轉藝術學校,由衷地感到鼓舞和高興。她培養了無數個痴迷於二人轉的孩子。我堅信在她那裡學戲的孩子一定能學到真真正正的二人轉藝術,同時也會學習到怎樣做人,這兩點對於一個人的一生多么重要啊!您為了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而不辭辛勞,把自己一生對二人轉藝術的理解與實踐寫成了一本本珍貴的書。這種勤勤懇懇,認認真真,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學習。

我敬愛的高老師,在結束前我要特別代表學生們說一聲,感謝您,感謝您的愛人——我們最敬畏的侯殿君老師。您二老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傾注了全部心血的關於二人轉唱腔研究的好書,更是一本夫妻間互敬互愛、互相幫助的有關愛情的經典佳作。您二位相濡以沫度過了五十年的光陰,生活上你們是互相攙扶的恩愛夫妻,事業上你們是心有靈犀的默契搭檔,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高茹老師的一生是為二人轉藝術不懈探索、執著追求的一生。高茹老師的逝世是二人轉事業的巨大損失!高茹老師是二人轉事業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您的輝煌業績彪炳史冊,高茹老師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