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由禧

高由禧

高由禧(1920.2.14-2001.3.3),福建福清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氣象學家,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創始人。 高由禧1944年獲重慶中央大學氣象專業學士學位;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高由禧對颱風、季風、青藏高原西北乾旱氣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世界屋脊舉行了兩次為世界氣象界矚目的青藏高原氣象科學實驗,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觀測資料。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下和洋村一個農民家裡。

高由禧 高由禧

1935年7月,高由禧畢業於福建省福清縣融美初級中學。

1935年夏至1938年夏,高由禧就讀於福州私立英華高級中學。高中畢業後,因家中經濟困難,在融美中學當了一年教師。

1939年夏,高由禧考入重慶中央大學地理系。

1944年夏,高由禧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1945年底,由涂長望、竺可楨介紹,高由禧到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給趙九章、竺可楨當助理研究員,負責天氣圖工作。

1952年,高由禧晉升為副研究員。

1954年,毛主席發出了要根治黃河的號召,提出要建三門峽水庫,控制黃河流量。中國科學院派葉篤正、楊鑒初、高由禧等參加這一工作。

1958年,為增加河西走廊的供水,高由禧帶領工作人員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融冰化雪隊奔赴祁連山進行人工化雪實驗,並以蘭州為基地成立了蘭州地球物理研究室。在他主持下,進行融冰化雪,人工降水,土炮消雹,乾熱風的形成、預報等實驗研究。

1959年,高由禧在蘭州組建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蘭州地球物理所分所,他任副所長。

在“文化大革命”中,高由禧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

1972年,他從“牛棚”中解放出來,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被作為氣象連併入蘭州地震大隊,他任業務處主任,立即開始對青藏高原的氣象研究,同時籌建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

1974年至1999年12月,他在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

1978年,高由禧提升為研究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7年,高由禧調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

1980年,他參與組織了在北京召開的青藏高原科學討論會,中國以外氣象學家紛紛希望同中國在高原氣象研究方面進行協作和交流。

1980年,高由禧當選為國際大氣電學委員會委員,國際雲物理委員會委員。

2001年3月3日,高由禧在蘭州病逝。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高由禧 高由禧

高由禧長期從事氣象科學研究,在季風、青藏高原氣象和中國氣候方面有突出成果。提出除海陸季風外,全球還有南北半球季風、行星環流季風、平流層季風和高原季風。在全球月平均溫、壓、濕、風場的變化研究中得出結論:全球東半球變化大,東半球中的亞歐區域變化大在亞歐區域中,青藏高原及鄰近地區變化大 。同時從大氣運動的能源強弱分析,得出海洋比陸地強,熱帶海洋比其他海洋強,熱帶季風區海洋比熱帶海洋強,熱帶季風區海洋比青藏高原及鄰近地區強。在青藏高原氣象研究中,提出青藏高原及鄰近地區是全球大氣變化的敏感區、能匯區、啟動區和擾動區。

1948年,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東亞大氣之運行》,根據當時為數不多的700hPa風向風速資料,他分析出東亞地區各月的流線圖,論述了東亞環流的季節變化。這項工作是開創性的。中國科學院在1954年編集1949年以前各學科代表性的論文時,將他這篇文章選進氣象學一卷中。

1987年,在葉篤正教授的倡議下,由高由禧申請,蘭州高原大氣物理所主持,組織中國國內12個單位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黑河地區地—氣相互作用的觀測實驗研究”。

•科技成果

項目名稱獲獎時間獲獎名稱
《東亞季風研究》1977年甘肅省科技大會優秀成果獎
1978年中國科學院全國科技大會優秀成果獎
《南北半球季風—南北半球大氣間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機制》 1983年 中國科學院技術改進四等獎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合研究》 1986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7年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青藏高原氣象科學試驗》 1987年 國家氣象局氣象科學一等獎
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黑河地區地氣相互作用野外觀測試驗研究》 1995年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青藏高原氣象研究》 1978年 中國科學院全國科學大會優秀成果獎
《青藏高原氣象學》 1983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自然地理》 1986年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資料來源:
論文著作
1:顧震潮、高由禧,颱風研究[M],科學出版社,1953.
2:高由禧、徐淑英、許孟英,海南島的氣候[M],科學出版社,1955.
3:葉篤正、楊鑒初、高由禧,黃河流域的降水[M],科學出版社.
4:高由禧、曾佑恩,颱風的路徑圖及其一些統計[M],科學出版社,1957.
5:高由禧等,東亞季風的若干問題[M],科學出版社,1962.
6:葉篤正、高由禧等,青藏高原氣象學[M],科學出版社,1979.
7:高由禧、蔣世逵等,西藏氣候[M],科學出版社,1984.
8:中國自然地理編委會,中國自然地理·氣候(高由禧主筆氣候部分一、二章)[M],科學出版社,1984.

人才培養

高由禧是大氣科學部分的總學術帶頭人,在所、室機構組建和調整、研究隊伍建設和學科方向確定等方面,運籌帷幄。他珍惜人才,通過送出去培養(包括出國進修)和在本所培養等形式,培養了一批學術骨幹。他自己就先後培養或合作培養了近30名博士及碩士生。

榮譽表彰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社會任職

高由禧曾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甘肅省委副主委,甘肅省第四、五、六屆人大代表,第五、六屆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甘肅省第三、七屆政協委員。

1962年,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

1977年,任中國氣象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氣象學會理事。

1978年,任甘肅省氣象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980年,任甘肅省氣象學會理事長、國際大氣電學委員會委員、大氣靜電研究專業組成員、國際雲物理委員會委員。

1985年,任中國國家氣候研究委員會委員。

1986年,任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氣科學”學科評審組成員。

1987年,任第二十一屆熱帶氣象學委員會主任、第一屆中國廣州國際科技會議理事會理事、廣東省科協副主席。

1991年,任《熱帶氣象》編審委員會委員。

1992年,任廣東省科協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3年12月23日,任甘肅省氣象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人物評價

高由禧治學嚴謹、為人正直、生活儉樸,把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的最高理想。( 九三學社 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