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童話集:童年

後來,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 母親改嫁後,阿廖沙繼續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 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叢書名: 華語悅讀·文學書系·大師童話:彩繪典藏版
平裝: 20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30751541
條形碼: 9787530751541
尺寸: 22.6 x 16.8 x 1.4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作者:(前蘇聯)馬克西姆.高爾基 譯者:卜偉欣 劉瑞琴
馬克西姆.高爾基 蘇聯作家,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生於木工家庭。當過學徒、碼頭工、麵包師傅等,流浪俄國各地,經歷豐富。1892年開始發表作品,早期的短篇小說有《契爾卡什》、《鷹之歌》、《伊則吉爾老婆子》等。1906年發表長篇小說《母親》,反映俄國工人階級的革命鬥爭,被視為第一部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十月革命後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文化活動。寫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晚年的代表作是史詩巨著《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內容簡介

《達文西童話集:天鵝》內容簡介:本套書系沒有選取大師們那些最為膾炙人口的名著,而是另闢蹊徑,從大師們浩繁的著作中選取了題材和深度方面適合兒童閱讀的一些短篇小說。雖然這些文章篇幅都不大,但是和他們的長篇小說一樣,細膩生動,飽含著作者對世界、對生活的態度。而且和其他現實主義的著作有所區別的是,這些作品裡充滿了奇妙的想像力。這種奇想又不像別的童話那樣只有純粹的浪漫,而更多了一分現實的沉重。
相信通過閱讀本套書,讀者能夠對大師們的創作風格和思想世界都有一定的認識。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可以成為一塊敲門磚,讓孩子通過短篇童話來叩開厚重名著的門。
廖沙(即童年高爾基)三歲喪父,母親帶著他回到外公外婆家。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鬥,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瀰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里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得他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外祖父不僅經常打孩子們,還經常痛打外祖母,為一點點小事,外公就會大發雷霆,動手打人。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後來,阿廖沙結識了小伙子茨岡,茨岡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他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他倆成了最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憐的小茨岡竟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兩個舅舅為了分得外公的家產,聯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後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夥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後來,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於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目錄

1?童年
2?清晨
3?小葉夫賽奇遇
4?小麻雀
5?海燕

――《童年》導讀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歷克塞·馬克西姆維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譽的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列寧語)。他的創作開始了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他的名字“代表著世界文學史上的新時期”(魯迅語)。20世紀初,他的作品就開始介紹到我國,對我國的文學和我國革命產生了巨大影響。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闆的女兒。祖父曾經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裡逃跑5次,最後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後,先後乾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理、裝飾室內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後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後,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並於幾年後患肺結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國小,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願,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後當過碼頭搬運工、麵包師傅、雜貨店夥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實的醜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遊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過頓河區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裡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了他從事文學創作的強烈欲望。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很小的時候,父親得病死了,母親帶著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鬥,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著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團。阿廖沙初步認識到外公家瀰漫著的相互仇恨的氣氛。大舅捉弄老裁縫格里戈里,讓侄子把燒得滾燙的頂針放在格里戈里手邊,不料卻被外公無意中戴上,外公把孫子抽了一頓。阿廖沙因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頓,打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災樂禍,連母親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護著阿廖沙。打過阿廖沙後,外公來看他,給他講起自己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畔當縴夫時的情景,阿廖沙覺得外公像一朵雲彩似的迅速地長大,由一個乾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後,阿廖沙結識了小伙子茨岡,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時,他總把胳膊伸出去幫他擋著。每逢禮拜六,他帶著阿廖沙做各種各樣的遊戲。他擅長跳舞,幻想著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愛他,但他卻被兩個舅舅強迫著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墳地,中間絆倒後,被十字架壓在下面,因失血過多死掉了。
茨岡死後,阿廖沙更加依戀外婆。睡覺前,給外婆開玩笑,外婆給他講上帝與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歡的人。
“外婆到來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現喚醒了我,使我見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圍的一切聯結起來,把這一切編織成色彩繽紛的花邊圖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終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貼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貴的人,這是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無私的愛。這種愛使我感到充實,使我在艱難的歲月里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詩歌、傳說、童話多得不計其數,阿廖沙聽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裡突然失了火,家裡人驚慌失措,外婆卻非常勇敢,用一隻空袋子蒙著頭,身上批著馬被,毫不畏懼地衝進火里,從裡面抱出一隻水桶大的盛滿硫酸鹽的瓶子,又鎮定地指揮別人滅火。大火後,又忍著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開春,舅舅們就分了家,外公為自己買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著外公外婆住。這是一段節奏平緩的日子,阿廖沙接觸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講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兒,母親一貧如洗,而且是個殘廢,為了生活,外婆跟隨母親四處流浪、乞討,後來靠外婆織花邊維持生活。外公也講起小時候與法國兵相處的事情。這段時間外公開始教阿廖沙識字。外公老病復發,動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無法忍受。
寧靜的日子很快被打破,兩個舅舅為了分外公家產,聯合起來到外公外婆家鬧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爾,喝醉酒就鬧事,整夜在房子周圍轉來轉去,帶來幫手把馬林果叢和酸栗樹統統拔掉,搗毀浴室,砸壞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門,外公集合了兩個房客及酒店老闆的妻子對付他。為幫兒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斷,阿廖沙無比仇恨舅舅。
接下來又是一段單調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禱,外公也每天祈禱。阿廖沙認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卻拒人於千里之外,讓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歡外婆的上帝,討厭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禱時的失誤捉弄他。這時期阿廖沙經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為這些孩子做出的惡作劇令他無法容忍。這時,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雙目失明被舅舅解僱,淪落為乞丐,阿廖沙為此感到難堪。
外公突然賣掉原有房子在別處買了房子。在這裡阿廖沙結識了許多人。有外號為“好事兒”的房客,有偽裝成馬車夫搶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奧甫相尼科家的三個孩子。阿廖沙與他們都建立了友誼,但同“好事兒”的關係最為密切。“好事兒”是一個整天忙著做實驗的藥劑師,對人生有透徹的感悟,經常指導阿廖沙觀察生活中的細枝末節,教給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來院子裡平淡無奇沒什麼值得留心的東西。但經他輕輕一推,或者三言兩語指點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這些東西都具有獨特的意義,因而給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別深。”但“好事兒”終因不被周圍人理解而被外公趕走,阿廖沙非常生氣但毫無辦法。
百無聊賴之中,母親回來了。在幾個城市呆了很長時間又生了一個孩子後,走投無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開始教阿廖沙認字,讓他背許許多多的詩。外公強迫母親改嫁,母親拚命反抗,外公異常生氣,將氣憤轉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發針深深地插進外婆頭皮。阿廖沙為外婆報仇,將外公最喜歡的聖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親送進了學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學在家。因發愁母親的婚事,外婆開始酗酒並向阿廖沙講述父親與母親的往事。不久,母親看上了一個學測量學的學生並堅持要嫁給他。阿廖沙不喜歡繼父與新的祖母,不想讓母親改嫁但毫無辦法。母親改嫁後,阿廖沙繼續與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開始長大,擁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學校,但老師不喜歡他,只有主教賞識他。他因拿了一盧布買童話書被母親打了一頓。繼父對母親很不好,用腳踢她,阿廖沙與繼父拚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產了,阿廖沙與外婆相依為命,通過三年級考試後他不再上學,開始自己養活自己。他結識了許多夥伴,他們互相幫助,一起撿破爛,扯木材。八月,母親去世了,外公說阿廖沙不是獎章,不能老掛在他的脖子上。於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間,外出謀生去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寫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兩部《在人間》、《我的大學》主要敘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經歷。為使讀者對阿廖沙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這裡簡介一下後兩部作品的內容。《在人間》描繪阿廖沙11歲走向社會外出謀生的經歷。他備受生活煎熬,做過各種工役,受盡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體驗了社會生活底層的艱辛,認識到人性的醜惡。不過,外婆的善良、廚師的正直、瑪戈爾皇后的博學,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鑑定人、司爐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與複雜。他酷愛書籍,利用一切機會讀他所能碰到的書籍,為此吃了種種苦頭。《我的大學》描寫他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他16歲報著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他無處棲身,與人共用一張床板。在碼頭、麵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秘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他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思想內容

1914年俄國作家梭羅古勃在《作家日記》中談到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時寫道:“我邊讀邊感到遺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爾斯泰那充滿芬芳氣息的童年。相反地這裡卻是打架,斗歐,鞭笞……簡直是一種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確,整篇《童年》中所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講出來一個悲慘的童話。在那種黑暗生活中,殘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錯了一點事,要脫掉褲子挨打;父子兄弟間為了分家,吵架鬥毆,甚至打得頭破血流;外祖母毫無過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腳踢;米哈伊爾舅舅為了尋開心,用燒紅的頂針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親跪在地上請求繼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繼父卻用他穿著靴子的腳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為外公幹了一輩子活,當他雙目失明,喪失勞動能力時,卻被趕出染坊,流浪街頭乞食為生;外公不但殘酷剝削工人,而且六親不認,與老伴一起煮茶時,茶葉也要放在手心裡細細數過,生怕自己吃了虧。最後,又把老伴與外孫趕出家門,讓她們自謀生路。但儘管作品中描寫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慘事與醜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陽光透過雲層一樣放射出了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主人公阿廖沙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鬥拼搏,衝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作者高爾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說明:“每當我回憶起俄國令人壓抑的齷齪野蠻的生活,我常常問自己:這種醜陋的行為有必要去寫嗎?我每次都懷著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醜陋的生活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存在著。要改變這種現實,要從人們的記憶和心靈中,從我們沉重齷齪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響,就必須透徹地了解這種現實。”“我描寫現實生活中的這種醜惡行為,還有一個比較積極的原因:雖然這些醜行令人噁心,使我們感到壓抑;雖然它們扼殺了無數美好的靈魂,但俄羅斯人的心靈仍舊是那樣健康、年輕,正在克服並且最終能夠克服這種醜惡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的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它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這一方面表明了高爾基的美學原則:作家不必迴避生活中的任何醜事,但目的是為喚醒人們的重視,從而徹底消滅它,並且堅信人類社會有一種真善美的自我調節機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爾基寫童年的悲慘經歷,目的不是為了向人顯示他是多么值的同情與可憐,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回憶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讀者,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生活多么艱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向上的心,在齷齪的環境下也能培養出健康、正直的心靈。因此,我們說全書的思想內容表現上是積極向上而非頹廢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兩大類人物形象,作者通過對這兩大類人物的敘述表達了對他們的愛憎之情。兩大類人物一類以外公為代表的自私殘暴的人,一類是以外婆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討厭的一個人,對他無論是外貌描寫還是內心世界的刻化,總有作者辛辣的諷刺意味在裡面。他矮小、乾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來步子快而細,自私殘忍,野蠻粗暴,動輒就打人罵人,哪怕遇上一點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發作。為了維護他那搖搖欲墜的小業主地位和分崩離析的家庭,他殘酷的虐待工人夥計,甚至六親不認,將替他勞動了一輩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趕出家門,共同生活了一輩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謀生路。有錢時作威作福,獨斷專行。破產後更加貪婪吝嗇,品格底下。物質上破產,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儘管在這個市儈氣十足的人身上還有一點人性的閃光,如他年輕時候在伏爾加河當縴夫,經歷了貧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個生活的鬥士與勇士。當他給阿廖沙講到那時的經歷時,露出一種真誠而興奮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識字也體現對阿廖沙的疼愛。但這一切並不能掩蓋他整體人性上的殘忍與自私。對於外公的種種惡劣行為,阿廖沙是非常討厭的,尤其是外公無故毆打善良的外婆時,他無比憤怒,報復外公。這種厭惡、憤怒同樣也存在於作者心中,通過對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以外公為代表的那一類人的蔑視、厭惡、否定,也表達了作者對小市民階層骯髒、齷齪不良品性的否定。與對外公那類人的厭惡相反,作者通過對外婆等人的回憶,表達了對以外婆為代表的勞動人民的熱愛、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愛親人,愛鄰居,愛所有的人。她心甘情願把生活中的一切壓力都承擔下來而毫無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毆打、兒子的忤逆……都熄滅不了她內心深處的仁愛之光。她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與詩意的勞動婦女,她能歌善舞,善於講形形色色的傳說、童話、民間故事。她還是一個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時,所有的人都驚慌失措,只有她衝進火海,搶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鹽。因此,儘管她有對惡勢力順從忍耐,對上帝盲目信仰的缺點,這並不影響她整體人性上的光輝。與外婆同類的人還有小伙子茨岡與房客“好事兒”。小伙子茨岡是個棄嬰,被外婆收養,長大後就成了外公的僱工,他勤勞能幹,力大無窮,雖然被外公與舅舅當成牛馬使喚,仍很善良樂觀。相對於小伙子茨岡來說,房客“好事兒”則是一個成年人,對生活有透徹的了解與感悟。他是祖國無數優秀人物中的一個,見識遠大,教阿廖沙用心觀察生活、發現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技巧。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歡與崇敬的,他們對阿廖沙人生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從正面喚起了阿廖沙對生活的熱烈嚮往。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開自己的心靈,幫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醜事之外,還存在著健康與富有創造性的東西。作者在作品裡寫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蜂窩,一些普通、平凡的人們象蜜蜂一樣,把自己的知識和關於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裡,每個人儘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實著我的心靈,這種蜜往往是骯髒而苦澀的,但這一切知識仍然是蜜。”因此,高爾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對這些人的熱愛、讚美之情,通過阿廖沙的與他們的交往熱情謳歌了他們。
作品通過對阿廖沙童年經歷的描寫從側面也暴露了當時社會的現實。當時的俄國社會處於19世紀70—90年代,正是俄國大革命的前夕,整個社會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人民流離失所。偷竊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種風氣,已經不算是罪惡,而且對於半飢半飽的小市民來說差不多是唯一謀生的手段。兒童無錢上學,淪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從廣義上講,也正是這種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阿廖沙的個人悲劇。

藝術特色

高爾基是俄國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在創作中他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重視描寫的真實性與細節的精確性等。1937年,高爾基在回答列寧格勒作家出版社關於他“利用什麼樣的材料(自傳性的、書本的、觀察和記錄)”進行創作時說:“我主要用的是自傳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擊者的立場,而避免作為當事人挺身而出,為的是不要防礙自己作為生活的講述者。”《童年》這部作品就遵循了這樣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通過對阿廖沙生活經歷的客觀描述,一方面寫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過程,另一方面廣泛地描繪了19世紀70、90年代俄國社會生活,揭露了沙俄專制制度的黑暗與罪惡,反映了小市民階層的庸俗自私和空虛無聊。全篇特別鮮明地表現了兩種力量的衝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殘忍和野蠻的風習,另一方面是俄國人民優異的精神力量——心靈純潔,意志堅強,同情弱者,熱愛正義,富於幻想,嚮往光明、幸福與合理的生活,為其實現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這些內容的表現,都是通過客觀的、冷靜的現實主義描寫、記敘來實現的,書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現實生活場景,人物的語言、行動、客觀環境都與實際生活相符。這與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義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創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揚溢著浪漫主義精神,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風暴到來前夕革命人民與反動勢力英勇搏鬥的壯麗圖景: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雷聲隆隆,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沖向高空,同他們進行激烈的搏鬥;飛翔著的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大聲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部作品與《童年》不同,作者沒有如實的描寫現實生活,而運用象徵主義手法,通過對自然現象大氣磅礴氣勢的誇張描寫,抒發了強烈的主觀感受。
《童年》中高爾基在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指導下,還成功地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殘酷自私、陰險暴躁的外公、貪圖錢財的舅舅、冷漠無情的母親、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樂能幹的茨岡、勤勞能幹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愛的保姆葉夫根尼亞。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鮮明、最富有詩意的婦女形象之一,她是偉大母親的象徵,也是俄國苦難生活的象徵。她喜歡唱歌、講故事、跳舞。她慈愛、善良、剛強,在十分嘈雜和混亂的情況下,也能把人們吸引到她的周圍,為艱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情調。書中高爾基通過她的外貌描寫、語言、行動以及引用大量民間歌謠、童話、故事等各種形式對其形象進行全方面刻畫。高爾基這樣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講起話來像唱歌似的,特別動聽,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朵盛開的鮮花,溫柔、鮮妍、清新,很容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