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再生鋰電池

在20世紀90年代,再生電池的工作電極材料一般採用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氧化鈷。

背景

在20世紀90年代,再生電池的工作電極材料一般採用高比表面積的多孔氧化鈷

發展

為了提高能量密度,科學工作者開始用納米結構代替多孔材料。90年代末期,複合納米結構做為鋰電池的工作電極在實驗室研究成功。通過使用二硫化鈦合金的複合納米材料做為鋰電池的工作電極,工作電極儲存和釋放鋰離子的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導電性也優於普通電極材料,從而克服了普通鋰離子材料的導電率低的缺點。1998年,美國又研製了一種新型的多層納米超薄膜結構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電極,能量密度達到1232毫安沸∈ /克,使這種新型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大大高於現在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

趨勢

因此採用納米複合材料生產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已經成為鋰離子電池發展的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