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舜石榴圖

高希舜石榴圖

高希舜石榴圖,中國現代名畫。畫中一株石榴樹拔地而起,樹幹用闊筆揮掃,一氣呵成,給人沉穩、酣暢、淋漓之感。枝頭上果實纍纍,有的石榴已然熟透,進裂的果皮露出顆顆石榴子,如瑪瑙般晶瑩剔透;還有的不僅個頭較小,而且皮呈青綠,好似還未成熟。樹枝上那搖曳多姿的樹葉,從顏色到形態都極富變化,圓果、長葉的形式對比和筆墨的渾融,使這株石榴樹充滿了靈動的韻味,顯示出勃勃生機。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石榴作為繪畫表現題材,歷來被許多中國畫畫家所青睞。這不僅因為它有適合與表現的形式感,還因有可象徵多子、喻示豐足與財富等因素。高希舜的《石榴圖》就是這類題材作品中的一幅佳作。

此畫的用色古樸、艷麗,追求逼真的效果,這是高希舜繪畫風格的突出特色。作品中對石榴的刻畫,是通過顏色的不斷變化與墨色的點虱完成的,達到了生動自然的效果,似乎比真實的果實更加令人喜愛。作品的布局也很有特色,畫面主要的部分都集中在畫面上部。雖然畫面下方除了用淡墨暈染出一片土地外,就只有幾條新枝了,但整體布局還是均衡的,沒有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這種結構的安排,很好地表現出中國畫構圖“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獨特方式。

在通俗的題材上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意趣,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這是對創作者學識、修養以及筆墨功力的檢驗。曾經有外國專家提出中國畫家作品的重複與雷同是影響其進入國際藝術品市場的最大障礙,其實,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審美理念自然存在差異。這如同欣賞中國的戲劇,演員重複著唱,觀眾重複著聽,每一次都是一種藝術享受,因為一次有一次之境界,一次有一次之收穫。中國畫亦然。把別人和自己都重複過多次的題材重新鍛造,而後創出新意,不僅是升華作品精神,同時還是升華自身的境界。這過程如同鳳凰涅磐,談何容易。

高希舜有許多以石榴為題材的作品傳世,每一幅都能表現出新氣象、新內涵。這幅作品顏色雖然濃艷,卻艷而不俗、厚而不膩,有一種古樸典雅、濃郁自然之美。從樹枝的穿插,到果實的位置經營,可以想像到作者在創作時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反覆斟酌,仔細安排的。看那枝幹的用筆與葉片的點虱,可見作者在書法上造詣是相當精湛的。與他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較,這幅作品更能夠體現出作者駕馭筆墨的功力。

作者簡介

高希舜(1895--1982)字愛林,別號一峰山人,清涼山人,湖南省益陽縣(今桃江縣)人。其母善畫。他幼年得母親教誨,稱譽鄉里。1918年畢業於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不久考入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得到王夢白、陳師曾、姚茫父等人的指導。1927年,他公費留學日本,入東京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畢業時在東京舉行了個人畫展。1931年回國,先後任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及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校長。同時,又與徐悲鴻、吳作人、章毅然等人發起組織中國美術家協會,並被選為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京華美術學院院長,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文化部文藝研究院研究員。1982年逝世,終年87歲。辭世前他委託家人將其作品全部贈給國家。為此,湖南美術出版社曾編印了《高希舜畫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