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夫·惠特拉姆

高夫·惠特拉姆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Edward Gough Whitlam,1916年7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出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維力瓦選區的工黨(ALP)籍政治家,為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當地時間2014年10月21日澳大利亞前總理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去世,享年98歲 。

人物簡介

高夫·惠特拉姆 高夫·惠特拉姆

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 (Edward Gough Whitlam,1916年7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出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維力瓦選區的工黨(ALP)籍政治家,為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本人根據傳統用法,使用的名字是高夫·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發音為 /ˈɡɒf/ 音同goff)。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惠特拉姆是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一名領航員。1946年惠特拉姆獲得法學學位,1947年開始從事法律工作。

政治生涯

1947年惠特拉姆開始競選政府職務,在1947年和1950年的地方選舉中遭到失敗後,於1952年成為澳大利亞聯邦眾議員。此後的15年中,他在澳大利亞工黨內的職務不斷提升,1967年成為工黨領袖。

惠特拉姆試圖使工黨的政策顯得更溫和些。他領導下的工黨不再是幾乎沒有政治權力的左翼政黨,而是上升到了重要地位。惠特拉姆實行了幾項黨的改革,他強調國家的利益而不是地方的利益,而且將工黨從幾個政黨的聯盟變成一個獨立的政黨。1972年12月2日惠特拉姆當選為總理,在自由黨保守的領導下度過了23年後,澳大利亞的最高職務被工黨掌握。

執政時期

惠特拉姆作為總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減少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對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依賴;提高澳大利亞的國際地位。他還取消了徵兵制,釋放了逃避兵役者,將選舉的年齡限制降低到了18歲。

惠特拉姆的社會改革,包括是成績合格的學生免費讀大學,給單親家庭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福利補助,廢除了違反聯邦法律罪的死刑,承認澳大利亞土著居民作出的文化貢獻。他的政府還結束了種族主義的“白人澳大利亞”政策的最後殘餘,削弱了政府的新聞審查制度,準許簽訂進行城市改建的建築契約,著手改革有關離婚的法律,任命更多的婦女擔任政府職務,並對婦女實行同工同酬。

在他任職的3年裡,惠特拉姆難以制定對付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的政策,他也不能控制內閣的行為,部長們各自有自己的計畫。他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自由黨控制了參議院,他的所有政策幾乎都遭到參議院的反對。參議院拒絕批准政府活動所必須的立法。惠特拉姆則拒絕舉行大選,希望迫使參議院批准立法。

這個僵局被澳大利亞總督約翰·克爾爵士所打破,他史無前例地使用了他享有的主要屬於禮儀的權力,於1975年11月11日,撤消了惠特拉姆的職務,任命反對黨領袖馬爾科姆·弗雷澤為總理。惠特拉姆則領導眾議院對弗雷澤提出了“不信任案”進行報復,希望將他去職。但在“不信任案”生效之前,克爾就解散了參眾兩院,要求舉行大選。

大選於1975年12月13日舉行,工黨由於不能處理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而導致支持率下降,最終敗北。惠特拉姆不久就離開政治舞台,開始他的學術生涯。後來他被任命在國內外的幾個機構中工作

深情厚意

1972年12月21日,在當選總理後的數周內,惠特拉姆閣下實施了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兩國正式外交關係的舉措,奠定了中澳建交的基石。這在20世紀70年代國中國還處於封閉當中但又試圖擺脫這種孤立的時候具有里程碑意義,因此,惠特拉姆閣下又被人們尊稱為“中澳建交之父”。

高夫·惠特拉姆 高夫·惠特拉姆

2012年7月11日是澳大利亞前總理惠特拉姆先生96歲生日。,中國駐悉尼總領事段潔龍一行專程前往其辦公室探望。惠特拉姆先生的長子、澳前聯邦眾議員托尼·惠特拉姆先生代表惠會見並與段潔龍親切交談。

段潔龍表示,惠特拉姆前總理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和崇高威望的政治家,40年前與中國領導人共同開啟了中澳關係的大門,並持續推動和引領雙邊關係不斷深入。當前,兩國互為重要的經貿夥伴,人文及各領域交流蓬勃開展,不僅使兩國人民受益,而且為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這位老朋友,將永遠銘記他為中澳關係所做的貢獻。段潔龍並請託尼向惠本人轉達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良好祝願,祝福他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惠特拉姆前總理委託托尼感謝段潔龍專程前來探望,表示將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持中澳關係的發展 。

家庭信息

惠特拉姆生於維多利亞州墨爾本的Kew區其父Fred Whitlam是服務於聯邦政府、任職皇家聯邦律師(Commonwealth Crown Solicitor)的公務人員。由於在老惠特拉姆的公職經歷中,有許多是與爭取人權相關的,所以對其子的從政生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力。惠特拉姆高中畢業後,前往雪梨大學學習法律。二戰期間他在空軍擔任飛行員,因積功晉至空軍上尉(Flight Lieutenant)。戰後他完成學業,於1947年進入業界服務。

1942年4月22日,惠特拉姆與瑪格麗特·杜威結婚(比爾·杜威之女),育有三子一女。瑪格麗特·惠特拉姆以在家中與其夫“地位平等”著稱。她是一位作家,並且曾獲得游泳比賽冠軍。因此2002年惠特拉姆在他們結婚60周年紀念宴會上,笑稱與其他從政者相較,他在婚姻上的耐力方面,創下記錄。

惠特拉姆的長子Nicholas Whitlam後來成為著名的銀行家。他在擔任保險公司National Roads and Motorists Association(也是個汽車業者的遊說團體)董事長時,由於努力為所代表的團體爭取利益而成為一位爭議性人物。次子Tony Whitlam長年擔任聯邦議員,後來成為聯邦法庭的法官,並於1994年成為澳大利亞首都特區最高法院的法官。三子Stephen Whitlam則是前任外交官。女兒Catherine Dovey服務於新南威爾斯州假釋諮詢委員會直至2004年。

去世

澳大利亞前總理愛德華·高夫·惠特拉姆當地時間10月21日去世,享年98歲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