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前脫位

髖關節前脫位

髖關節前脫位多因髖關節極度外展外旋時,大轉子頂於髖臼緣形成的槓桿作用,使股骨頭自髂股韌帶與恥股韌帶之間的薄弱區穿破關節囊而脫出。遠較後脫位少見。由於前方主要為韌帶維護,因而不易合併骨折。

基本信息

病因

當下肢處於過度外展,外旋時,大粗隆與髖臼上緣頂撞形成槓桿作用可使股骨頭由髂股韌帶與恥骨韌帶之間的薄弱區穿破關節囊而脫位。或者當股骨外旋時,由體側向內下方直接作用於大腿近端而發生前脫位。

臨床表現

1.有明顯的外傷史。傷後局部疼痛,患肢呈外展、外旋和屈曲畸形位彈性固定。2.通常患肢縮短,如為低位脫位,患肢可比健肢長。腹股溝部腫脹,抑或可觸及脫位的股骨頭。3.被動活動時可引起肌肉痙攣和劇烈疼痛。

檢查

X線檢查可發現股骨頭在閉孔或在恥骨上支附近而確診,如X線片表現不典型,應行CT檢查。

診斷

依據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和影像學檢查的表現診斷。

治療

1.對於單純性前脫位應當儘快閉合復位,力爭在12~24小時完成。復位後行皮牽引3~6周,然後扶拐離床負重行走,大約在傷後12周逐步恢復至正常。2.對於複雜性前脫位病例,如合併有關節內骨折或閉合復位反覆失敗者,日後產生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主張早期切開復位與內固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