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亭

驛亭

古代供旅途歇息住宿的處所,如:風帆數驛亭。

詞語釋義

詞語:驛亭

注音:yì tíng

釋義:古代供旅途歇息住宿的處所:風帆數驛亭。

詳細解釋

1.驛站所設的供行旅止息的處所。古時驛傳有亭,故稱。

唐杜甫《秦州雜詩》之九:“今日明人眼。臨池好驛亭。”仇兆鰲註:“郵亭,見《前漢·薛宣傳》。

顏註:‘郵,行書之舍,如今之驛。’據此,則驛亭之名起於唐時也。”宋蘇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既出境,宿驛亭間,介馬數萬騎馳過,劒槊相摩,終夜有聲,從者怛然失色。”明陸采《明珠記·珠園》:“驛亭空撥琵琶弦,鸞膠未續,藍橋便是神仙宅。”柳亞子《浙游雜詩》之七:“向晚停車訪驛亭,經翁扶杖早相迎。”

2.指管理驛亭的人。

《晉書·天文志上》:“東壁北十星曰天廄,主馬之官,若今之驛亭也,主傳令置驛,逐漏馳騖。謂其行急疾,與晷漏競馳也。”

3.浙江省上虞市下轄鎮的地名,驛亭鎮位於上虞市東大門,東鄰餘姚牟山鎮,西接上虞城區,因駐杭州至寧波古驛道的中心,全鎮行政區域面積51.3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現有人口2.3萬,1.7萬畝耕地,3.9萬畝山林,5千餘畝水面。驛亭鎮政府駐地新東路,郵編為312353,區號為0575。

驛亭的山川湖泊十分秀麗,風景絕佳處當數白馬湖。白馬湖系該鎮境內最大的湖泊,四面青山環列,水質清冽,風光無限,澤中盛產大青魚、河蝦、鱸魚等優質水產。白馬湖是一個名湖,作為人文景觀的集聚區,她已被上虞市政府納入重點保護範疇,成為一處蓄勢最足的旅遊資源。她所以名聲在外,更在於這裡曾經聚集過中國現代史上一大批學界泰斗、文壇巨擘、革命志士。位於白馬湖畔的春暉中學創建於1921年,經亨頤是首任校長,他訂立“與時俱進”為校訓,提倡新學,改革舊制,不拘一格降人才。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散文聖手朱自清、美學大師朱光潛、國學大師馬一浮、漫畫鼻祖豐子愷、火燒趙家樓——揭開“五四”運動序幕的匡互生以及楊賢江、劉宇熏、劉延陵、范壽康、馮三昧王任叔(巴人)等學界精英先後執教於此,社會名流蔡元培、何香凝葉聖陶、陳望道、吳覺農、俞平伯、劉大白、李叔同等人曾數番登臨,設堂講學;張聞天、柳亞子、張大千、黃賓虹、胡愈之等也曾幾次蒞臨考察,或泛舟於美麗的白馬湖。新學風氣之盛,為國人之矚目,全國各地學子擔笈負篋,慕名而至,素有“北有南開,南有春暉”之說。春暉校園旁的象山腳下還留存著經校長住過的“長松山房”,夏丏尊的“平屋”,豐子愷的“小楊柳屋”、朱自清的故居以及弘一法師的“晚晴書房”,有朱自清、豐子愷等人親手栽下的青青楊柳,還有水澤湖畔微風中顫動的田田荷葉。

集郵百科知識之郵驛

集郵是以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集郵源於郵政。十九世紀中葉,創造發明了郵票,集郵活動應運而起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現在已成為一項超越時空、超越國界,多層次多方位、擁有億萬民眾參加的高雅文化活動。這裡希望通過多次任務全面系統介紹集郵知識。古代為適應政令下達和軍情傳達,經費由官方負擔的住所被稱為郵驛(也稱郵傳)。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一定距離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里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