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風散[普濟方]

驅風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〇〇引《衛生家寶》。主治暗風癇疾,涎潮不省人事,手足搐搦,又小兒驚風等疾。

組成

防風(去蘆)四兩,白砂蜜半斤,硃砂(水飛,研令極細)一兩,薄荷(苗兒紫心者)四兩,蝸牛(瓦上炒去殼,細研,形如蜒蚰皆負殼者)七個,皂角(不蛀者,去邊寸,銼,先用水浸三日,去原浸水,卻以一碗,綏取濃汁,去滓,入銀石器內熬去五六分)十條,天麻四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入硃砂、蝸牛,先以皂角膏子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臘茶清送下,一日三次。服一料,永除根。

主治

暗風癇疾,涎潮不省人事,手足搐搦,又小兒驚風等疾。

使用注意

忌豬、雞、魚、面、動風物。

附方

名稱:驅風散

組成:防風(去蘆叉)一兩半,天南星(生,去皮臍)、甘草(生)、半夏(姜制,去臍)、黃芩(炒)各一兩半

用法:上銼。加生薑三片,同煎,不拘時候服

主治:小兒卒暴中風.全不能言,口眼喎斜,驚癱抽掣.痰實煩悶,神昏有熱,睡臥不穩

出處:《仁齋直指小兒方論》

名稱:驅風散

組成:天麻、羌活、鉤藤、白附子、甘草、柴胡、大黃、龍膽草、山梔、姜蠶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兒風癇.因汗出解脫,風邪乘虛而入,其初屈指數物,熱甚生痰,目赤發搐,其病在肝者

出處:《痘疹傳心錄》

名稱:驅風散

組成:山柰(倍),良姜三分之一

用法:上為末。每日服二錢

主治:疝,腹痛

出處:《經驗良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