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骨九節

駁骨九節

駁骨九節,直立灌木,高0.5-2米;嫩枝、葉下面、葉柄、托葉外面和花序均被暗紅色的皺曲柔毛。產廣東(陽山)、廣西(西部)、貴州(西南部,分布於泰國。全株藥用,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消腫、止血、止痛;治菌痢、腸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蛇傷。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駁骨九節駁骨九節

種中文名:駁骨九節
種拉丁名:PsychotriaprainiiLévl.
種別名:花葉九節、小功勞
科中文名:茜草科
科拉丁名:Rubiaceae
屬中文名:九節屬
屬拉丁名:Psychotria
國內分布:產廣東(陽山)、廣西(西部)、貴州(西南部)、雲南(南部和東部)。
國外分布:分布於泰國。
海拔:1000-1640
命名來源:(廣西植物名錄)[Fedde,repert.Sp.Nov.9:324.1911]
中國植物志:71(2):055

形態描述

直立灌木,高0.5-2米;嫩枝、葉下面、葉柄、托葉外面和花序均被暗紅色的皺曲柔毛。葉對生,常較密聚生於枝頂,紙質或薄革質,橢圓形、長圓形、倒披針狀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卵形,長3-15厘米,寬1.3-6.5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稍圓,全緣,側脈7-11對,纖細,在上面平,在下面凸起;葉柄長0.2-2.2厘米;托葉近卵形,基部長約7毫米,寬約5毫米,頂端2裂,裂片鑽形,長4-5毫米,脫落。聚傘花序頂生,密集成頭狀,長寬均1-1.5厘米,總花梗極短;花密集,近無花梗;萼管長約1.5毫米,花萼裂片狹披針形,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內面無毛,外面密被硬毛;花冠白色,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1毫米,外面上部被毛,冠管長約4毫米,外面近無毛,喉部被白色長柔毛;雄蕊著生在喉部,花葯稍伸出;花柱長約2毫米,稍粗,柱頭長約0.5毫米。核果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8毫米,直徑4-5毫米,紅色,被疏毛,具縱棱,頂冠以宿萼,密集成頭狀。花期5-8月,果期7-11月。

分布

產廣東(陽山)、廣西(西部)、貴州(西南部,分布於泰國。模式標本采於貴州望謨。

藥用

全株藥用,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消腫、止血、止痛;治菌痢、腸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蛇傷。
經比較,作者認為P.prainiiLevl.與P.siamica(Craib)Hutch.實是同一種;前者的模式產地是貴州望謨,而後者分布於貴州的冊亨、關嶺等地,均在貴州西南部,地區接近,所以從分布區的角度來看,此兩者是同一種,亦可得到證實;故作合併。

九節屬植物

九節屬,約700餘種,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15種,產西南部至台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