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中國漢字]

駁[中國漢字]
駁[中國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駁字繁簡共用:拼音:bó 基本字義【駁】bó駁1(駁)指出對方的意見不合事實或沒有道理;說出自己的意見,否定別人的意見:批~ㄧ反~ㄧ~價ㄧ這種論點不值一~。 駁2(駁)[bó]〈書〉一種顏色夾雜著別種顏色;不純淨:斑~。駁3[bó]①駁運:起~ㄧ~卸。②駁船:鐵~。③〈方〉把岸或堤向外擴展:這條堤還不夠寬,最好再~出去一米。【駁】讀音: bó

基本信息

詳細字義

<形>(形聲。字從馬,從爻(yáo),爻亦聲。“爻”從二乂(yì)。“乂”即“又”(變形)。“又”即“右手”。“二又”上下排列,表示“上下其手”。“馬”與“爻”聯合起來表示“往馬背上裝貨和卸貨”。 本義:往馬背上裝貨和卸貨。引申義1:騎跨在馬身兩側的貨物各色各樣、五花八門。引申義1的轉義:馬毛色不純。引申義2:貨物的運輸。 說明:“駁運”原指用馬背馱載運輸,引申指用船運輸。“駁回”原指用馬馱運出去的貨物不被接受,又原物馱回,引申指意見不被接受,被退回。“駁岸”原指河邊馬馱載貨物的卸載場地,也是貨船接力運輸的地點。引申指石頭壘砌的河岸。“接駁”指馬運和船運的交接。“駁雜”原指馬馱載的貨物五花八門,引申指雜亂。)

組詞示例

【駁船】分裝、轉運貨物或旅客的船隻,一般無動力裝置,而由拖輪推、拉航行。

【駁論】議論方法之一。即直接揭露某事物的錯誤本質,批駁某主張的反動性質,痛斥某行為的嚴重危害。特點是措辭激烈,筆鋒犀利,邏輯性強,語言一針見血,多用反問句、判斷句、否定句。

【駁難】反駁責難。

【駁雜】不純淨,雜亂:論文內容~。

【駁斥】 #bóchì 反駁錯誤的言論或意見。

〖例句〗我們對於“ 讀書無用論 ” 應予以嚴厲的駁斥。

【駁回】 #bóhuí 不允許;不採納。<法>指法院拒絕訴訟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檢察院提出的申請和要求。

〖例句〗中級法院駁回他的抗訴,維持原判。

【駁岸】保護岸或堤使不坍塌的建築物,多用石塊築成。

【反駁】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旁人的意見。

【辯駁】提出理由或根據來反駁對方的意見 對任何不合他胃口的建議予以辯駁指辯難駁詰;爭辯反駁。

【駁載】用駁船把貨物或旅客在海輪和碼頭之間倒運的作業,也叫過駁。

參考文獻

駁,馬色不純也。從馬,爻聲。――東漢·許慎《說文》

為駁馬。――《易·說卦》

皇駁其馬。――《詩·豳風·東山》

白黑雜合謂之駁。――《漢書·梅福傳》

駁:獸,如馬,倨牙,食虎豹。從馬交聲。――《說文解字·馬部》

駁,如馬,倨牙,食虎豹。――《爾雅·釋畜》

駁:獸,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山海經》

又如:斑駁(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駁落(顏色斑駁)

駁雜;龐雜

駁[中國漢字] 駁[中國漢字]

駁 bó

①指出對方的意見不合事理或無道理;用自己的意見否定別人的意見:反~。

②一種顏色夾雜著別種顏色;不純淨:斑~陸離。

③用船分載轉運:駁運|駁船|起駁

駁運;在岸與船,船與船之間用小船來回運輸:~運。

駁船。無動力裝置,由拖輪拉著或推著行駛的船:鐵~。

④傳說中的一種凶暴的猛獸,外型如馬,以虎為食 。(出自《管子 小問篇》 )

《管子 小問篇》桓公乘馬,虎望之而伏。

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曰:“意者君乘駁馬而盤

恆,迎日而馳乎?”公曰:“然。”管子對曰:“此駁象也,駁食虎豹,故虎疑焉。”

《辨物》晉平公出畋,見乳虎伏而不動,顧謂師曠曰:“吾聞之也,霸王之主出,則猛獸伏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見乳虎伏而不動,此其猛獸乎?”師曠曰:“鵲食蝟,蝟食鵔鸃,鵔鸃食豹,豹食駁,駁食虎;夫駁之狀有似駁馬,今者君之出必驂駁馬而出畋乎?”公曰:“然。”師曠曰:“臣聞之,一自誣者窮,再自誣者辱,三自誣者死。今夫虎所以不動者,為駁馬也,固非主君之德義也,君奈何一自誣乎?”

山海經異獸

【原文】

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駁,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譯文】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拼音是b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