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崗

馬鳳崗

馬鳳崗,又名金榜,字超凡,1898年10月16日生,邢台巨鹿人,出身貧苦。原國軍中將師長,第十三集團將總司令部中將部附,第二戰區總司令度中將高參。馬鳳崗將軍參與了太原保衛戰,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與民族的生存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抗日名將。

馬鳳崗馬鳳崗
馬鳳崗
本文原作者:馬鳳崗之孫馬建中
居無定所,生活窘迫,但卻常年訂有[團結報]、[參考訊息],有時還訂[人民日報],這是惜日民革陝西省委員會聯繫社會人士馬鳳崗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這裡有他忘卻不了的山西抗戰情懷,有他對國家命運、時局發展,人士延革的關心,更有他別人無法理解的期盼。 
勇赴國難通令嘉獎
嘉獎令
1937年10月28日
南京。蔣委員長鈞鑒:0密。衛總司令立煌電稱,據王靖國、陳長捷有辰電稱215旅杜旅,430團馬團陣地被敵猛衝突入,經該旅杜堃督促該團團長馬鳳崗親率奮勇隊28人,每各懸賞50元向敵逆襲,斃敵百餘,卒將原陣地歸復,擬請準發賞款並對該旅、團長予以獎勵等情。除電復賞款是領轉發,並將晉級奮勇隊員姓名具報註冊,該旅長杜堃、團長馬鳳崗傳令嘉獎,謹聞,閻錫山。勘亥務叩。邱。
以上是太原保衛戰的忻口戰役之崞縣爭奪戰中,19軍215旅430團將被日軍占領的崞縣陣地奪回,崞縣失而復得後閻錫山向蔣介石發的一封電報。可見當時的晉綏軍抗擊日寇保衛太原的戰鬥場面。
馬鳳崗,字超凡,號金榜。漢族,1898年10月16日生,1983年元月卒,祖籍河北省巨鹿縣官廳鎮常家營村,出身貧苦,父母辛苦勞作供其讀書,深受孫中山等先哲‘軍事建國’思想的影響。直隸陸軍國小堂,北京清河第一陸軍預備學校畢業,1918年10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八期工兵科學習(同陳誠將軍同一期,不過陳誠是炮科,另外張學良將軍也曾考入這一期,但是因為不明原因去了“東北陸軍講武堂”),1922年7月畢業,先後服役奉軍、直軍,歷任工兵連排長,連長,步兵團團附。1927年開始在晉綏十九軍步兵第十旅王靖國部司令部參謀等職服役於綏遠、察哈爾、太原等地。
1927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第七軍(軍長張蔭梧)第五師(師長王靖國)司令部參謀處處長,隨部參加晉翼魯豫等北伐戰事。1928年7月任第三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楊愛源)第二軍(軍長王靖國)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同年10月部隊編遣,任縮編後的第三集團軍陸軍第三十七師(師長王靖國)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兼任指導團團長,隨部駐防晉北地區。1929年8月任第三集團軍第三軍(軍長王靖國)第七師(師長田樹梅)第十三團團長,1930年6月率部參加中原大戰。
1936年底,由於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1937年“七.七事變”,中國軍隊開始國共合作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當時,山西三支軍隊,八路軍、晉綏軍、中央軍都互稱友軍。在日寇氣焰凶凶撲向晉北時,閻錫山、王靖國的部隊是積極抗戰的。戰略上只能是正面的防禦陣地戰,保家衛國。
9月下旬,馬鳳崗時任19軍70師215旅430團團長,在杜堃旅長的領導下鎮守雁門關。由於他學的工兵科,當過工兵營長,構築堅固的防守陣地,明的、暗的槍眼互相照應,不留死角。官兵士氣高昂,敵人雖然大炮猛轟,數次發動進攻,陣地始終在我方。因9月29日日軍突破茹越口,430團才被迫奉命撤出山頭。30日晚退向陽明堡,接著又接王靖國、杜堃命令,同友鄰部隊一起,以“依城野戰”的方式固守崞縣陣地,為中央軍、晉綏軍在忻口的集結創造條件。
10月5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我崞縣北城陣地發起進攻,215旅全體將士在武器劣於敵人的情況下抱著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與日軍展開激烈交戰。“崞縣城敵軍2000餘人六日上午曾攜炮二十餘門向我方三面圍攻,籍炮火之掩護逐漸近迫我陣地附近,以圖構築工事,午後三時,敵炮猛烈轟擊我劉團陣地,我官兵奮勇抗敵,卒以敵炮火過烈,將該團陣地完全摧毀,全團官兵殉難……”(引自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九日《大公報》中央社太原七日電)。崞縣陣地爭奪激烈,幾次易手。“崞縣城郊之敵七日晚籍猛烈炮火之掩護,向崞縣西北集中攻擊,我軍憑城守護,嗣因崞縣城牆被毀一孔,該處守軍龐營長青魁因畏縮後退,被王軍長查明槍決,當時士氣大振,王軍長後指揮大部反攻,當將原陣地奪回……”(引自民國二十六年十月九日《大公報》中央社太原八日電))我軍整團整營的部隊前赴後繼,英勇犧牲。閻錫山下了死命令,王靖國下了死命令,杜堃下了死命令。馬鳳崗率430團餘部組成“奮勇隊”,向已被突破的崞縣陣地發動猛攻,消滅日寇100餘人,卒將陣地拚死奪回。戰況十分慘烈。{-----敵人漸感崞縣之守軍成為他們前進的心腹之患,就把攻原平的大部放在崞縣附近、同時又由大同方面調來攻城重炮七門-----,城內的民房,炸的連一間完整的也沒有,城牆的西北角,炸的和平地一樣,----由城牆的缺口上沖入,-----我軍當選拔奮勇隊,將敵撃退。見[大公報10月17日[晉北晉東戰況轉佳經過]}。當時全太原、全山西都在關注著崞縣保衛戰的戰況,聽說崞縣陣地奪回都無比振奮。為此-,閻錫山致電蔣介石,通令嘉獎杜堃、馬鳳崗部。當時的媒體曾廣為報導。“敵軍自八日午以飛機二十五架,大炮數十尊向我崞縣城猛攻,連續不斷達六七小時之久,所有城上一切守備防禦工事悉被炸毀,俱成焦土,我守軍百不存一,均作壯烈犧牲。正苦戰間,敵步兵奮勇攀登,我某軍長當督率各部奮勇衝擊,斃敵無算,我亦傷亡甚重。迄止九日晨一時,終以敵軍繼續增援,頑強進攻,我以城牆被毀,無險可守,當將主力轉進城東……”(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掃蕩報》中央社太原九日電)。基本上完成了“堅守崞縣,以時間換空間”的任務。之後,215旅又奉命參加忻口戰役,參加了太原保衛戰的全過程。
太原失守後,19軍遭受重大損失,王靖國重新整編部署,70師由杜堃任師長,215旅由功勳卓著、作戰勇敢的趙錫章趙榮三,保定軍校九期)接任。晉綏軍退回晉西山區繼續堅持對日抗戰,與晉南國民黨中央軍的中條山游擊根據地、晉東、晉東南八路軍的太行、太岳游擊根據地三者互相配合,互為犄角,堅持山西的抗戰,有力地牽制了日軍的部隊,支援了全國民軍的抗戰。
猛衝猛打救出師旅指揮部
1938年2月,日本侵略軍為掃除山西境內的我各個根據地,消滅我主力以利其渡過黃河進攻中原,首先向晉西中國軍隊發動猛烈的進攻。日軍集中優勢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步步推進。70師在隰縣,石口一帶阻擊日軍。
2月20日起,日軍開始向我陣地發起進攻,雙方在川口鎮展開了殘酷的肉搏血戰,川口鎮南北山頭上同時展開激烈的爭奪戰,隨後部隊撤至孔家莊、東溝里至任家嶺一線的陣地,繼續頑強阻擊敵人。
21日,日軍主力乘我陣地未固,於拂曉就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我軍拚死抵抗,激烈的戰鬥打了半天,我軍陣地全被炸毀,雙方都有重大傷亡。增援部隊未能及時趕到,使敵人將70師師部及215旅旅部團團包圍,趙旅長帶領預備隊及旅部人員向敵人猛衝,想消滅敵人突出重圍,臂膀中彈仍堅持指揮戰鬥,後頭部又受傷,在這關鍵時刻,馬鳳崗率部硬沖硬打,才將被日軍包圍的師、旅司令部人員救出。搶出的趙旅長因失血過多陣亡。川口鎮則陷入日軍手中。
連升三級英勇負傷
在歷次戰鬥中,馬鳳崗也多次負傷,一次彈片從腹部擦過,一次炸彈落炸掀起土石將他掩埋。跟隨他浴血戰鬥而犧牲、傷殘的勇士無數。
1938年4月1日,馬鳳崗晉升為二一五旅少將旅長。國民政府授予其“華胄榮譽獎章”。38年6月,杜堃晉升為十九軍中將副軍長。7月29日,馬接杜堃晉升為七十師中將師長。堅持在石樓、中陽縣及離石縣柳林鎮一帶的抗戰。到1939年5月29日,因“政治氣候”的變化,[馬不是‘同志會’成員],也可能是怕馬鳳崗把部隊拼光,閻錫山、王靖國‘明升實降’馬鳳崗為陸軍第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中將部附,到後方陝南城固縣休息。“第七十師師長馬鳳崗,由陳慶華接馬鳳崗為師長。”(見《國民革命軍沿革實錄》)。
馬鳳崗當時四十來歲,血氣方剛,不服輸,誓與日寇征戰到底,到1941年1月又請戰回到第十三集團軍,於2月7日視察敵情到前沿遭日軍阻擊右臂負傷折斷,到陸軍醫院療傷。後又回到陝南家中養傷。還兼職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高參一年,後脫離軍職隨子女生活。
國共合作光明磊落
馬鳳崗和日寇打過仗,當時認為日寇取勝主要是武器比中國強,但是中國人多,終究能戰勝日本人。死一批還有一批,前赴後繼一定能將日寇趕回老家去。長子長孫是1937年10月23日生的,馬鳳崗給其取名為建功,意為國家建立了功勳,其餘孫名為建國、建成、建中、建寧、建群、建新。意為建成新中國,民眾百姓安寧。
當時,八路軍、晉綏軍、中央軍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抗擊日寇的侵略,是難得的國共合作的黃金時期。70師與八路軍賀龍、程子華部相處很好。當時,山西人民抗日積極性很高,要求扛槍上前線的人很多。忻口戰役打下來,晉軍損失很大,賀龍部隊在徵兵時還將一部份兵源介紹到他的部隊來。他也經常收到八路軍宣傳結成統一戰線,共同抗敵的傳單、小冊子。
馬鳳崗任430團團長,鎮守雁門關時,八路軍周恩來、徐向前、南漢宸等一行曾到他的防衛陣地視察。周恩來對他的工事很感興趣,並予以肯定,還提醒他防備敵人抄後路。馬鳳崗還招待八路軍一行,同仇敵愾、舉杯共勉。在與周恩來懇談時,才知周與他同庚,倍加親切。周問到他的情況,他說是保定八期的。1976年,周總理去世,這對馬鳳崗打擊很大,痛惜總理這么偉大的國家領導人怎么先他而去。
馬鳳崗抗戰前期拚死戰鬥在前線,後期負傷,從沒有與八路軍發生過摩擦,解放戰爭時期內戰,更無參與。他自覺無愧於國家民族,所以,他從來都是光明磊落,心地坦蕩。1953年為查找其檔案回到河北老家,被登記為偽頑軍官,勞動管制三年。經申訴,並提供歷史資料,於1957年恢複選舉權。1959年到西安隨子女生活,積極參加民革、統戰、政協學習,是民革省委會聯繫社會人士。他一介草民,在家長期訂有“團結報”,“參考訊息”,間斷訂“人民日報”,關心國家的命運、時局的發展。1966年,文化革命“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紅衛兵連踢帶打趕他回河北老家。,馬鳳崗理直氣壯地說:“我是抗日有功人員,胳膊可以證明。”紅衛兵喝道,“你是國民黨軍閥,還抗什麼日,反動透頂”。文革後期,他又回到西安,1983年元月病逝。沒看到國家對他肯定的說法。
有關資料收藏於保定軍校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