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936年12月,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中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 但是,蔣介石一意孤行,堅持其反共內戰政策,拒絕接受張、楊多次提出的“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建議。 周恩來等向各方面耐心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同蔣介石進行談判,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紅抗日”的條件。

1936年12月,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中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越來越高。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要求,繼續堅持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將張學良率領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統領的西北軍調到陝甘一帶攻打紅軍。張、楊由於受到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及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認識到“剿共”沒有前途,與紅軍實現了停戰,並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但是,蔣介石一意孤行,堅持其反共內戰政策,拒絕接受張、楊多次提出的“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建議。12月初,蔣介石再度到西安督戰,逼迫張、楊加緊“剿共”。張、楊出於愛國熱情和對蔣介石倒行逆施的激憤,在“哭諫”無效後,毅然決定採取軍事行動,於12日清晨在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囚禁了十幾名國民黨軍政大員,並隨即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救國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在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企圖取蔣而代之,進一步擴大內戰。中國共產黨正確地分析了形勢,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並應張、楊的邀請,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調停。周恩來等向各方面耐心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同蔣介石進行談判,12月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紅抗日”的條件。25日,蔣介石被釋放回南京。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關鍵,它對推動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和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西安事變成了國內革命戰爭走向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