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馴

馬馴,男,生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25歲中進士。三十八歲提升為戶部郎中,馬馴於弘治九年(1496)農曆五月病逝,終年76歲。

簡介

馬馴,字德良,長汀四堡(1950年劃歸連城縣)人,生於明永樂十九年(1421)農曆正月初一。

經歷

他十一歲為府學生員,廿五歲登進士,三十歲任戶部主事。三十八歲提升為戶部郎中,奉命督運糧草,悉心籌劃,省運輸費三分之一。後升任四川左參政,恰逢四川民變,他核查出已征未用糧數百萬斛,以供軍餉,得到賞賜和嘉獎。52歲時升為右布政使。成化十一年(1475)播州(今貴州遵義)用兵,他提取庫銀購糧,既減輕百姓負擔,又及時供應軍餉。十二年(1476)升為左布政使。不久,松藩(今四川松藩縣)邊境騷亂,掌管邊防軍事官員主張派大軍鎮壓。馬馴極力反對,主張以德懷撫,上揭帖給大司馬,提出只有防護得法,撫諭有方,才是萬全之計。但建議未被採納,結果兵興無功,眾贊馬馴遠見卓識。十七年(1481),馬馴又提升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巡撫湖廣。恰逢關中(今陝西渭河流域)受災,大批饑民流亡湖廣,他立即賑濟和平糶,多方安撫,無數饑民得救。不久,湖南、湖北受災。馬馴親往各地視察,按災情輕重減免田賦,百姓得以度荒。他在《乞恩減賦救災,安民以安國本》疏中寫道:“臣目擊百姓,近山者煮葉草,近水者捕魚蝦,田園荒蕪,十室九空,人們臉黃飢瘦,氣息奄奄。臣先計口發糧,並答應報請減賦,災民才安下心來。”他提出對災民的騷亂宜賑撫,不宜鎮壓的主張。不久,他因年老體倦,堅請辭職返鄉。
馬馴在戶部任職10年,在四川12年,在湖廣7年,從政三十五載,功績卓著,多次得到賞賜和嘉獎,5次提升官職,自部員累官都憲,封政議大夫。
成化廿三年(1487),馬馴67歲回到長汀,在城郊十里舖張家陂蓋房數間,曰:皆山堂。馬常與故舊遊覽名勝,寫有《鄞江八景詩》;作《諭俗》四章,以示子侄。生平著述甚豐,其上邊防策,上兵部止兵揭帖,奏請減賦諸疏,皆切實可行。
馬馴於弘治九年(1496)農曆五月病逝,終年76歲。其子馬綜奏請祭葬獲準。十一年(1498)十二月十八日,馬馴遺體葬於張家陂樂丘。福建布政司右參議來汀主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