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江東之畔,翠螺峰旁,坐落著底蘊深厚、人文薈萃、文化濃郁的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占地面積320畝,地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毗鄰政務中心,與馬鋼總部隔路相望,北通市中心,南接當塗縣,西鄰采石磯,東望新城區。至2017年3月,學校占地面積18.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有本部、秀山兩個校區,全日制在校生7506人,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88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35.5萬冊,電子圖書50萬冊;設有6個教學系部和12個行政教輔機構;共有11個專業大類,16個專業類,43個專業,其中省級特色專業11個。經過近60年的發展建設,學校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地方和行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基本信息

辦學格局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歷史上,該校幾易校址。1971年到2003年間曾落址於馬鞍山市湖東中路60號,2003年8月整體搬遷至現址——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號,地處馬鞍山市城南新區,占地300畝,另預留用地350畝。經教育部批准,2004年5月學校升格為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五十餘年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培訓合格人才一萬多人,已形成了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共同發展,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融為一體,全日制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統籌兼顧,自主發展與對外合作相結合的綜合發展辦學格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專業35個。

學校建設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校園區自東向西分三大功能區建設,其中教學區占地面積150畝,體育運動區占地面積60畝,生活區占地面積90畝。校園建設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已建有教學生活用房9.7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圖書館、網路中心、實驗中心、音樂樓、美術樓、男女生公寓、食堂、商務用房等。教學設施方面,建有微機室10個,語音室3個共162座,美術專用房32個,形體練功房4個,琴房114個,多媒體教室80個,實驗室9間,微格教室3間。有微機671台,鋼琴100架,數碼鋼琴45台。各類教學儀器設備及圖書總值2500萬元。圖書館藏書31.7萬冊,各類期刊雜誌670種,電子讀物折合圖書30萬冊。建有400米標準跑運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園風光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園風光
動場1個,籃球場8個(含2個燈光籃球場),排球場6個,燈光網球場2個。

院系設定

教師教育系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教師教育系(基礎部)內設學前教育、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計算機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科學教育、初等教育、體育教育、音樂表演等11個專業。秦東方同志任教師教育系(基礎部)主任,潘可國同志任黨總支書記,胡風明同志、吳德琴同志任教師教育系(基礎部)副主任。
旅遊與外語系
馬鞍山師專旅遊與外語系由旅遊管理專業群和套用外語專業群構成。旅外系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主要培養面向旅遊相關行業,能將語言技能和專業能力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開設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景區開發與管理、涉外旅遊、商務英語、旅遊英語、套用英語和套用日語9個專業,在校生近1500名。
軟體與食品工程系
軟體與食品工程系成立於2012年1月,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與體制,與區域社會及行業企業合作育人。現開設軟體技術(Java開發方向、.net開發方向、移動開發方向)、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影視後期方向、遊戲開發方向)、計算機網路技術、食品加工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機械與管理等6個高職專業。現有23個教學班,在籍學生782人。經教育部批准,2012年新開設遊戲軟體、食品工藝與檢測專業。
軟體與食品工程系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現有專任教師41人,校內兼課教師4人,聘請行業、企業一線兼職教師14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34人,副高以上職稱9人,具有碩士學位22人,碩士在讀14人,省市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5人。
2010年,計算機套用與軟體技術專業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獲批建設。中央和地方財政共投資300.2萬元,新建Java實訓室、.NET實訓室、Linux套用實訓室、移動開發實訓室、遊戲網頁實訓室、敏捷開發實訓室、數碼影像創意室、綜合布線實訓室、軟體實訓工廠、系統集成模擬實訓工廠等10個實訓室,升級改造思科網路實訓室、硬體維護實訓室2個實訓室。
2011年,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獲批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中央財政投資200萬元用於專業建設,將新建和改造焙烤實訓室、軟飲料實訓室、啤酒實訓室、仿真實訓室、微生物實驗室、無菌室、電工電子實驗室、營養膳食實驗室、食品分析室、生物實驗室、焙烤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SOD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15個實驗實訓室。
面向市場,軟體與食品工程系各專業積極探索“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與Cisco、Adobe、IBM、中軟國際、清華紫光、東華軟體、狂龍數碼、掌控科技、晟峰軟體、蒙牛乳業、雨潤食品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61個。2011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31%。
藝術系是安徽省及馬鞍山地區重要的藝術人才培養基地,也是最有特色的系部之一,是一支專業過硬、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團隊。目前高職類開設音樂表演、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裝潢設計、動漫設計、視覺傳達等六個專業,師範類開設美術教育和音樂教育兩個專業,並細分出一個舞蹈方向,在校生近1700人。
我系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現有教師63名,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1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名,具有“雙師素質”教師28名,碩士學位和碩士(在讀)教師近30人,雙碩士1人,國內訪問學者2人。同時還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校外專家。
藝術設計系
藝術系辦學條件優越,不僅擁有一支充滿朝氣、才華橫溢、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硬體設施配備也很齊全,目前擁有美術樓和音樂樓各一幢,總建築面積近一萬平方米。下設1個500座的音樂廳、1個數碼鋼琴教室、4個練功房、114間琴房、多媒體教室和機房20多間、5個畫室、2個陶藝室、2個展廳、2個服裝工藝教室、2個服裝打板立裁室、1個服裝工作室、拷貝教室5間。
美術教育和音樂教育作為藝術系的兩個主打師範類專業,長期卓有成效地推行著“一見二實三頂崗”的教學模式,在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具有較強教學能力的中國小藝術類教師的同時,也為高校輸送了部分優秀藝術學子。近年來,音教、美教兩專業提倡科研促教,實踐助學,積極鼓勵和組織師生參加國家、省、市開展的各種專業比賽活動、積極參與籌劃和承辦校內外各種文藝匯演、書畫匯展活動。在參加各類藝術實踐活動之餘,潛心鑽研教研,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創作出許多優秀舞蹈作品並在國家、省、市大賽中獲獎。其中音教專業學生在2007年安徽省高校音樂專業基本功大賽中獲團體賽第一名、在2008年的全國大學生第一屆藝術展演比賽中獲聲樂專業組一等獎的好成績。舞蹈專業曾代表學校參加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校園舞蹈比賽、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節和安徽省大學生藝術節分別獲得了優秀組織獎、十佳表演獎、優秀創作獎,並有作品《春蠶》、《待到山花爛漫時》分別獲得省大藝節二等獎和一等獎。美教專業教師在國家級、省級各種刊物公開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參加各種類型書法畫展並獲獎作品達30餘幅。
我系高職類教育實行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並重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並面向社會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與企業建立了廣泛的聯繫與合作,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論修養的套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其中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實踐經驗,同時在專業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曾在安徽省“綠滿淮畔”公益廣告、安徽省郵政賀卡創意、全國大學生服裝設計、動漫設計與製作、園林園藝類等大賽中多次獲獎。從2007年開始招生,現為2010屆畢業生,截至目前就業率已達98﹪以上。2010年高職類藝術設計專業首次實行按大類招生,大類設3個專業: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和裝潢藝術設計。它是相對於以前完全按專業招生的一種新型招生方式。
經濟與社會管理系
馬鞍山師專經濟與社會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於2012年2月正式成立。系(部)以“促進校企文化耦合、推進系部轉型發展、兼顧社會經濟效益、打造多贏辦學格局”為基本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校企耦合、項目引領”人才培養模式,以“發揮後發優勢,打造品牌系(部)、特色系(部)”為總體發展目標。
系(部)現有主任室、黨總支、分工會(婦委會)、團總支4個黨政群團管理系統。行政管理方面內設辦公室、項目服務辦公室、職業技能服務中心、綜合素質拓展服務中心4個管理服務機構,以及5個教研室即市場行銷、文秘、新聞、政史、就業指導教研室。現有教職工共47人(含校內兼課教師),其中教授(正高級)1人,副教授(副高級)8人,講師(中級)15人,博士在讀教師3人,碩士學位教29人,專業帶頭教師4人。同時還聘請了校外一批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理論水平的兼課教師。目前,系(部)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特色專業和省示範人才培養示範實訓基地各1個。建有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20多個。
系(部)以“團結、奮進、務實、創新”為系訓,以“打造特色品牌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大力倡導基於校企文化耦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推進基於校企文化耦合的內部管理制度創新,著力開展基於校企文化耦合的特色系部文化建設,積極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平台和專業基本功“微訓”平台。目前開設6個專業(專業方向),即新聞采編與製作(媒體廣告方向)、網路新聞與編輯、文秘(商務方向、物業方向)、市場行銷、物流管理;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成效突出,近三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超過95%,學生的考級考證通過率超過60%.目前,系在校生數近700人。
“十二五”期間,系(部)著眼於地方經濟社會和學校改革發展的全局,持續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校企文化耦合”工程建設,大力度加強套用型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教學基本建設,不斷提高系(部)耦合的校企文化影響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打造特色鮮明、規模適度、質量突出的系(部),到2015年,系(部)設招生專業(專業方向)10—12個,辦學規模超過1000人。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喻長志
黨委副書記、校長:孫良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吳志華
副校長:甄炯
黨委委員、副校長:李秀華
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勇軍

師資隊伍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通過“培、引、聘”等途徑,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全面最佳化師資隊伍。學校共有教職工305人,其中專任教師254人,占教職工總數的83%。專任教師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76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專任教師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7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9%;有“雙師素質”教師170人。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自升格以來,學校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教師公開發表論文830篇,論著及參編規劃教材95部,立項研究的課題近476項,其中部級課題1項,各級省級課題78項。科研、教研工作極大地促進了教師水平的提升,師資隊伍的總體素質得到提升,目前學校有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教壇新秀5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3名。

發展規劃

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2014年全年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近1200人次,社會文化培訓近800人次,參加青年志願者活動及社區服務活動的師生超過8500人次,心理健康中心接待社會人員心理諮詢及參觀訪問500人次以上,為本市各單位、社區開辦講座80餘次,提供諮詢服務500餘例。積極推進體育場館、圖書館電子資源等教育資源向社會開放。在廣泛開展校內外綜合志願服務的基礎上,以項目的形式長期不懈重點做好“陽光雨露義務支教”、“大愛無言——關注特殊教育、關愛特殊群體”、“綠色環保”三大志願服務活動。完成了各項社會服務性考試考務工作,各項考試近20000人次。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十二五”期間,學校將緊緊瞄準“三步走”發展戰略目標,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改革工程、專業升級改造工程、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教學科研創新工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工程、師資水平提升工程、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和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八大工程”,按照本科院校設定標準充實辦學條件,堅定走“質量提升、內涵發展、特色興校”之路,圍繞建設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的奮鬥目標,努力實現將學校建成一所服務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現代產業體系調整與升級、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套用型高等院校的美好願景。

學校榮譽

學校曾榮獲全國先進師範院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屆文明單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兩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組織單位,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綠化模範單位等榮譽。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目的,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注重內涵發展,培育辦學特色。學校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才培養質量逐年提高,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先後為社會培養培訓基礎教育合格師資、企業需要的套用型人才3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