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醫院

馬林醫院

1887年,美國基督教會鑒於馬林行醫傳教的業績,決定集資為他建一所教會醫院。當時,南京名士景觀察在鼓樓南坡捐地十餘畝作為醫院院址,下關富商莊效賢等又捐了一筆錢。1892年,建成西式兩層樓房一幢,作為病房,稱為“基督醫院”,由馬林任院長,所以南京人俗稱馬林醫院。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加拿大籍傳教士兼醫生馬林(18601947)來南京傳教,同時行醫。當時南京不信西醫,也不信基督教,他為了打開局面,身著中裝,頭結髮辮,經常出沒於老南京酒肆茶樓,親自彈唱《封神榜》、《西遊記》等故事,以此吸引老百姓,聯絡感情,然後行醫傳教。他先後在北門橋附近及城南花市大街(長樂路附近)買地蓋屋,開設馬林診所。1887年,美國基督教會鑒於馬林行醫傳教的業績,決定集資為他建一所教會醫院。當時,南京名士景觀察在鼓樓南坡捐地十餘畝作為醫院院址,下關富商莊效賢等又捐了一筆錢。1892年,建成西式兩層樓房一幢,作為病房,稱為“基督醫院”,由馬林任院長,所以南京人俗稱馬林醫院。

歷史變遷

馬林醫院一度成為美基督教會辦的金陵大學實習醫院,1914年正式更名為“金陵大學鼓樓醫院”,隨後十年間,醫院又擴建幾幢樓房,四周以圍牆環繞。1927年,馬林退休,告老還鄉。日軍占領南京後,接管該醫院。1942年,改名為“日本同仁會南京診療班鼓樓醫院”。1951年,南京市軍管會接管後,更名“南京市人民鼓樓醫院”。1966年改名為“反帝醫院”。1972年,又易名為“南京市鼓樓醫院”至今。馬林醫院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築群從一個側面折射了西方基督教在南京行醫、傳教的發展軌跡。謝如璧 建築 原國民黨三青團中央團部 現為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南京中山路291號,是原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辦公處。建於1935年,占地面積2580平方米,有西式三層大樓一幢52間,西式二層大樓一幢36間,西式平房五座26間,中式平房一進5間,禮堂一幢,車棚二間,合計124間。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是1938年2月中國國民黨臨時全代會上決議籌備建立,7月9日在武昌宣布成立。由國民黨總裁蔣介石兼任團長,1947年9月,三青團與國民黨合併,該團至此結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