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普替林

馬普替林

馬普替林(又名路滴美),用於治療內源性抑鬱症,遲發性抑鬱症(更年期性抑鬱症)。精神性抑鬱症,反應性和神經性抑鬱症、耗竭性抑鬱症。馬普替林從血中清除的半衰期平均為43小時(範圍27-58小時)。口服吸收完全,但較緩慢,服後約9-16h血藥濃度才達峰值;有效濃度為200-300ng/ml;因減慢胃腸轉運,當過量攝入明吸收將更慢;生物利用度為66%-75%;吸收後廣泛分布全身,大量與血漿蛋白結合(結合率為88%),分布容積為15-28L/kg;大量在肝內去甲基形成其主要的活性代謝產物去甲馬普替林,其他代謝途徑有N-氧化、脂族和芳族羥基化並形成芳族甲氧基衍生物;主要以其游離型或結合型的代謝產物經尿排泄,有些隨糞便排出,也排入乳汁內;t1/2為21-52h。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名稱

馬普替林

( 麥普替林,路滴美)

性狀

藥用 鹽酸馬普替林為白色或灰白色結晶性粉末,幾乎無臭,熔點230-232℃;易溶於甲醇和氯仿,微溶於水。

功能主治

內源性抑鬱症,遲發性抑鬱症(更年期性抑鬱症)。精神性抑鬱症,反應性和神經性抑鬱症、耗竭性抑鬱症。

藥代動力學

藥代藥動力學研究顯示,口服本藥後,其活性物質馬普替林吸收緩慢而完全。一次口服50 mg馬普替林後,8小時之內,其血藥濃度高峰為45-150 毫微摩爾/L(13-47 ng/mL)。多次口服馬普替林每日150 mg,無論每日用藥一次或分三次服用,在治療的第二周均可達到穩態血藥濃度320-1270 毫微摩爾/L(100-400 mg/mL)。雖然絕對濃度的個體差異很大,但穩態血藥濃度與劑量呈線性關係。馬普替林在血和血漿之間的分隔係數是1.7。腦脊液中活性物質濃度約為血清中的2-13%,在治療濃度或更高的血漿濃度下,其蛋白結合率為88-89%。其表觀分布容積為23 L/kg體重。馬普替林從血中清除的半衰期平均為43小時(範圍27-58小時)。經計算其平均體內總清除率為514 mL/分。一次用藥後,在21天之內,其總量的57%經尿、30%從糞便以原型(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化物)排泄,有約2-4%以原型從尿排出。老年患者(年齡60歲以上)的穩態血濃度較使用相同劑量的年輕患者為高。特殊臨床情況下的動力學 :有腎功能損害時(肌酐清除率為24-37 mL/分),若肝功能仍然正常,馬普替林的半衰期和腎臟排泄幾乎不受影響,但代謝物從尿的排泄會減少,而這種排泄減少又可通過增加經膽道排到糞便中的量而得到補償。

作用機制

本品化學結構雖有四環,但作用類似三環類 阿米替林和 丙米嗪,為第二代抗抑鬱藥。本品主要阻滯去甲腎上腺素在神經末梢的再攝取,其抗抑鬱作用奏效較快(一般5-7d生效,少數人則需2-3周),而抗組胺作用、抗毒蕈鹼作用和鎮靜作用較輕。

藥動學

口服吸收完全,但較緩慢,服後約9-16h血藥濃度才達峰值;有效濃度為200-300ng/ml;因減慢胃腸轉運,當過量攝入明吸收將更慢;生物利用度為66%-75%;吸收後廣泛分布全身,大量與血漿蛋白結合(結合率為88%),分布容積為15-28L/kg;大量在肝內去甲基形成其主要的活性代謝產物去甲馬普替林,其他代謝途徑有N-氧化、脂族和芳族羥基化並形成芳族甲氧基衍生物;主要以其游離型或結合型的代謝產物經尿排泄,有些隨糞便排出,也排入乳汁內;t1/2為21-52h。

使用說明

注意事項

同阿米替林,但抗蕈鹼作用和鎮靜副反應較少,而皮疹較常見;癲癇發作不管有無此病史都可能出現,高劑量時(250mg/d)發生率增加;偶見皮膚光敏反應和粒細胞缺乏。

臨床套用

可用於各種類型的抑鬱症,也可用於伴有抑鬱或激越行為的兒童和夜尿者。

用法計量

治療抑鬱症:口服鹽酸馬普替林,開始30-70mg/d,分3次服,需要時漸增至150-225mg/d,1-2周后根據反應調整;因t1/2長,每日總量也可在睡前1次服;長期用藥時的維持量為30-150mg/d;重症可靜脈給藥,50-200mg/d;加入250-500ml生理鹽水中滴注,2周為1療程,儘可能改口服。

使用說明

製劑:片劑:10mg,25mg,50mg,75mg;注射劑:25mg/2ml,25mg/1ml;滴劑:2%(50ml/瓶)。

抗抑鬱症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