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普什圖文:ملاله یوسفزۍ‎,Malālah Yūsafzay,Malala Yousafzai,1997年7月12日-)是居住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的一名普通學生。馬拉拉以爭取婦女接受教育的權利而聞名,通過部落格介紹她和朋友們在塔利班政權下的生活。2012年10月遭塔利班暗殺,2013年在英國重返校園,是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熱門候選人。

基本信息

簡介

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尤素福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普什圖文:ملاله یوسفزۍ‎,Malālah Yūsafzay,Malala Yousafzai,1997年7月12日-),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生於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一個普什圖穆斯林教育工作者的家庭。是巴基斯坦西北部開伯爾-普赫圖赫瓦省斯瓦特縣Mingora城的一名學生 。

為失學女童呼籲

2009年,優素福扎伊開始在BBC的烏爾都語網站上用化名撰寫個人網誌,內容是斯瓦特山谷的生活。但塔利班來了。他們控制了這一地區,禁止女生上學,並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展開拉鋸戰。優素福扎伊漸漸頻繁出現在國內外媒體,為失學女童呼籲。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的家鄉斯瓦特山谷區曾是巴基斯坦的一處旅遊勝地。塔利班對斯瓦特地區控制以後發布了一系列禁令,包括禁止看電視、聽音樂,以及禁止女性購物等,其中還有一條是禁止所有女孩去學校上學受教育。但馬拉拉在其父親的鼓勵下,認為自己比恐嚇她的那些人更強大,因為他父親也是抵制不讓女性受教育這條規定的校長之一。

2009年初,僅上七年級的馬拉拉通過父親得到了為BBC寫部落格的機會,她開始用部落格向世界展示塔利班控制下斯瓦特地區的生活,特別是女孩子接受教育情況的點點滴滴。如她在部落格里寫道:“塔利班一再把學校作為襲擊目標”;“今天我們班只有12個女孩來上學,一些人搬走了,另一些人的父母過於擔心而不再送她們來學校”;她描述了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而她又是怎樣堅持讀書的,等等。

文章在BBC的部落格發表後,《紐約時報》的記者亞當曾為她拍攝了一部紀錄片,紀錄片完成後,馬拉拉又接受了巴基斯坦《國家報》和一家加拿大報紙的採訪。在接受採訪中,14歲的馬拉拉表面上看起來還是一個小孩,但其言談簡直就是一個成人。她從不恐懼,也從不遮擋自己的臉。“我有受教育的權利”,2011年接受CNN採訪時她說:“我有玩樂的權利,我有唱歌的權利,我有說話的權利,我有逛商場的權利,我有大聲說話的權利。” 記者問她:“為什麼寧願生命受威脅也要宣揚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將繼續發出聲音,如果我不這樣做,誰會做?”她還呼籲感到害怕的女孩們戰勝自己的恐懼,“不要只是坐在你的臥室里”,而是站出來為爭取自己的權利鬥爭。

馬拉拉因倡導女性受教育的權利而迅速成名。

2009年下半年,馬拉拉成為當地的兒童教育會主席,開始了她的政治活動。

遭遇塔利班暗殺

2012年10月9日,馬拉拉在乘校車回家途中,遭到塔利班槍手企圖暗殺,頭部和頸部中槍,一度情況危殆。

馬拉拉當天放學回家途中所乘校車被一名身著警服的襲擊者攔下。槍手登上校車,問:“你們誰是馬拉拉?快說,不然把你們統統斃了。”優素福扎伊的身份暴露了,槍手對著她的臉開了槍,子彈穿過頭、頸,嵌入肩膀。

彌留時,她被飛運英國,在伯明罕的伊莉莎白女王醫院救治。

2013年2月份的手術補造了顱骨,並使她恢復了聽力。3月19日,她換上新校服,在伯明罕就近入學埃德巴斯通女子高中。

馬拉拉日

為表彰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脅、積極為巴基斯坦女童爭取受教育權利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聯合國於2012年11月10日表示,將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馬拉拉日”(Malala Day)。

入選《時代》百大人物

2013年4月18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名單。雜誌從這100名人物中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7人作為周刊的封面人物,並對他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7名封面人物來自不同領域,但都憑他們所從事的事業影響著各自的國家和整個世界。

現年(2013年)15歲的少女馬拉拉因致力於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區和平和女性受教育權而備受讚譽。雖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區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馬拉拉不僅繼續學業,還致函外媒,為巴基斯坦婦女和兒童爭取權益。去年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國家和平獎”,並成為這一獎項的首位得主。

馬拉拉從幾年前起揭露塔利班焚燒女子學校、恐嚇當地居民的暴行,受到塔利班武裝憎恨和威脅。如今(2013年),馬拉拉已經成為倡導女性受教育權利的國際象徵性人物。

在聯合國演講

2013年7月12日,馬拉拉在聯合國發表康復後的首次公開演講時,神情若定,眼神堅毅,不時用手勢加強自己的語氣。她鏗鏘有力的演講不時引來陣陣掌聲,同時也讓許多人為之感動。坐在聽眾席里的潘基文秘書長的夫人柳淳澤就不時地在擦拭自己的淚光。

馬拉拉表示,塔利班針對女童接受教育而採取的暴力行動嚇不倒任何人。她表示,塔利班覺得子彈可以使她閉口。但他們沒有達到目的。這一槍擊事件帶來的是成千上萬的譴責之聲。恐怖分子認為他們可以改變人們的目標、讓人們不再奢望,但他們並沒有達到目的。相反,它使得軟弱、恐懼和無助已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力量、能量和勇氣。她還是同樣的馬拉拉。她的雄心壯志、希望和夢想一如從前。

潘基文秘書長在會前在自己的辦公室接見了馬拉拉和其家人,他向馬拉拉贈送了一本平時專門送給國家元首的精裝本《聯合國憲章》。隨後,同馬拉拉、聯大主席耶雷米奇、聯合國全球教育特使-英國前首相布朗一起參加了“‘馬拉拉日’青年大會”。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熱門候選人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於10月11日公布,因倡導女孩受教育而遭到塔利班槍擊的巴基斯坦16歲女孩馬拉拉·優素福是最熱門人選。極有可能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一個獲獎者 。

榮譽獲獎

2011年10月,南非聖公會主教德斯蒙德·圖圖授予她國際兒童和平獎,成為首位獲此提名的巴基斯坦女性。

2011年12月19日她被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理吉拉尼授予“國家和平獎”。

《我是馬拉拉》

被塔利班槍擊頭部、大難不死的巴基斯坦小姑娘馬拉拉·優素福扎伊將於2013年秋天出版個人回憶錄。該書名為《我是馬拉拉》。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2014年10月10日訊息,台北時間10月10日下午17時,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馬拉拉·優素福將和印度遺傳學家斯瓦米納坦一起分享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