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BBC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成立於1922年,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雖然是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公營媒體,但其管理卻是由一個獨立於政府以外的12人監管委員會負責,並且通過皇家憲章保障其獨立性。監管委員以公眾利益的信託人的身份管理BBC,他們都是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和英格蘭的首長,由英國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 Company),簡稱BBC,成立於1922年,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雖然是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公營媒體,但其管理卻是由一個獨立於政府以外的12人監管委員會負責,並且通過皇家憲章保障其獨立性。監管委員以公眾利益的信託人的身份管理BBC,他們都是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英格蘭的首長,由英國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
BBCBBC

監管委員會下轄執行委員會,由16個不同部門主管組成,負責BBC日常營運工作,委員會主席為行政總裁,併兼任總編輯。
BBC目前經營8條電視頻道,10條廣播頻道,及直接由英國政府出資經營以43種語言作全球廣播。BBC在新聞界最為人樂道的是其嚴格的要求,所有製作人都要恪守BBC的工作規章:節目製作人準則,該準則對編輯和採訪業務的各方面提出了具體詳細的要求。

在BBC建立之前,已經有很多私人公司嘗試在英國做電台廣播。根據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英國郵政局負責頒發電台廣播牌照。1919年,由於收到很多軍隊對過多廣播而干擾軍事通訊的投訴,郵政局停止發出牌照。於是,1920年代初期,廣播電台數量驟減,越來越多人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廣播電台。一個由無線電收音機製造商組成的委員會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最終提出一個方案,BBC由此誕生。

發展歷史

英國廣播公司成立於1922年,由幾個大財團共同出資,包括馬可尼(Marconi)、英國通用電氣公司(GEC)、British Thomson Houston等。公司草創時最初的目的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廣播傳輸網路,以為今後的全國廣播提供便利。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個電台,2LO以中波從倫敦牛津街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Selfridges Department Store)的屋頂開始廣播。次日5IT從伯明罕,2ZY從曼徹斯特也開始了廣播。

1927年BBC獲得皇家特許狀(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由理事會負責公司的運作,理事會成員由政府任命,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則由理事會任命的總裁負責。

1932年BBC帝國服務(BBC Empire Service)開播,這是BBC第一個向英國本土以外地區廣播的電台頻道。1938年,BBC阿拉伯語電台開播,這是BBC的第一個外語頻道。到二戰結束時,BBC已經以英語阿拉伯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7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這是BBC全球服務(BBC World Service)的前身。

蘇格蘭工程師約翰·羅吉·貝爾德從1932年開始和BBC合作,嘗試進行電視播送。1936年11月2日,BBC開始了全球第一個電視播送服務。電視廣播在二戰中曾經中斷,但是在1946年重新開播。1953年6月2日,BBC現場直播伊莉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估計全英國約有2,000萬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現場實況。由於受到地下電台的挑戰,1967年9月30日BBC開始了BBC Radio 1電台服務,以播送流行音樂為主。1983年,BBC又第一個開播了早餐時間廣播服務,《BBC早餐時間》,搶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頭。

1991年BBC正式開始BBC全球新聞服務電視頻道,後在1995年1月更名為BBC World。與BBC全球電台服務不同的是,BBC全球新聞服務是一家商業電視台,通過廣告營利,這也意味著該頻道不能在英國本土播出。

1998年8月,BBC的國內頻道也開始採用衛星播送,這么做的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是,只要歐洲觀眾使用英國製造的衛星解碼器,他們也可以收看BBC 1和BBC 2。

BBCNEWSBBCNEWS

2003年7月,BBC第四電台(BBC Radio 4)的一個新聞節目引述了一名政府官員的話稱貝理雅政府在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加油添醋”,而沒有按照情治單位所提供的情報準確向公眾報告,以獲得公眾對參與美伊戰爭的支持。報導這一新聞的BBC著名記者安德魯·吉利根(Andrew Gilligan)後來在一篇文章中稱,貝理雅政府的新聞官阿斯戴爾·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是誇大情報的幕後黑手。英國政府完全否認該項指控,英國議會決定任命獨立檢察官對事件進行調查。事件導致BBC與英國政府的關係惡化。在原先懷疑是BBC情報來源的英國國防部專家大衛·凱利博士自殺後,事件繼續惡化,BBC和英國政府都被指責應對凱利之死負責。在獨立檢察官最後發表的《赫頓報告》中,吉利根和BBC高層都被指責對新聞處理不當。事件導致吉利根本人、BBC總裁和BBC理事會主席的辭職。

2008年4月,BBC對中國西藏問題進行不實報導,並多次散布謠言,引發中國留學生抗議。

[皇家特許狀檢討工作]BBC的皇家特許狀在2006年年期滿。皇家特許狀的檢討工作正在進行中。在2005年3月2日,文化大臣Tessa Jowell發表了一本關於BBC長遠發展的綠皮書。綠皮書的要點是:維持牌費系統至2016年,廢除BBC董事局,以BBC基金會代替,增加節目製作外判。減小對收視的重視和複製節目概念。

經費來源

BBCBBC
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規定,任何人如要播送或接收廣播節目,必須從郵政局取得執照。在BBC建立後,用戶的接收費成為BBC的主要經費來源。1971年,家庭廣播接收執照被取消,但是個人若要收看電視節目還是必須付費取得執照。

今天英國的每個家庭(除了老年人和少數低收入人群,他們的費用由英國文化、媒體與體育部承擔)或企業都必須購買一年限的電視執照,以確保BBC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以“教育、通告和娛樂”大眾。費用由政府設定。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經費來源,BBC不包含任何商業廣告;理論上講,節目製作人不受到任何商業利益驅使,但事實上還是需要面對各種壓力,如在政治上,政府可以以改變接收執照費來施壓;同時他們還必須面對來自其他商業電視台的競爭。多年來,BBC還獲得來自英國政府的特別撥款:例如BBC全球服務的部分經費就來自英國外交部。近年來,BBC也通過商業活動賺錢,如出售曾經播出過的節目等。

BBC2003年的收入包括:·執照費收入:26.59億英鎊 ·1.47億英鎊來自於BBC商業控股公司·2.237億英鎊來自於BBC全球服務,其中主要是政府撥款(2.01億),其他還有1610萬來自用戶的訂購費,以及660萬來自其他收入來源。

BBC服務

電台:BBC最早成立的宗旨是為英國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電台廣播服務。BBC最早的兩個電台是國內服務(Home Service)和全球服務(World Service),後來又提供軟性節目(Light Programme)。1967年現代音樂頻道,BBC Radio 1開播,從那時起BBC開始採用目前的命名方式:BBC Radio 2播送輕音樂鄉村音樂爵士樂和娛樂節目,BBC Radio 4則是之前的國內服務。1990年8月27日,BBC Radio 5開播,後又更名為BBC Radio 5 Live(BBC Radio 5直播)。

今天BBC擁有10個電台頻道,面對不同的聽眾。針對不同的地區,BBC也有不同的節目選擇。BBC全球服務則對全球廣播,此外BBC的一些短波頻道也可以在英國以外地區收聽到。這些頻道大多以新聞為主,一部分經費來自英國外交部。現在BBC所有的電台節目都可以從網際網路上免費下載。

電視:今天的BBC ONE是世界上第一個電視台,它在1936年11月2日就開始提供電視節目,當時叫作“BBC電視服務”(BBC Television Service)。在二戰爆發前,已經有大約25,000個家庭收看節目。1964年BBC TWO開播,BBC電視服務改為現在的名稱。BBC ONE的節目十分大眾化,包括戲劇、喜劇、紀錄片、遊戲節目和肥皂劇,經常是英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頻道。BBC的主要新聞節目也在BBC ONE播出,每天三次。

BBC TWO是英國第三個電視服務,原定於1964年4月20日開播,但當晚因一發電廠著火,全倫敦大停電,BBC TWO只能推遲到次日晚間才開播,開播時主持人還手持一支蠟燭。1967年12月,BBC TWO成為歐洲第一個彩色電視頻道。BBC TWO並沒有肥皂劇或新聞節目,其節目以娛樂為主,類型多樣(但若某一節目收視率較高,一般都會轉移到BBC ONE)。

1991年10月,BBC開始以BBC World Service Television的名稱向亞洲及中東播出電視節目。1992年12月,這個頻道的覆蓋範圍擴展到了非洲。1995年1月,BBC World Service Television進行重組,並進一步覆蓋了歐洲地區。2001年,BBC World完成全球覆蓋。BBC World提供高品質的新聞節目,同時經常播放一些在英國國內廣受好評的紀錄片等。
BBC Worldwide是BBC音像、書籍等產品的國際銷售商,他向世界各國或是直接出售關於BBC的各種商品,或是同相關國家就BBC音像、書籍等製品的使用著作權進行交易。

BBCi

BBCBBC
BBCi(即BBC互動)包括所有BBC的互動服務,包括數位電視和網際網路。

BBCi網路服務(原名BBC線上)包含了新聞和節目檔案。BBC的許多節目都可以在BBC網站上找到,用戶可以自由下載收看、收聽。目前BBCi是訪問量最大的英語網站之一。一些網路公司抱怨BBC把太多的錢花在BBC的網路服務上,提供了大量免費、無廣告的媒體資源,令其他網站無法與其競爭。他們要求應該限制BBC在網站上的花費,以迫使他們通過廣告或減少內容的形式在更公平的起點上與其他網站競爭。在數位電視方面,BBCi已經棄用了CEEFAX服務。現在的BBCi可以顯示全彩照片和影片,並且允許用戶與節目的互動,比如互動性很強的英超聯賽和橄欖球賽轉播。

服務列表

電視台:

◎英國 BBC第一台(BBC ONE) BBC第二台(BBC TWO)

◎英國(數位電視,包括DTT、數碼有線電視和數碼衛星電視) BBC第三台 THREE,原名BBC選擇 (BBC Choice) BBC第四台 FOUR,原名BBC知識 (BBC Knowledge) BBC國會頻道(BBC Parliament) BBC新聞24頻道(BBC News 24) cbbc(8歲以上的兒童節目頻道) CBeebies(8歲以下的幼兒節目頻道)

◎全球
BBC娛樂台(BBC Entertainment)(前BBC尊貴頻道(BBC Prime))(亞洲地區) BBC美國頻道 BBC加拿大頻道 BBC食物頻道(南非與北歐) BBC兒童頻道(加拿大) BBC World(全球各地)

BBCBBC

電台:英國 BBC Radio 1(當代流行音樂) BBC Radio 2(輕音樂與喜劇) BBC Radio 3(爵士樂、古典音樂和非西方的音樂) BBC Radio 4(非音樂娛樂節目、新聞、記實節目) BBC Radio Five Live(新聞、體育綜合與評論)

BBC前天(周三)宣佈世界廣播服務的重組計畫,將裁員650人,即1/4人手,其中480個職位在未來12個月內削減,英語廣播削68個職位,阿爾巴尼亞語、馬其頓語、塞爾維亞語、非洲葡萄牙語和加勒比海英語五個外語組,更全組結束。
BBC又決定停播六種外語的電台節目,中文部今年3月底停播所有國語廣播節目,粵語廣播則保留,而俄羅斯語、土耳其語、亞塞拜然語、烏克蘭語、越南語和對古巴的西班牙語節目也結束,只在網上提供多媒體內容。
世界廣播服務的中波和短波廣播會逐步縮減,印地語、印尼語等多種外語的短波廣播、對俄羅斯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英語中波和短波廣播,都在今年3月結束。到了2014年3月,剩下的非英語短波廣播也將取消。
英國,數位元組目:BBC亞洲網(以英語和其他多種語言廣播) BBC Radio Five體育(體育電台) 1Xtra 6Music BBC 7(演說、喜劇和戲劇)全球BBC全球服務:該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146。

BBC性醜聞

英國已去世的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吉米·薩維爾性侵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超級醜聞”在英國社會接連炸響。英國警方14日透露,受害者可能多達60人。
《衛報》評論稱,現在全英國人都感到骯髒、愚蠢、內疚和憤怒。首相卡梅倫要求徹查案件。在人們感慨一代電視明星淪為“污水坑”時,薩維爾生前所在的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被憤怒包圍。輿論質疑這家“世界最大的公共廣播電視機構”不僅縱容惡行,而且試圖“掩蓋”這起駭人的醜聞,因為在此之前BBC曾撤下有關薩維爾醜聞的新聞報導。還有指控稱,惡行並不僅限於薩維爾,BBC內部曾傳染“性侵文化”。
英國《每日郵報》稱,隨著薩維爾醜聞事件的惡化,BBC可能被起訴賠償數百萬英鎊。許多受害人都聯繫了律師,可能對與薩維爾被指控罪行有關的機構提起訴訟。有律師對《太陽報》表示,賠償金額可能高達數百萬英鎊。
《每日電訊報》報導稱,英國副首相剋萊格對薩維爾醜聞隱藏了這么久表示不解。他說:“我能想出的唯一解釋是,我們看到了‘名人文化’的黑暗面。在這個案件里甚至可以說不是名人文化,而是名人膜拜的黑暗面。”克萊格表示,很多人認為名人如此耀眼,因而不可能存在黑暗或骯髒的一面。但是鑒於當今正處於名人文化時代,有必要讓孩子們知道,無論你多么有錢、有名,多么光鮮迷人,都應遵循相同的社會規則。
面對公眾強烈質疑,BBC新總裁喬治·恩特威斯爾表示道歉,並承諾對薩維爾工作時期公司的“文化和行為”展開調查。

2013年5月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知名廣播員斯圖爾特·霍爾承認14項猥褻未成年女子的罪行。這些案件發生在1967年至1986年間,共涉及13名女孩,年齡最小的受害者當時只有9歲。

趣聞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當天報導全球慶祝農曆新年盛況時,將“馬年”錯誤顯示為“妓女年”,大鬧笑話。
BBC新聞台上周五在電視字幕上,誤將馬年的英文“YearofHorse”顯示為同音的“YearofWhores”(妓女年)。有眼利民眾將此烏龍一幕拍下並上載社交網站,隨即瘋傳。有網民戲言:“據BBC的字幕所言,今年應該相當有趣”。[15]
BBC的現場直播節目字幕是由電腦語音識別系統自動產生,或由速記員即時輸入,此前曾多次出錯。2002年英國王太后喪禮的報導中,將出席儀式的坎特伯雷大主教(ArchbishopofCanterbury)顯示為“坎特伯雷大婊子(ArchBitchofCanterbur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