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菜[唇形科植物]

香花菜[唇形科植物]
香花菜[唇形科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香花菜(Mentha spicata),多年生草本,高約1.3米,有分枝。根莖蔓延,莖方形,呈紫色或深綠色。

形態特徵

香花菜(留蘭香) 香花菜(留蘭香)

留蘭 香,葉對生;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6厘米,寬3~17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無毛,下面有腺點;葉無柄。輪傘花序密集成頂生的穗狀花序;苞片線形,有緣毛;花萼鍾狀,外面被短柔毛,具5齒,有緣毛;花冠紫色或白色,冠筒內面無毛環,有4裂片,上面的裂片大;雄蕊4,伸出於冠筒外;花柱頂端2裂,伸出花冠外。小堅果卵形,黑色,有微柔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130厘米,無毛或近於無毛,綠色,鈍四稜形,具槽及條紋,不育枝僅貼地生。葉無柄或近於無柄,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2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具尖銳而不規則的鋸齒,草質,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側脈6-7對,與中脈在上面多少凹陷下面明顯隆起且帶白色。輪傘花序生於莖及分枝頂端,呈長4-10厘米、間斷但向上密集的圓柱形穗狀花序;小苞片線形,長過於花萼,長5-8毫米,無毛;花梗長2毫米,無毛。花萼鐘形,花時連齒長2毫米,外面無毛,具腺點,內面無毛,5脈,不顯著,萼齒5,三角狀披針形,長1毫米。花冠淡紫色,長4毫米,兩面無毛,冠筒長2毫米,冠檐具4裂片,裂片近等大,上裂片微凹。雄蕊4,伸出,近等長,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伸出花冠很多,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子房褐色,無毛。  

生長環境

性喜濕潤,適應性強。耐寒,在上海能露地越冬,但連續栽3年後植株生長不良,耐寒力也明顯減弱。需要充足的陽光,不適宜在蔭蔽條件下栽培。5~8月採收。

分布範圍

原產南歐,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蘇聯。我國河北、江蘇、浙江、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有栽培或逸為野生,新疆有野生。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性味:辛甘,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辣,性溫。"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微溫。"

功用主治:疏風,理氣,止痛。治感冒,咳嗽,頭疼,脘腹脹痛,痛經。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乳咳。"

②《嶺南採藥錄》:"專散風寒濕,調經。治婦人經期腹痛。"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咳嗽,虛勞咳嗽;胃腸氣脹。"

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胃寒痛,神經性頭痛;敷跌打瘀痛。"

用法:內服,煎湯,5~15克(鮮者25~50克);外用,搗敷。  

食用價值

食性葉子可泡茶或用於沙拉、湯、魚類等菜式。香花菜是有益的蔬菜,具有暖胃、驅風、化氣、止痛的作用,性質略帶辛溫,還可以當作表散外感風邪的藥物。一般常見於伴以蛋漿,煎蛋食用,味美可口。

(方歌):香花菜核祛風寒,肺癆咳嗽胃風藏。療肺鮮葉煲瘦肉,咳嗽風寒煎蛋湯。

化學成分

香花菜 香花菜

含揮髮油約0.6~0.7%,油中含葛縷酮約60~65%,以及檸檬烯、水芹烯等。印度產留蘭香的鮮葉含揮髮油0.2~0.25%,油中含葛縷酮55.8%,檸檬烯17.5%,二氫葛縷醇6.74%,酯11.55%。植株含芳香油,含油率0.6-0.7%,其油稱留蘭香油或綠薄荷油,主要成分為香旱芹子油菇酮(含量為60-65%),此外亦有檸檬烴、水芹香油烴等,主用於糖果、牙膏用香料,亦供醫藥用。葉、嫩枝或全草亦入藥,治感冒發熱、咳嗽、虛勞咳嗽、傷風感冒、頭痛、咽痛、神經性頭痛、胃腸脹氣、跌打瘀痛、目赤辣痛、鼻衄、烏療、全身麻木及小兒瘡癤。嫩枝、葉常作調味香料食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