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溪源景區

香溪源景區

香溪源神農架位於湖北省木魚鎮西2公里處,二0九國道旁,是長江支流香溪源的發源地,也以自然的原生態和秀美的山水景色成為神農架的著名風景區。源頭為一水潭,水質極佳,含有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相傳神農氏洗藥池,得神農百藥之精華,受天地日月之靈氣,唐代茶聖陸羽曾把此水列為天下第十四泉。源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有巨大漂石,為古代冰川遺址。著名詩人徐遲題寫“香溪源”於此。景點可以為遊客提供炒茶、品茶等多種旅遊活動項目。

基本信息

簡介

香溪源景區香溪源景區

天然清澈的香溪源水經木魚,穿越興山,至秭歸奔流91公里注入長江。香溪河因哺育過世界四大文化人之一屈原和我國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聞名於世。《興山縣誌》載:“昭君臨水而居,恆於溪中浣手,溪水盡香”、“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濁相間,作碧膩色,兩岸多香草”,故名“香溪”。唐代茶聖陸羽曾把此水列為天下第十四泉。

香溪源生態旅遊風景區可為遊客提供水療水吧、薰香品茗、野營休養、原始森林探險、尋訪野人、金絲猴的出沒、棲息之地等多種休閒旅遊活動項目。

香溪源頭,水質純淨,古木參天,奇峰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奇花異草競相開放,伴隨著草木的芬芳,山中溪溝縱橫。可見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源頭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有巨大漂石,為古代冰川的遺蹟。著名詩人徐遲題寫“香溪源”於此。

景色

香溪源頭周圍,奇峰競秀,霧繞雲遊,泉流清澈,瀑布壯觀,古木參天,山花爛漫,溝谷中並有古代冰川的遺蹟,是林壑幽美鍾靈毓秀之地,唐朝茶聖陸羽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當代著名詩人徐遲深為其景所感動,奮筆揮毫寫下“香溪源”三個大字。

據說當年昭君在溪中洗臉時曾掉過一串珍珠入水,從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撲鼻,故名香溪。其實香溪源頭的林間野花奇多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每年三月,當香溪河畔桃花盛開的時候,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這種魚被稱為桃花魚。傳說王昭君在出塞前回鄉省親,正逢香溪兩岸桃花開放,臨行前昭君彈著琵琶向親人揮淚告別,桃花也紛紛飄落水中,隨著琴聲化作桃花魚。

香溪水

香溪源景區香溪源景區

香溪源頭的天然溪水是最珍貴的自然恩賜,早在唐朝便被文人墨客名流譽為“天下十四泉”。香溪水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圍度左右,溪水中含有豐富的鈣、鎂、鋅、錫等14種對身體健康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飲之甘甜,沁人肺腑;由於溪水具有獨特的等滲性,水面漂浮著豐富的負離子,溪水具有提神健身,滋潤肌膚的功效,能夠增強免疫功能和加快新陳代謝。可以說香溪源是世界上最珍貴、最天然的"水療中心"。

長江支流香溪源發源於神農架境內,水質純淨,古木參天,有古代冰川的遺蹟。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開,河水中可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此魚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魚。傳說王昭君在回鄉省親後,準備起程時,正是香溪兩岸桃花盛開之日,王昭君觸景生情,不禁淚如泉湧。臨行時昭君依依不捨地站在船頭,向親人揮淚告別,昭君手彈琵琶,悠揚婉轉的琴聲,傾訴著眷戀的情懷。此時,兩岸桃花紛紛飄落水中,隨著琴聲化作桃花魚。魚群圍著船兒,一直護送昭君遠去。香溪源頭,奇峰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奇花異草競相開放,山中溪溝縱橫,伴隨著草木的芬芳。可見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靈秀之地,才是溪水飄香的真正原因。真可謂碧水源流長,神農百草芳,佳人傳美名,香溪水更香。

特色食品

香溪源景區香溪源景區

香溪源頭所在之地是著名的茶葉之鄉。這裡的茶地分布在林深綠重、朝日暮雨的海拔700-1200米之間的山包和谷地中。由於經年的雨水沖積,這裡富含腐殖質、偏酸性的土壤深厚肥活;豐沛的雨量、繁茂的植被和較小的風速,又使這裡時常雲彌霧漫,空氣清新濕潤;這裡晨日照數少,散射和漫射光多,無嚴冬酷署,氣候溫和宜人;高山之雲霧、香溪之淨水、萬木之芳香、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造就了神農奇峰茶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生態環境優勢。據《神農本草經》載:“神農採藥,為民療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今在神農架的莽莽原始森林中,仍可尋得野生茶樹,可見神農架產茶歷史之悠久。

歷史文化

香溪源景區香溪源景區

唐朝時茶葉專家陸羽曾泛舟長江,經過香溪口時,為香溪水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尋至香溪源頭,用香溪源之水煮茶品嘗,頓時滿口清香,心曠神怡,稱香溪源為“天下第十四泉”;用香溪水泡香溪春茶,從杯里冒出的熱氣即可形成一隻翩躚起舞的白鶴升騰,給品茗者以無限美好地遐想,是茶藝、茶道、茶經的及至境界和享受體驗。

相傳這裡曾是炎帝神農樂當年採藥時的洗藥池。池水盡得百草之精華,盡融神農之精神,故渴飲香溪水不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香溪源頭,奇峰競秀,林海深處,雲遊霧繞。林間野花競放,山中溪河縱橫。這幽谷清溪,香花遍野的靈秀之地,是溪水終年飄香的真正原因。有人用四句話總結說:碧水源流長,神農百草房,佳人傳美名,香溪水更香。

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開,河水中可看到一種淡紅色的魚。此魚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魚。傳說王昭君在回鄉省親後,準備起程時,正是香溪兩岸桃花盛開之日,王昭君觸景生情,不禁淚如泉湧。臨行時昭君依依不捨地站在船頭,向親人揮淚告別,昭君手彈琵琶,悠揚婉轉的琴聲,傾訴著眷戀的情懷。此時,兩岸桃花紛紛飄落水中,隨著琴聲化作桃花魚。魚群圍著船兒,一直護送昭君遠去。少女時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茶園裡採茶,並向採茶姑娘們學唱採茶歌,昭君還把自己親手焙制的新茶,送給四鄉八鄰的姐妹們品嘗,那些喝過昭君贈茶的姑娘們一個個越長越美麗。

著名詩人徐遲題寫“香溪源”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