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渣打銀行有限公司

香港渣打銀行有限公司,建於1853年,是一家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

基本信息

渣打銀行

建於1853年,渣打銀行(又稱標準渣打銀行;英語: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港交所2888)是一家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銀行業務遍及許多國家,而在英國的客戶非常少。渣打銀行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並且是香港的三家發鈔銀行之一。

渣打銀行是世界權威銀行。業務集中於亞洲、次大陸、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渣打主要業務包括零售銀行服務如按揭、投資服務、信用卡及個人貸款等,商業銀行服務包括現金管理、貿易融資、資金及託管服務等。渣打銀行集團在金球擁有600間分支機構,遍布世界56個國家。

通過戰略聯盟和收購的支持,以及業務、產品、地區和人員等各方面多元化均衡發展的推動,渣打銀行獲得了強勁的有機增長,並成功確立了其在亞洲、非洲和中東等新興貿易走廊的地位。

與其它銀行不同,渣打銀行超過90%的利潤來自於亞洲、非洲及中東市場。渣打銀行提供個人及商業銀行服務,擁有環球銀行業務經驗,並對各地區市場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為客戶提供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服務以及具有行業一流水平的金融解決方案。

憑藉維持高素質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企業社會責任,渣打銀行在其營運網路內深受信賴。渣打銀行以長遠眼光看待企業行為,通過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等確保銀行的持續發展。

通過貫徹銀行的核心價值觀,渣打銀行致力於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承諾。渣打銀行注重人員管理、為客戶提供超越期待的服務、積極關心社會公益並和監管機構密切合作。

渣打銀行於1858年在上海開設首家分行,近150年在華經營從未間斷,已成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外資銀行。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渣打銀行得到允許繼續留在上海營業,並應新政府要求協助打開新中國的金融局面。五十年代,渣打銀行對中國的貸款業務著重在化學及鋼鐵工業方面。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渣打銀行率先重建在中國的服務網路。加之已有的上海分行,渣打遍布了中國的15個城市,成為在華網路最廣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中國區總部座落上海,下屬七家分行,一家支行,六家代表處和三百多員工,為沿海及內陸地區提供服務。渣打銀行對中國有著堅定的承諾,並為中國入世之後的市場進一步開放做好充分的準備。

2006年,渣打銀行被和訊網評為“2005年度最佳外資銀行”,並獲《中國經營報》頒發的2006年度“卓越創新服務獎”。現在全國擁有12家分行 (重慶分行籌辦中),8家支行和3家代表處。

2007年3月27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成為第一批本地法人銀行。這充分顯示了渣打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以及其作為外資銀行在中國銀行業內的領導地位。

發展史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併而成,分別是:英屬南非標準銀行(the 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和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1911年後譯名改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渣打銀行是一家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渣打”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

1858年,渣打銀行在加爾各答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孟買以及上海緊隨其後。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別成立。
1900年代早期,渣打銀行成為第一家獲準在紐約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標準銀行於1863年在南非伊莉莎白港(Port Elizabeth)開張。
從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標準銀行在非洲開設多家分行,但部分因經營困難而被關閉。
1957年,渣打銀行收購了東方銀行(Eastern Bank),從而獲得了其在亞丁(葉門) 巴林、貝魯特、賽普勒斯、黎巴嫩、卡達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分行網點。
到1950年代中期,標準銀行在非洲已擁有約600分行及辦事處。
1965年,在與原英屬西非銀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併後,它的網路得了充分的擴張。英屬西非銀行在奈及利亞、加納、獅子山、喀麥隆和甘比亞擁有分行。
1969年,標準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併,成立了標準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渣打隨後收購了英國的霍奇集團(Hodge Goup)和華萊士兄弟集團(the Wallace Brothers Group)。
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後,它的分支機構又遍及 歐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尼泊爾和美國。渣打收購了三家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聯合銀行(the 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獲得了進入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機會。1986年,英國萊斯銀行 (Lloyds Bank)意圖對渣打進行收購,但最終由包玉剛及邱德拔聯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2006年3月28日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宣布,從邱德拔遺產信託手上,收購渣打銀行的1.52億股份,即占渣打股權的 11.55%,成為渣打的大股東。1990年代,渣打繼續擴張其網路,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高棉、伊朗、坦尚尼亞和緬甸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香港渣打銀行

渣打銀行於2004年7月1日完成在香港註冊的手續,並將渣打銀行香港分行、 ManhattanCardCompanyLimited,ManhattanCardCompanyLimited,StandardCharteredFinanceLimited, StandardCharteredInternationalTradeProductsLimited及 CharteredCapitalCorporationLimited的業務注入歸納於在香港註冊的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旗下。

香港是渣打最大的市場,早於1859年,渣打銀行已經開始在香港開展業務;1862年開始發行港元鈔票。現時為香港銀行公會3間主席銀行之一。 1987年,舊渣打香港總部拆卸(但1988年至1992年間發行的渣打銀行鈔票有舊渣打香港總部的圖案),而新廈渣打銀行大廈於1990年春季建成。

參考資料

[1] MBAlib http://wiki.mbalib.com/wiki/%E8%8B%B1%E5%9C%8B%E6%B8%A3%E6%89%93%E9%8A%80%E8%A1%8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