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乳菇

香乳菇

香乳菇子實體小。菌蓋直徑2-5cm,初期扁球形,後漸下凹,中部往往有小突起,不粘,深肉桂色至棠梨色。菌肉色淺於菌蓋。乳汁白色不變。菌褶白色至淡黃色,老後色與菌蓋相似,密,直生至稍下延,近柄長2-5cm,粗0.4-0.8cm,近柱形,色與菌蓋相似,內部鬆軟,後中空。孢子印乳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疣和網紋,7.3-9μm×6.4-8μm。褶側囊體梭形,具尖,60-90μm×7.3-10.9μm。

基本信息


菌類簡介

香乳菇香乳菇
生態習性:夏秋季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
經濟用途:可食用,味道柔和,氣味香。此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70%。與山毛櫸、櫟等形成外生菌根。

形態特徵

香乳菇香乳菇
香乳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發育。在營養物質中以含碳物質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質和無機鹽

香乳菇需要的含碳物質,基本上是有機的化合物,來自植物體,由禾稈供給。禾稈中含有豐富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和木質素。畜糞中也含有纖維素等成分。但是,這些物質只有當其分解成可溶性的物質時才能被菌絲吸收。當半纖維素在轉變成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等之後,首先被香乳菇所利用,纖維素在轉變為蔗糖、麥芽糖、乳糖等之後,接著被香乳菇所利用,隨後木質素才被利用。

香乳菇需要的含氮物質有氨態氮有機態氮及尿素等。氨態氮和有機態氮可以增加香乳菇的產量,但施用氨態氮過量,則對菌絲的生長有極大的危害。銨鹽的利用,主要決定於培養料的酸鹼度,施用過多造成酸性環境,會延遲香乳菇生長。蛋白質不能為香乳菇直接利用,但能利用其分解以後的胺基酸及肽類等。尿素除對培養料發酵有良好的作用外,對形成子實體也是必需的營養物質。

鉀、磷、鈣、鎂、等礦質元素也是香乳菇不可缺少的。很少的鉀就能滿足香乳菇的要求。在鈣存在時,鉀的效果更明顯,但過量的鉀則對菌絲的發育有害。磷是香乳菇菌絲體發育所必要的元素。

香乳菇菌絲適應的酸鹼度較廣,在pH5-8.5之間菌絲均能生長,以中性偏酸(pH6.5-7.0)生長最好。但這樣的酸度對許多雜菌特別是黴菌也最為合適。如果調整到中性偏鹼(pH7.0-7.5),可以抑制雜菌的滋生,香乳菇的菌絲體也能正常生長,同時可以延緩隨著菌絲不斷生長培養料的逐步酸化。此外,香乳菇菌絲體和子實體不需要光線。直射光會使菌絲產生淡黃色,影響菌絲的生長,也會使子實體變黃,表面硬化,品質變差。

生長條件

香乳菇香乳菇生殖結構
香乳菇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是4-32℃,以20-25℃為最適宜。在20-25℃時,菌絲生長較快,濃密,健壯有力。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稀疏無力,若達30℃以上,則菌絲受害,生活力降低;低於15℃,菌絲生長緩慢。冬季可忍耐0℃低溫。

子實體生長的溫度範圍是5-25℃,最適溫度為14-16℃之間。在14-16℃時,子實體生長較快,菌柄矮壯,肉厚,質量好而產量高。高於18℃。子實體生長雖快,但菌柄細長,薄皮易開傘,質量差;低於12℃,於實體生長緩慢。出菇後,如遇連續幾天23℃以上的高溫,會造成死菇現象,菌絲生活力降低。室溫在5℃以下,子實體停止生長,菌絲體生長也極其緩慢。

香乳菇子實體散落孢子的適宜溫度為18-22℃。溫度超過25℃時,即使其他條件適宜,也不散落孢子。一般經培養2天左右,即可落下孢子,待培養血內孢子已呈深咖啡色時即可分離。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23-25℃,溫度太高或太低,都會延長萌發的時間,甚至不會萌發。

香乳菇是一種腐生真菌,不能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發育。在營養物質中以含碳物質為最重要,其次是含氮物質和無機鹽。

栽培種植

香乳菇香乳菇菌根生長
1、培養料配製
配方一:棉子殼40%,雜木屑38%,麩皮20%,1%,碳酸鈣1%,含水量65%;
配方二:棉子殼80%,麩皮18%,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

2、裝袋滅菌
培養料充分拌勻後,可用裝袋機裝入折徑15-17厘米、長33厘米的低壓聚乙烯菌袋內,料裝至3/5左右壓平料面後進行扎口(或套環),100℃蒸汽滅菌8-10個小時。

3、接種培養
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每瓶原種接40袋左右,接種後重新紮好袋口,移至培養室發菌管理。

4、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後即可進入出菇管理。先把袋口打開,清理料面,然後噴水保濕但又不致袋內積水;增加通氣透光,經8-10天開始出菇。待第一潮采完後養菌2-3天再增濕管理,二周左右可形成第二潮菇。

5、採收上市或加工
當子實體長至菌蓋近平展、蓋緣變薄稍有內卷時及時採收上市。

病蟲防治

香乳菇香乳菇
危害食藥用菌子實體的主要害蟲是跳蟲,線蟲,菇蛆等。跳蟲、線蟲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菇體。這些蟲害對食藥用菌生產危害極大,須認真防治。跳蟲又名菸灰蟲,彈尾蟲。危害食藥用菌子實體的主要是菇疣跳蟲和黑角跳蟲。

菇疣跳蟲,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蟲白色,體形與成蟲相似,休眠後蛻皮,色逐漸轉暗,銀灰色,群集時灰黑色,如同菸灰,成蟲形如跳蚤,體長1.2-1.5毫米,有短狀觸鬚,無翅,有8對足,常在培養料和子實體表面迅速爬行,尾部有彈跳器,通常以彈跳方式活動,跳躍高度可達數10厘米高,體表有油脂,不怕水,畦內灌水時可浮水一層,如同糠麩,隨水流動,在適宜環境中,繁殖速度快,每年可發生6-7代,20-28℃時大量發生。常群集於子實體背面根部和葉片的菌孔內。特別是幼菇期,原基會被蟲體覆蓋,使菇體萎黃,感染細菌腐爛而停止生長。跳蟲是種植環境過於潮濕,衛生條件極差的指示性害蟲。

防治方法如下:
1.種植場地必須選擇衛生、通風,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避開低洼圈廁和垃圾場,減少污染機會。
2.沒有長出子實體之前,可在周邊環境噴灑0.1%的低毒辛硫磷1-2次進行預防。如果發現蟲體後也可用同樣方法進行防治。
(1)線蟲線蟲種類較多,常見有血線蟲,菇蛆,節節蟲等。血線蟲,蟲體長3-4厘米,非常纖細,好似血線頭,成群集在菇蕾周圍1-2厘米深的土層內,危害幼小菇蕾,使菇體生長停止萎黃或腐爛。
(2)菇蛆為危害成熟期菇類的主要害蟲。體長寸許,多鑽入菇體內側,使菇體品質嚴重下降,失去商品價值。發生菇蛆,可在菇體根部,葉片之間發現蛛網狀物或蟲蛀孔等。

防治辦法:
1.局部噴灑0.3-0.5%敵百蟲水,周邊噴灑速滅殺酊。
2.綜合防治,清潔周邊環境衛生。保持清潔水源。發現病蟲害及時進行處理,防止傳播。

食用價值

香乳菇香乳菇菜餚
菜名:熘扒香乳菇
國別:中國菜譜
菜系:全 部
菜類:菌藻類
專題:非專題類
技法:炒之技

主料:香乳菇350克,瘦豬肉250克,筍片50克,雞清湯100毫升,番茄醬50克
輔料:蔥絲、薑絲各適量
調料/醃料:白葉初榨橄欖油50克,、糖、胡椒粉、水澱粉各適量。

(1)將肉片加入水澱粉、鹽、糖醃5分鐘。
(2)用白葉初榨橄欖油滑炒肉片、洗淨的香乳菇和筍片至熟,出鍋待用。
(3)鍋內放入少許白葉初榨橄欖油炒蔥絲、絲,加番茄醬、雞湯、水澱粉、鹽和胡椒粉成汁,將肉和蔬菜加入,翻炒均勻淋明油出鍋即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