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興城市東3公里處。總面積為47.3平方公里。因三峰矗立,狀若人首而得名。於1991年8月獲批,三首雲冠是興城八景之一。首山海撥329.7米,地勢險要,扼守遼西走廊通道。中峰頂部築有烽火台,東南坡有瀑布,名三道懸流。西北麓建有朝陽寺院,掩映在奇松怪石叢中。

基本信息

簡介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首山,位於興城市東3公里處。因三峰矗立,狀若人首而得名。"三首雲冠"是興城八景之一。首山海撥329.7米,地勢險要,扼守遼西走廊通道。中峰頂部築有烽火台,東南坡有瀑布,名"三道懸流"。西北麓建有朝陽寺院,掩映在奇松怪石叢中。

它是屹立古城東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初的“寧錦大捷”,首山就是主戰場。其主峰上保存著明朝時修築的烽火台。現已被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中的首山,因三峰矗立,狀若人首而得名。它是屹立古城東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初的“寧錦大捷”,首山就是主戰場。其主峰上保存著明朝時修築的烽火台。現已被定為國家森林公園。當輕雲落靄繚繞雲峰時,就會出現“三首雲冠”佳景。雲霧漫漫似白紗飄飄然然,若有若無,峰巒時隱時現,分外妖嬈,並定為興城八景之首。“三首雲冠”、“三首懸流”、“朝霞賞春”,古時列入興城八景“美人臥睡”、“雄師望城”天然成趣。站在遠處觀望,逸興閣、望海亭、半斜亭、噴泉望海塔,亭台樓閣與山門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輝映,亭、台、樓、閣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觀滄海、能一覽“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的瑰麗景色。登了峰頂,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勢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1]首山,因三峰矗立,狀若人首而得名。它是屹立古城東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初的"寧錦大捷",首山就是主戰場。其主峰上保存著明朝時修築的烽火台。它現已被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俊美多姿,遠望象一位仰臥著的少女,渾身都充滿了秀氣。每當輕雲落靄繚繞雲峰時,就會出現"三首雲冠"佳景。雲霧漫漫似白紗飄飄然然,若有若無,峰巒時隱時現,分外妖嬈,就象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古人曾給她起個響亮的名字---"三首雲冠",並定為興城八景之首。"三首雲冠"、"三首懸流"、"朝霞賞春",古時列入興城八景"美人臥睡"、"雄師望城"天然成趣。站在遠處觀望,逸興閣、望海亭、半斜亭、噴泉、望海塔,亭台樓閣與山門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輝映,亭、台、樓、閣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觀滄海、能一覽"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的瑰麗景色。登了峰頂,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勢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遠看那非常鮮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帶,像嵌掛在山間的綠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於綠叢之中,擢秀於青峰之上,真乃:"松拋山面重重翠,雲峰青插碧雲天。" 是啊,首山那蒼松、奇石、山路、古蹟、亭台、流水、鮮花、碧空、白雲,的確能使遊人欲醉,留連忘返。

歷史

首山,為興城名山勝境,<<寧遠州志>>載:東南坡有泉形成或瀑布,稱之“三首懸流”。西北麓一座乾隆皇帝御口親封的古剎--朝陽寺。寺中原有一口井,一條鐵鏈掛在井中。朝陽寺在“文革”期間被破壞,現已修復一新。正殿六間,面積120平方米。因殿中無梁,故日“無梁殿”更顯莊嚴典雅。山門前有長長一排石階,兩旁空地上,漫植桃樹,報春桃花,掩映登山石徑。每當朝霞初放,滿寺生輝,古稱“朝霞賞春”。

自然環境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興城首山風景名勝區是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二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遼寧省西南部,東依遼東灣,南毗山海關,居遼西走廊中部,依山傍海,面積47、3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景區集城、泉、山、海、島五大景觀為一地。共有六十多個景點,景色秀麗,歷史悠久,氣候宜人。

山海關沿遼西走廊東行至興城,一座挺撥雋秀的山巒突兀而出,這便是遠近馳名的興城首山。首山位於興城古城東北,介於古城與海濱之間,距古城不足5里。因為是遼西走廊最高峰,故得此名。首山之美,有遠近之別,遠望如秀女,近觀似綠海。崖險石奇,峰迴路轉。古剎亭閣點綴其中,雲煙霧靄飄緲其上,好一個消閒去處。

基礎建設

1985年,為方便遊客登山,在此修建了首山盤山路。之後,又修建了朝陽寺、首山山門和逸興閣、望海亭、半斜亭、望海塔、忘返亭等,點綴于山間,給首山憑添了幾分靈氣。

主要景點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俊美多姿,遠望象一位仰臥著的少女,渾身都充滿了秀氣。當輕雲落靄繚繞雲峰時,就會出現“三首雲冠”佳景。雲霧漫漫似白紗飄飄然然,若有若無,峰巒時隱時現,分外妖嬈,並定為興城八景之首。“三首雲冠”、“三首懸流”、“朝霞賞春”,古時列入興城八景“美人臥睡”、“雄師望城”天然成趣。
站在遠處觀望,逸興閣望海亭半斜亭噴泉望海塔,亭台樓閣與山門甬道、奇松、怪石相交輝映,分布有致。攀山者可穿青松、步石岩、登墩台、看日出、觀滄海、能一覽“天開雲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的瑰麗景色。
登了峰頂,俯瞰西坡,怪石嶙峋,早年依坡就勢栽植的青松翠柏已蔚然成林。遠看那非常鮮明的五角星形的青松林帶,像嵌掛在山間的綠色的偌大的翡翠,拔萃於綠叢之中,擢秀於青峰之上,真乃:"松拋山面重重翠,雲峰青插碧雲天。"是啊,首山那蒼松、奇石、山路、古蹟、亭台、流水、鮮花、碧空、白雲,的確能使遊人陶醉,流連忘返。

歷史傳說

興城城東有座酷似人頭的首山,傳說中此處並沒有山,而是一片平地。首山形成和一個堵海眼的英雄有關。那年月,這片平地蹭有個人身子般粗細的海眼直通渤海。渤海老龍王和他手下的水妖海怪經常通過這個海眼來陸地上做壞事,人們雖然非常憎恨,卻也沒辦法堵住它。
有一天,此處來了個雲遊老道,報號是純陽真人呂洞賓,說自己善於斬妖除怪。大家請老道想辦法堵住海眼,老道說:"海眼太深了,一百座大山也填不滿,用蓋也會被龍王頂掉,惟一的辦法就是用一個病人的身子把洞口堵住,龍王和手下受不了病人身上的氣味就不到海眼裡來了,然後再用土在病人頭上堆起一座大山,海眼便永遠打不開了。
大家聽了直搖頭,上哪兒去找這樣的人呢?恰好,訊息讓一個名叫金梁的殘疾青年知道了。金梁原來是個健全人,有年冬天下大雪,他上山緞帶一個無兒無女的老媽媽打柴,不慎摔斷了雙腿,又被嚴寒凍成疽,一到春天就流膿淌水的,老治不好。金梁想,人活著就應為別人做點兒事,像我這樣除了吃飯啥也不能幹的人,不如去堵海眼,省得後人再受苦。
金梁爬到人群中主動要求去堵海眼,可大家都難過地走開了。金梁一看沒人幫他的忙,就自己偷偷向海眼爬去。金梁一走,家人還以為他是去串親戚了呢,三天后才著慌了,一找,金梁齊肩以下已堵在海眼裡,變成一個金人!
金梁捨身堵住海眼感動了老百姓,大家紛紛拿著香與供品來祭祀他,為他擔土造墳,終於堆成了今天的首山。現在我們看見首山,山四周好像都有人從山上走過,那是人們挑土造墳的足跡。由於山造在金梁頭上了,古人稱為首山,山裡的水流過多梁的胸前時,全被金梁的心烘熱了,山下因而就有了溫泉

傳承意義

登臨山巔,極目遠眺,頓覺胸懷開闊,心神飄逸。渤海就在腳下,行雲舉手可摘。古城新街,莊園海島,皆可盡邊眼底。山上松柏成蔭,終年翠雲籠罩,春來山花燦爛如火如荼,夏至滿眼淌綠填壑平谷,秋風乍起玉露相逢霜葉紅透,冬雲低垂遍山漫嶺銀妝素裹。

旅遊提示

交通路線

駕車路線1:沿102國道南行至鐵路採石場,向前行駛些許路左邊有岔路口,走岔路口至首陽橋遇路口左轉,即可到達首山正門。
駕車路線2:沿龍灣大街南行(龍灣大街延伸至興城境內改名為龍興路),至興海北路右轉,至勝利橋右轉,後直行到達首山正門。
乘車路線1:葫蘆島新區勞動大廈乘去往興城的小客,在龍興路與興海北路交匯路口下車(需提醒乘務員),後打車或步行四公里到達首山正門(步行路線參考駕車路線2)。
乘車路線2:火車站(或錦西石化南門附近)乘坐小客,至鐵路採石場附近下車(需提醒乘務員),後步行約兩公里(參考駕車路線1),到達首山正門。

門票

常規:貌似10元/張,首山正門有一個破破爛爛的售票亭,人多可以講價。
非常規定:向興城首山附近當地人請教進山小道(當地人經常走),可以免費進山。 

旅遊須知

1.易錯過景點:首山頂峰有明代烽火台,很容易錯過,上邊景色優美,請詢問當地人。
2.山上無任何餐飲、紀念品、醫療服務。
3.有些山路年久失修,注意安全。
4.手機信號山上絕對暢通。
5.山上風大,春秋較冷,夏日涼爽
另一個首山:在鞍(山)遼(陽)邊境,屬遼陽市,可以從鞍山站前的站前廣場南邊(鞍山客運站北)坐鞍首城際客運的大客,公車化,幾分鐘一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