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境內,雞籠山,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稱。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屬於北亞熱帶氣候。主要景點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等。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舊名亭山,亦作歷山,又名鳳台山。坐落在和縣西北約20公里處。群山環拱,一峰獨雄,狀若雞籠,故名雞籠山。道家《洞天福地記》稱其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稱。

山中遍布參天古樹,面積4500公頃,立木積蓄16萬立方米。迂迴于山間小道,目不見天,宛如置身碧海,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和縣境內,公園植被茂密,綠樹成蔭,氣候宜人,空氣 清新,屬於北亞熱帶氣候,所以夏季來這裡旅遊是最佳的季節。

資源情況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群巒連綿,主峰海拔275米,頂冠巨石,狀若雞籠,群山環抱。主要有風林禪寺、花山、陡沿和如方山等景區。山上有“南天門”、“一線天”、“百歲缺”等景點,幽險奇絕,蔚為壯觀。“百歲缺”為懸崖裂縫,口近二尺,常令遊人望而卻步。因傳跨越此缺的勇敢者能長命百歲,故名。

雞籠山還是著名的道教、佛教聖地,相傳東漢末年金佛、金乾和金坤三兄弟曾在此山悟道成仙,被後人奉為"三毛祖師,供其塑像於三清殿之中。唐末名道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天下"第四十二福地。,並在此布道傳經。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在此紮營喜得太子,特別賜"淳熙觀"匾額為"壽寧宮"。由於歷代兵火洗劫,原來寺觀多毀,現有鳳林禪寺等得以修葺開放。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岩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後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於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民眾前往朝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渾李思聰楊萬里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鬱盤,龍虎秘光彩。蓄泄數千載,風云何。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朱元璋《登雞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

唐初,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後歷經兵亂,原有建築被毀較多。建國後,尚存寺廟37間,內供大小佛像百餘尊,有僧數十眾。“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雞籠山現已被批准為國家一級森林公園。

主要景點

三清殿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三清觀

道教宮觀是原唐代貞觀二年(628)創建的玄妙觀中的僅存一殿。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重修,後歷代屢有修葺。重 檐歇山頂,原面闊五間,進深四楹,後擴為面闊七間,進深六楹,斗拱與椽檁之間繪有道教圖畫,殿內有木石連線的石柱二十根,柱礎為蓮花覆盆,正中昔奉三清塑像。殿東廂豎有宋徽宗瘦金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宋孝宗《賜少傅孫俊卿禮碑》,並鐫孝宗御札和陳俊卿謝恩表文,另有蘇軾、文天祥等人題刻,參差排列,古樸典雅。三清殿該道教廟觀建築群包括山門、三清殿、通明殿、九御殿、四官殿、文昌殿和五帝廟、東嶽殿、五顯廟、西嶽殿等,規模宏大。宋代名“天慶觀”,元代更名“玄妙觀”,清代因避康熙皇帝玄燁諱,改稱“元妙觀”。

三清殿系重檐歇山造。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修建。原面寬五間,明擴為七間,進深六間,殿內豎有20根木石連線大柱,基本構造保存北宋原貌,與福州華林寺、寧波保國寺並稱為江南古建之華。其建築結構可與宋代李誡著的《營造法式》一書相印證。許多研究古建築的專家考察後對三清殿的建築結構予以很高的評價,讚譽它是中國現存的古建稀有的傑作。據證實,日本國“大佛樣”建築群的結構,就是仿照三清殿和華林寺建造的。

三清殿東面的東嶽殿,今仍保存著宋代龍柱,明代梁架結構,梁架上彩繪著道教圖案,是南方罕見的古建實物。三清殿和東嶽殿之間的庭院,現已闢為“碑園”,集中存放著從全市各地收集來的碑碣石刻。其中有宋徽宗手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宋孝宗《賜少傅陳俊卿札碑》和陳俊卿的謝恩表文碑。還有宋初大文豪王禹稱撰寫的《陳仁壁墓碑》,方昭書的記載宋代海外交通貿易情形的《祥應廟記碑》等。此外,尚有蘇軾、文天祥、周瑛等歷史名人的題刻,薈集著真、草、篆、隸等各體書法,琳琅滿目,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南天門

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岱頂西南隅石壁谷上口,是登山盤道頂端,元初張志純創建。門為城樓式建築,聯書:“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上覆摩空閣,內置3尊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門內有小院,正殿為三靈侯殿,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建,祀周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後改為關帝廟。今置東嶽大帝銅像。正殿前為東、西配殿,1984年重建,內供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正殿後是新辟觀景台,石欄半圍,開闊寬敞,可瞻岱陰諸景。天街坊東路北,為乾隆行宮及唐代文學家蘇源明讀書處遺址。民國年間山民在此築茅屋客店,均以木雕“雙升”、“棒槌”、“金鐘”、“木碗”、“鸚鵡”等為招牌。建國後,逐漸改建,均廢。至80年代,陸續改造了天街路面,增設觀景台、扶手牆。自西而東建天街飯店、天街旅社、過街閣、蓬元商店、泰安市工藝美術招待所、泰安市文物商店、白雲居旅社等。如今道路平整,殿宇毗連,似天上街市。象鼻峰東有青雲洞。傳陰雨天洞內生青煙,與白雲洞之雲相遇即雨遍天下。俗稱《春秋公羊傳》所載“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即指此地。虎頭崖東為避風岩,向陽背風而名。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台。廟前盤道西舊有萬壽宮,明萬曆年間建,祀九蓮菩薩孝定皇太后銅像;崇禎年間增祀智上菩薩孝純皇太后銅像。碧霞祠位於天街東首,系元君上廟,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金碧輝煌,儼然天上宮闕。祠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藏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御碑亭、東西配殿。

一線天

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安徽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個幽邃的峽谷里,有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長數百丈,高千仞,名“靈岩”。岩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岩洞:左為靈岩洞,中為風洞,右為伏羲洞。從伏羲洞而入岩內,到了深處,抬頭仰望,但見岩頂裂開一罅,就像是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長約一百多米,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如跨空碧虹,這就是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

一線天的由來,民間傳說頗多。有的說這是桃花女用繡花針劃開的;有的說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據科學分析認為,武夷山的紅色岩層,是由砂岩、礫岩和頁岩交間成層的,岩性比較鬆脆。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岩層受到不均勻的應壓力的影響,就產生輕微的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這種垂直的節理,也就是微小的裂隙,在流水的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就逐漸地擴大,延長。而岩層底部質地鬆軟的頁岩,也就逐漸侵蝕而去,成為扁淺的岩洞。於是,三洞並列,一線見天的自然奇觀就出現了。在伏羲洞中觀賞一線天,沿石罅右行約數十步,就可以折入風洞。涼風從石罅中習習吹來,即使是盛暑時節到此,稍坐片刻,也會感到肌骨透涼。

洞口石壁上的“風洞”二字,十分醒目,為宋徐自強所書。出了風洞,再繞過一道石廊,就是靈岩洞了。相傳先前有個姓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稱葛仙洞了。洞內有一口古井,叫聖水井。一線天南面,與之相對立的,是樓閣岩。這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半壁上有幾處洞穴,相傳這就是所謂的神仙樓閣。在它左邊,又有一岩,名蘭岩。岩壁石刻縱橫。岩下一石,倚於崖壁,石徑伸入其間,如同一道關隘,號稱天門。岩前的亂石堆中還有一個妙趣橫生的螺螄洞

人文景觀

道家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記》,稱雞籠山為“第四十二福地”。因其山巒連綿,上冠巨石,狀似蓮花,為“一州奇勝”。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門”、“一線天”、“溶岩洞”、“百歲缺”諸景點。相傳,東漢末年,高僧金佛、金乾、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後人為之興殿名“三清殿”。奉為三毛祖師,塑像供於殿中,殿內兩旁為十八羅漢。內懸大鐘一口,重千斤;大鼓一面,鼓面直徑近2米。每逢朔望之日,各地民眾前往朝山拜佛,絡繹不絕,故有“江北小九華”之稱。歷代有李白、許渾、李思聰、楊萬里、賀鑄、朱元璋、莊昶、王元翰、戴重、湯懋綱等,都留有題詠。其中:李白《歷陽壯士勤將軍名界齊歌》詩曰:“太古歷陽郡,化為洪川在。江山憂鬱盤,龍虎秘光彩。蓄泄數千載,風云何。特生勤將軍,神力百夫倍。”唐許渾《題勤尊師歷陽山居》詩曰:“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潛識子房心。蒼鷹出塞邊塵靜,白鶴還鄉楚水深。春坼酒瓶浮藥氣,晚攜棋局帶松蔭。雞籠山上去多處,自屬斤黃精不可尋。”

朱元璋《登雞籠山》詩曰:“罷獵西山坐擁旗,一山出地萬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撐著老天天自知。”唐初,山上山下,寺廟甚多。後歷經兵亂,原有建築被毀較多。建國後,尚存寺廟37間,內供大小佛像百餘尊,有僧數十眾。“文化大革命”中,寺廟及佛像均被毀。1978年後,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將山麓至山頂道路,用石條重鋪,並加鋼管欄桿。鳳林禪寺,亦修葺一新,內塑佛像七尊。現存有民國13年(1924)《鳳林禪寺碑記》碑刻一塊,每年接待來山香客遊人甚多。

旅遊信息

鐵路

雖地處內陸,相比華東各省,經濟較不發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全省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其中尤以鐵路運輸最為發達,鐵路通車裡程2500公里以上,居華東首位。鐵路全省現有15條鐵路,除京滬、京九、隴海三大過境幹線外,省內主要鐵路有:淮南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淮南鐵路;連線長江南岸工業走廊的寧銅鐵路;穿越皖南山區的皖贛鐵路;在阜陽與“大京九”接軌的濉阜、阜淮、漯阜鐵路;連線皖、贛、鄂三省的運輸大動脈合九鐵路;“華東第二通道”宣杭鐵路等。即將於2001年竣工通車的銅九鐵路建成後,將形成東起上海,西抵武漢的沿江鐵路大動脈,正在建設中的“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之一”的西合鐵路將再造一條東起上海,西抵寧夏中衛的“隴海新幹線”。

公路水路

合肥、蚌埠、阜陽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公路以省會合肥為總樞紐,與淮南、阜陽、蚌埠、宿縣、蕪湖、安慶、宣州、黃山等地市聯接線為主幹,構成通往全省各市縣的公路網。現有國道9條,省道66條,總長度達1.22萬公里。全省已建成合肥-南京、合肥-蕪湖、合肥-銅陵3條高速公路和銅陵長江公路大橋、蕪湖長江公路、鐵路兩用橋(2000年底通車)。水路安徽省水路交通主要有長江航線和淮河航線。長江航線上的蕪湖、銅陵、馬鞍山、安慶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池州港為二類開放口岸。蕪湖朱家橋外貿專用碼頭可停泊萬噸級海輪,裕溪口煤碼頭是長江上主要的煤炭輸出港。淮河航道西起三河尖,經正陽關、鳳台、淮南、蚌埠、五河、至紅山頭入洪澤湖,全長370公里,上至正陽關、下達長江,全年通航,幹流客運以蚌埠、淮南為主要港口。

航空

航空合肥為本省航空中心,駱崗機場位於市西南郊9公里處,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汕頭、深圳、海口、福州、廈門、西安、成都、武漢、鄭州、濟南等23條國內幹線以及至香港的定期包機,省內可通航黃山、阜陽等市。著名風景區黃山也是省內重要的對外航空港,與國內18個重要旅遊城市直航。此外,安慶、阜陽、蕪湖、蚌埠等城市也有民用或聯航機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