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昶

莊昶

莊昶(1437~1499)明代官員、學者。字孔暘,一作孔陽、孔抃,號木齋,晚號活水翁,學者稱定山先生,江浦孝義(今江蘇南京浦口區東門鎮)人。成化二年進士,歷翰林檢討。因反對朝庭燈彩焰火鋪張浪費,不願進詩獻賦粉飾太平,與章懋、黃仲昭同謫,人稱翰林四諫。被貶桂陽州判官,尋改南京行人司副。以憂歸,卜居定山二十餘年。弘治間,起為南京吏部郎中。罷歸卒,追諡文節。昶詩仿擊壤集之體。撰有《莊定山集》十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莊昶“自幼豪邁不群,博嗜古學,文採過人”,於明景泰七年(1456)鄉試中舉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授翰林院檢討。當時主考官劉定之、柯潛閱卷時讚嘆曰:“江浦何如山川而生斯人耶?”莊昶喜歡在詩中講道,為明代中期性氣詩派的代表作家。

事跡介紹

莊昶對民間疾苦充滿同情,他在《端午食賜粽有感》一詩中曾寫道:“蓬萊宮中懸艾虎,舟滿龍池競簫鼓。千官曉綴紫宸班,拜向彤墀賀重午。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繩萬縷雲霞光。天思敕賜下丹陛,瓊筵侑以黃金觴。東南米價高如玉,江淮餓莩千家哭。官河戍卒十萬艘,總向天廚挽飛粟。君門大嚼心豈定,誰能持此回凋殘。小臣自愧悠悠者,無術救時真素餐。”這首詩通過端午節時,皇宮中觥籌交錯、鼓樂昇平和江淮一帶米貴如玉、饑民遍野的強烈對比,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然而無術回天的複雜心情。

明成化三年十一月(公元1467年),明憲宗朱見深不顧國庫空缺,邊境離亂,擬於元宵節大張燈火,令朝廷文官獻詩進賦,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莊昶與翰林院編修章懋黃仲昭一道上《培養聖德疏》,“……今煙火之舉,恐非堯舜之道,煙火之詩,恐非仁義之言……”,此舉觸怒憲宗。憲宗認為他們“以下犯上,大逆不道,實為妄言”,廷杖二十,貶謫為桂陽州判官。章、黃二人也同時被貶。此前,他們的好友羅倫也因言事被黜,轟動京城,時稱“翰林四諫”。由於群臣力諫皇上,為莊昶求情,乃將莊昶改調南京行人司左司副。

明成化七年,莊昶父母相繼亡故,按封建禮儀“丁憂”,回到原籍浦口。喪除,他不願再為官,隱居定山二十七年,以詩書自娛,教授生徒。隱居期間,他生活清貧,潔身自好,有時以野菜充飢,卻經常省下錢糧接濟貧民。明成化十八年,浦口鬧饑荒,莊昶不但自己賑濟家鄉百姓,還勸有糧者在寺廟中施粥,以救饑民。他從不接受官僚的贈與。莊昶房屋破漏,江蘇巡撫王恕欲贈白銀十五鎰,他拒絕說:“私室可官辦乎?”當時,過往但尚未上任的官吏拜訪莊昶,他在別館接待,已經上任的,他概不接待,因此自號“木齋”。

莊昶隱居定山,建有定山草堂,在草堂左右以石堆壘假山,植以青竹數千竿。莊昶自己寫道:“予在定山種竹,天峰閣左右各千餘竿,有若屏然。每大雪,竹更蒼翠,予坐其間,意甚適也……。”草堂旁有天峰閣、半雲亭、霽月溪等,還建有春風亭、溪雲亭、活水亭、鳶飛魚躍亭、回海亭、天地一我亭、東顧亭七亭。因在“珍珠”、“卓錫”二泉合流處建“雙泉橋”、“活水亭”,莊昶又自號“活水翁”。

明 莊昶 草書 軸
明代奉父命從師莊昶的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徵明多次到定山草堂拜訪莊昶,曾寫下《謁莊先生留宿定山草堂》詩。詩曰:“十畝青松四面山,草堂宛轉亂流間。若非清福安能到,百訪高賢暫得閒。竹圃氓雲秋濯濯,水舂供枕夜潺潺。就中何事獨堪羨,國事人非不可關。”隱居期間,禮部曾多次下文讓他回京供職,他棄之不理,以至遭到大學士邱浚的誹謗。直到弘治七年(1494),巡撫何鑒親自入山勸行,才勉強從之。然因邱浚等人的阻撓,乃復為南京行人司副,後擢南京吏部驗封司郎中。復出不到2年,因患風疾,再次回到定山。
弘治十二年(1499),張昶病逝,終年62歲。在他去世後,許多地方官民為他請祀“鄉賢祠”。嘉靖年間,江浦縣建“定山祠”紀念他。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後的明天啟初年(1621),被明熹宗追謚為“文節”。他也是一位著名學者,在繼承程朱理學方面有許多見解頗得時人和後人贊同,故有“理學家”之稱。留有《定山文集》10卷,收入《四庫全書》。

相關文獻

明史

莊昶,字孔抃,江浦人。自幼豪邁不群,嗜古博學。舉成化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檢討。與編修章懋、黃仲昭疏諫內廷張燈,忤旨廷杖二十,謫桂陽州判官。尋以言官論救,改南京行人司副。居三年,母憂去。繼丁父憂,哀毀,喪除不復出。卜居定山二十餘年,學者稱「定山先生」。巡撫王恕嘗欲葺其廬,辭之。

昶生平不尚著述,有自得,輒見之於詩。薦章十餘上,部檄屢趣,俱不赴。大學士邱浚素惡昶,語人曰:「率天下士背朝廷者,昶也。」弘治七年有薦昶者,奉詔起用。昶念浚當國,不出且得罪,強起入都。大學士徐溥語郎中邵寶曰:「定山故翰林,復之。」浚聞曰:「我不識所謂定山也。」乃復以為行人司副。俄遷南京吏部郎中。得風疾。明年乞身歸,部臣不為奏。又明年京祭,尚書倪岳以老疾罷之。居二年卒,年六十三。天啟初,追諡文節。

堯山堂外紀

莊昶喜為詩,詠《包節婦》云:“二十夫君棄妾身,諸郎痴小舅姑貧。已甘薄命同衰葉,不掃蛾眉別嫁人。化石未成猶有淚,舞鸞雖在不驚塵。鎖窗獨對東風樹,歲歲花開他自春。”羅一峰見之曰:“可以泣鬼神矣。”昶不以為然。惟乾坤、鳶魚、老眼、腳頭之類,自謂為佳雲。

陳公甫作詩,多用日月,莊孔陽多用乾坤。有嘲者曰:“公甫朝朝吟日月,莊生日日弄乾坤。”

莊定山詩:“贈我一壺陶靖節,還他兩首邵堯夫。”有滑稽者改作外官,《答京官苞苴》云:“贈我兩包陳福建,還他一匹好南京。”聞者捧腹。

人物墓葬

位於南京市浦口區頂山鎮的定山寺後山東側,土堆墓冢高3米,直徑6米
莊昶墓詩碑
莊昶墓
墓前原有明嘉靖時南京國子監祭酒湛若水撰寫的“定山先生墓碑”,現僅殘存半片。今有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吏部尚書楊巍撰寫,南京戶部貴州清吏司郎中沔陽傅作霖刻石的莊定山詩碑,詩曰:“此老平生鐵作腸,詩篇每帶梅花香。若知出處惟漁父,自信粗豪過楚狂。江海高風雲滾滾,乾坤正氣尚堂堂。至今人到墳頭上,松柏常時有雪霜。”詩碑至今仍完好無損地立於墓前。

詩作選摘

【細雨】
其一

細雨攤書巻,風花坐晚軒。
開籠拜鸚鵡,鸚鵡會人言。
其二
短帽花能舞,長歌袖亦軒。
鬩牆詩最好,不是聖人言。
其三
黙黙閒思坐,蕭然閒此軒。
田家荊樹好,好亦不須言。
其四
俯仰無窮樂,春風一草軒。
此心還大舜,不見有流言。
【憶舍弟】
天邊聞一雁,杳杳向南徂。
今夜西風冷,他鄉小弟孤。
五人千里去,九日一書無。
欲寄千里淚,憑誰達客途。
【題畫】
老眼江山處處新,雪中天地更精神。
旁人豈識堯夫意,未有深冬未有春。
【郊行】
凌兢瘦馬踏春泥,雪後郊原綠未齊。
一抹午煙風隔斷,野雞聲在竹林西。
【釣魚圖】
溪上春雲與浪飛,溪頭春水鮆魚肥。
閒人只是閒無事,日出船來月出歸。
【答李西涯】
十年風雨別長安,笑把無窮作夢看。
縱許浮雲終日定,誰知去婦此心難。
苹花采采江空遠,湘水茫茫道路艱。
讀罷離騷風偶急,釣船吹上子陵灘。
【疊前韻(二首)】
蕩蕩白虹揚一舟,乾坤孤影在中流。
風高物外浮溟興,天蓋人間岸幘頭。
歷岅鹽車騏驥病,委霜人路菊花愁。
也知萬戶封侯樂,一點真閒不及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