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亭

望海亭

望海亭呈六角形,用太湖石砌成。亭內六根石柱上鑲有楹聯三對,為近代書畫家吳昌碩、沈思孚、王震所書。此亭系極目觀海之佳處。

基本信息

介紹

望海亭望海亭
“四海滔滔,安得一葦航彼岸;孤亭嬌嬌,欲齊萬岳聳南天。”“山以抱員天,半偈通禪詩語佛;沙灘談浩劫,一亭臨海水朝宗。”

人氣旺盛

1
望海亭誕生至今已五個年頭,迎來多少善於攀爬運動的少男少女和中老年人,誰也說不清。

在那些愛好晨練人的眼裡,望海亭是個心儀的地方。一到亭里如釋負重,小息片刻便充滿歡歌笑語,與亭外的花香鳥語融成一起,好似一幅山水國畫。

瞧身邊的,著紅色運動衫的多系年輕人,顯示朝氣飄灑;著藍色的為中老年人居多,恰似深沉底蘊,開朗豁達。若極目遠眺,大海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千船竟戈,如梭如織,聲聲氣笛,向人們播報平安的同時,也展示豐年慶豐收的喜悅。

有海有山,有花有鳥,爬不完的峭壁,唱不完的山歌,使望海亭的人氣陡然上升。

歷史傳說

傳說一:祝融是中國帝王。他以火施化,號為赤帝。相傳,祝融還是一個音樂家,他經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傳說二:上古帝嚳(ku音酷)在位時,有一個叫重黎的人,是顓頊的兒子,他的官職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於職守,努力為帝嚳和廣大黎民服務,當火官有功,帝嚳於是賜以“祝融”的封號。“祝”是永遠、繼續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徵,就是希望重黎繼續用火來照耀大地,永遠給人帶來光明。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舜廟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傳說三:黃帝時期,黃帝南巡,分不清方向,於是請“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應該說,衡陽的南嶽,最先是由祝融辨出來的,他因此擔任了司徒的職務。後來,祝融被封楚地,成為楚國人的始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