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列車

飛彈列車

飛彈列車的正式名稱是軍用鐵道飛彈系統,最初由蘇聯製造,其研製工作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時期,1987年10月20日投入戰鬥執勤。前蘇聯時期的鐵路機動飛彈作戰系統於2005年退役,原因是1993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和俄總統葉爾欽簽署了《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但新的條約則沒有禁止製造新型飛彈系統,包括飛彈列車。2006年2月中旬,中國第二炮兵部隊洲際彈道飛彈列車亮相新聞聯播;2007年2月14日,農曆臘月27,春節即將來臨之前,二炮DF-31洲際彈道飛彈列車再度亮相,震撼各界。2014年12月13日,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副司令費拉托夫發表聲明說,俄將恢複製造飛彈列車。

基本信息

簡介

飛彈列車飛彈列車

俄羅斯“飛彈列車”最早出現在20世紀八十年代,是冷戰時期蘇聯的秘密武器,曾於2005年退出歷史舞台。20世紀八十年代蘇聯時期的“飛彈列車”藏身於龐大的鐵路網中,每輛列車大概有6至8節車廂,外表與普通列車無異,只是車廂的長度比普通冷藏車要長一些。但這些看似平常的列車上卻裝有肅殺的核飛彈,而且蹤跡很難被敵方探測,一天可運行1000公里。

飛彈列車上裝載著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武器——被西方稱為“手術刀”的SS-24型洲際彈道飛彈。該型飛彈是蘇聯時期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最大射程達1.3萬公里,可攜帶10枚爆炸當量在10萬噸至35萬噸之間的彈頭,只要一枚飛彈就可以摧毀小半個歐洲

歷史

飛彈列車準備發射狀態PC-22彈道飛彈在車廂中發射的狀態

從1987年開始,蘇聯一共部署了三個鐵路機動飛彈師,共12列飛彈列車,每列飛彈列車上都配備有三枚SS-24型飛彈,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運行在鋼軌上的核武器庫。飛彈列車裝備軍隊後,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武器系統讓整個西方世界都感到了震驚,尤其美國更是談之色變。在美國人看來,這些神秘的飛彈列車有著不亞於彈道飛彈的強大威懾力。由於外形上與普通貨運列車十分相似,飛彈列車在經過嚴密的偽裝後與民用列車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對於美國情治單位來說,一旦出現核危機,要想在對方境內每天數千輛普通貨運列車中判斷哪些列車上裝載有隨時可以進行致命打擊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射系統,根本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讓美國頭疼的是,對方境內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為飛彈列車提供了廣闊的機動空間。通常情況下,一列飛彈列車一晝夜的機動距離可達1000公里,要想始終保持對這列火車的跟蹤監視,就必須同時動用300顆左右的偵察衛星,而這顯然是完全不可能的。

美軍當年為了掌握蘇聯戰略火箭軍鐵路飛彈作戰系統的輪廓,刺探相關情報信息,連貫分析蘇軍戰略力量可能的換防情況,發射了16-18顆間諜衛星,持續掃描蘇聯全境。但是美國情報部門一次也未能準確判定俄羅斯的飛彈列車。另外,美國雖然進行了多次嘗試,但是始終沒能研製出任何類似武器系統。因此美國千方百計利用其他各種方式消除這些武器系統的威脅,最終迫使俄軍退役並銷毀這種飛彈列車,五角大樓隨後就把監視俄羅斯的偵察衛星數量減少到原來的五分之一。

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費開支持續減少,裝備維護資金捉襟見肘,技術人才流失嚴重,俄羅斯核力量特別是戰略核力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大批武器裝備出現了陳舊老化問題,飛彈列車也沒有能夠倖免。蘇聯時期,所有的鐵路機動式飛彈戰鬥系統都是在烏克蘭境內製造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宣布將成為無核國家,不擁有、不生產核武器,把繼承下來的核飛彈生產設備全部銷毀。這使得俄羅斯的飛彈列車處於一種沒有配件供應、無處進行技術維護的尷尬境地。面對這種情況,俄軍不得不痛下決心,決定放棄飛彈列車。

1993年1月3日,美俄總統在莫斯科商定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該條約中,美國政府特別向俄羅斯提出要求其銷毀所有的飛彈列車。

2001年11月26日深夜,一列載著鐵路機動飛彈發射裝置和三枚SS-24型飛彈的飛彈列車從科斯特羅馬地區普列謝茨克發射場出發,前往位於俄羅斯西部布良斯克的中央修理廠。在這裡,列車被拆除了飛彈和發射裝置,成為一列真正的普通列車。

2005年8月15日,在國內一片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歡慶聲中,俄戰略火箭兵最後一列飛彈列車站完了它的最後一班崗,正式退出了戰鬥執勤。曾經讓美國人談之色變的俄羅斯戰略飛彈列車終於駛進了終點站,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特點

結構

飛彈列車飛彈列車

從外形上看,這種“飛彈列車”與冷藏車、郵件車和客運車區別不大。不同的是在鐵路飛彈作戰系統內部的不是乘客或物資,而是3套飛彈發射裝置、指揮所和保障系統,而且能夠隨時發射飛彈。在發射飛彈時,列車將會停止行駛,車廂頂部向側面打開,發射箱由水平位置轉為垂直位置,然後根據指令發射。但是所有這些只有在特殊鐵路路基上才能進行,鋪設時使用更重的鐵軌,木質枕木則更換為鋼筋混凝土枕木,整個運行軌線還會鋪設鞏固的路堤。

這種軌道可能長達1千公里。蘇聯時期曾經裝備了12列“飛彈列車”,維護費用相當龐大,戰略威懾作用同樣突出。

隱蔽性

這種“飛彈列車”很難被敵方發現。在每天運行的成千上萬輛列車中,即便是在地面上,也很難判斷一輛列車是飛彈列車,而不是普通列車。只有了解核飛彈列車特性的專家通過仔細觀察才能分辨出來,比如飛彈列車發射模組必須使用8軸16個車輪,而不是普通車廂的4軸8輪。從空中或太空根本無法識別飛彈列車,在地面通過數車輪的方法也很難發現這種武器系統的身影,畢竟它本身就是一列火車,和其他普通火車一樣正常行駛,而且一天之內能夠移動上千公里,自動進行戰鬥巡邏,連續值勤時間可達3周。

研製

飛彈列車飛彈列車

2013年4月24日,俄政府機關報《俄羅斯報》報導俄羅斯開始為戰略火箭兵研製新型鐵路飛彈作戰系統,這種曾經令西方膽戰心驚的武器系統將在可見的將來進一步加強俄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陸基部分。俄羅斯國防部負責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事務的副部長鮑里索夫在莫斯科宣布,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已經開始研製新型鐵路洲際飛彈作戰系統。現在科學家和設計師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使這種曾經令西方將領膽戰心驚的“飛彈列車”型核武器復活。

2014年12月2日,俄塔斯社報導,莫斯科熱工所正在研發新型“飛彈列車”,稱俄羅斯“正在商討要不要製造“飛彈列車”,不過製造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決定通過,大概在2019年大家就可以看到新的‘飛彈列車’。”卡拉卡耶夫將軍說,與以前的“飛彈列車”相比,新研發的“飛彈列車”將會更輕,總重量只有47噸,而且它可以在普通軌道發射飛彈。“飛彈列車”重出江湖預示著俄羅斯正經歷軍事轉型。在未來幾年,俄羅斯將會完全更新其核武庫,減少與美國核材料方面的合作,而且其俄羅斯將抵制美國將在2016舉行的核安全峰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