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暴雨夜射飛彈

二炮暴雨夜射飛彈

二炮暴雨夜射飛彈。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待命出擊,7月1日,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將迎來40華誕。40年前,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訊息傳出,世界震驚,國人振奮。

二炮暴雨夜射飛彈二炮暴雨夜射飛彈

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待命出擊

7月1日,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將迎來40華誕。

40年前,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第二炮兵。

訊息傳出,世界震驚,國人振奮!

這是一聲沉積已久的吶喊,這是一聲不怒而威的宣告。從此,一些大國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的歷史得以改寫,歷經屈辱和磨難的中華民族得以用自己的“盾牌”來捍衛和平和主權。

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歷史從這一刻開始計時。40年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一支支神秘的部隊走進荒原,走進深山,開始了為共和國礪劍鑄盾的輝煌歲月。他們曾接受中央軍委賦予的飛彈發射訓練任務,在某訓練場發射4枚飛彈,展示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的意志;他們曾以昂揚的姿態走過天安門廣場,向世界展現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跨越……

0點行動

南國初夏之夜,某飛彈旅營院像往常一樣安靜,唯獨旅作戰值班室燈火通明。旅長蘭吉銀在向各部門分配今晚行動的任務。這是一次沒有任何預告的例行拉動。記者有幸趕上了這個好機會。

“A組負責行動指揮,B組負責情況設定,C組負責考核驗收……”

“現在開始對表!23時45分26秒、27秒、28秒……”

“0點準時行動!”

指揮中心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大家一言不發地盯著牆上的時鐘。

“行動!”當指針指向0點時,參謀長何鋒果斷下達了命令。頓時,營院警報大作。兩發信號彈騰空而起……

一切都是那樣井然有序,集合、受命、請領物資……偌大的營院除了官兵們急促的腳步聲,聽不見一聲喧譁。10多分鐘後,一條鋼鐵巨龍呼嘯著衝出了營門。

我們跟隨蘭旅長跨上一輛越野車。在車上,蘭旅長告訴我們,像這樣的例行拉動每月都要進行一次,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

蘭旅長抬腕看了看時間,向身邊的何參謀長說:“啟動第一輪戰術科目。”

“前方橋樑遭敵破壞!”“前方兩公里東南方向發生核爆!”“空中出現不明機群!”……

剛剛駛出營區的車隊就被逼上了“絕境”。營院外空曠的地域沒有任何掩體。面對接踵而至的緊急情況,車隊時而分道繞行,時而分散蟄伏,時而對空反擊,在漆黑的夜色中,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了核爆區、沾染區,然後迅速集結,向預定地域飛馳而去。

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能否搶得作戰先機,將直接影響戰爭成敗。為此,該旅著眼一個“快”字,每次拉動過程中,大到拉動方案,小到油料物資,全部進行詳細的規範和明確,並且有意設定各種特情處置課目,確保部隊隨時能夠劍隨令出,決戰決勝!

凌晨2時,部隊在經過3輪考驗後,準時抵達指定戰區。

跨區挺進

我們走進了另一支飛彈勁旅——數百輛裝備車、數千人的龐大隊伍、數以萬計的物資要素在一天之內已準備就緒。全旅整裝待發,只等一聲號令,開始跨區挺進。

我們深知,這將是一次特別的“旅行”。一支飛彈勁旅全員額、全要素地從遼闊的林海遷徙到荒無人煙的密林。

“全體注意,按1號方案行動。”晚上8時,旅參謀長王俊準時下達了行動指令。一枚信號彈劃向夜空。各單位開始緊張地清點人員、整理物資、裝載車輛。穿梭在忙碌的官兵中間,我們沒有看到絲毫忙亂。大家默默地整理背囊,有序地登車落座。

晚上8時20分,一列列載著倚天長劍的鐵甲巨龍依次駛出營區,向谷口外的鐵路轉運站急速駛去。

遠距離跨區機動,是對一支部隊機動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其作戰能力的檢驗。對於擁有大型武器裝備的中國戰略飛彈部隊來說,跨區長途機動不是一件容易事。然而,隨著戰爭樣式的轉變,第二炮兵部隊強烈地意識到,原地不動的“陣地戰”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要想贏得戰爭主動權,必須提高部隊遠距離跨區機動作戰能力。為此,從上個世紀末開始,跨區機動訓練在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全面展開。一支支飛彈勁旅開始奔襲於千里疆土之間。

晚上9時30分,車隊抵達鐵路轉運站,直接向一排排靜靜等候的平板列車上駛去。車輛指揮,車輛定位,捆綁加固,黑夜的站台上,裝載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晚上11時30分,所有裝備物資裝載完畢。龐政委拿著手電從列車尾部開始檢查,別看加固鋼纜那么粗,要經受數千公里的顛簸,加固不好,照樣能磨斷。這種大規模的跨區機動頭緒眾多,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不能疏忽。

0點整,在最後一次清點核對完人員物資後,長長的列車開始緩緩駛出站台。向南,向南,一直向南,列車一路呼嘯著向千里之外的密林奔去……在記者親歷的10多個日日夜夜裡,部隊成功排除了14處險情,高標準完成了12個課目的演練。

數天后,專列安全抵達目的地。人員物資無一遺漏。中國戰略飛彈部隊順利完成千里大機動。它的重大意義無疑超過機動本身。

雨夜發射

離開南方的密林,我們匆匆奔赴駐在高原的某飛彈旅。

進入高原第4天了,我們還是對高原的天氣捉摸不透,剛剛還是萬里無雲,突然間烏雲密布,暴雨夾著雷聲向峽谷滾來。

與我們這些“外鄉客”不同,已經在這裡駐守多年的某旅旅長張光忠已經習以為常了。他抬頭看了看遠處的雷雨,平靜地說:“高原的天一日四季,就好比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已經是晚上7時了,暴雨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晚上的行動還繼續嗎?”我們不無擔憂地問。

“風雨無阻!只要上級不撤銷命令。”張旅長回答得很堅決。

這次行動對張旅長所在部隊來說意義重大。能否在暴雨夜成功發射飛彈,將直接檢驗部隊作戰能力。上級的硬指標是:要一秒不差地把飛彈送上天。

“夜間發射是對戰略飛彈部隊的特殊考驗,要在漆黑的夜裡精準地把飛彈發射出去更不容易,趕上這種惡劣天氣就難上加難了。”張旅長說完,穿著雨衣一頭扎進雨幕。我們趕緊裹著雨衣跟了上去。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長長的車隊雕塑一般矗立在雨中。身著雨衣的官兵全副武裝地靜候在車旁,沒有一點動靜。暴雨在黑夜中肆虐。

晚上8時10分,兩顆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夜空。上級下達了向某陣地進發的命令。一時間,長長的車隊如雨中蛟龍一般,在微弱的燈光牽引下直撲陣地。

對於科技含量高和發射要求高的飛彈來說,夜間和惡劣氣候曾被視為發射禁區。很多精準的瞄準工作在夜間難以展開,惡劣的氣象條件則直接影響到發射成敗。然而,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官兵清晰地意識到,未來戰爭容不得你“靠天吃飯”,戰爭隨時都有可能到來。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新型飛彈部隊開始了夜間發射的嘗試。從此,不分地域、不分時間、不分條件的各種實彈發射訓練在中國戰略飛彈部隊全面展開。

走出長長的峽谷,駛過一片窪地,車隊在一片黑寂空曠的地域停了下來。

“占領陣地!”

“展開設備!”

“起豎飛彈!”

一道道命令從旅指揮所下達到各發射陣地。頂著頭燈的官兵冒雨展開各項操作。凌晨時分,老天似乎有意為難他們,突然一陣疾風過後,黃豆大的冰雹向官兵和裝備迎頭砸下。官兵像釘子一樣“釘0點25分,發射進入倒計時。偌大一個指揮車內,靜得能聽得到自己的心跳。突然,中央螢幕上顯示某發射車信號出現異常。信號顯示螢光屏上的脈衝信號向上彈了一下,便銷聲匿跡了。

張旅長抓起麥克風大聲命令:“迅速排查故障!”離發射時間不到一分鐘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時間在一秒一秒地減少。通過電台,我們了解到,部隊的技術小組正在現場緊張忙碌。15秒鐘後,指揮車內的對講機傳來總工程師裴志濤的聲音:“故障排除!是導線接頭點因暴雨出現短路!”

“10、9、8、7……”報時員清晰的倒數口令聲迴蕩在高原的夜空。“點火!”伴隨著張旅長一聲令下,一條噴火巨龍拔地而起,撕開暴雨如注的夜空,咆哮而去……

數分鐘後,靶區回報:飛彈命中靶心

網上戰火

與高原戈壁不同,初夏的南方城市用溫熱的風歡迎著我們這些遠方來客。

這一站,我們來到了“戰略飛彈部隊的搖籃”——第二炮兵指揮學院。進入該院作戰實驗室模擬大廳,一幅宏大的飛彈戰爭場面立刻呈現在我們面前。上百名研究生學員分別擔任不同戰位角色,與充當“藍軍”的教授展開攻防。一場沒有預案的飛彈戰打得如火如荼。

置身指揮中心的大螢幕前,戰爭態勢盡收眼底:“紅軍”全線向戰區挺進,但由於裝備數量多,物資攜行基數大,戰線拉長到數公里。“藍軍”盯住這一軟肋,集中優勢火力,猛烈進攻……

遭受突襲的“紅軍”迅速採取“化整為零”的戰法,迂迴佯動,試圖把“藍軍”引向有利於自己作戰的地域。但精明的“藍軍”不肯上當。由於演習地域植被少,“紅軍”經過精心隱蔽的裝備被“藍軍”用先進的偵察儀器識破……“紅軍”立即啟用高技術設備,利用地形地貌與“藍軍”展開周鏇,而作戰分隊則迅速向發射區域開進……

在演練現場,我們看到,由專家教授扮演的“藍軍”偷襲打擊決不手軟。看著被“藍軍”不斷刁難的“紅軍”,我們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好戲還在後頭!”現場指揮的院領導不慌不忙地說。

果然,抵擋住“藍軍”瘋狂進攻後,“紅軍”開始有條不紊地擺兵布陣。占領陣地,起豎飛彈,輸入瞄準數據,核對諸元參數,各種口令聲和鍵盤聲在大廳內迴響。

“實施集火齊射!”

“點火!”隨著“紅軍”指揮員一聲令下,大螢幕上,數枚飛彈同時一躍而起,向目標區飛去……

走出模擬大樓,風清雲淡,花香草美,一派祥和,但剛才激烈的戰爭場面仍久久地在我們腦際盤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