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雪麗

颱風雪麗

1968年的颱風雪麗(Typhoon Shirley),是一個西北太平洋上出現的熱帶氣旋,是少數風眼直接掠過香港市區的颱風。

(圖)颱風雪麗颱風雪麗

形成及途徑

1968年8月17日,一個熱帶低氣壓在馬尼拉以東約1200公里處形成,向西移動。在8月18日上午6時03分(香港時間),偵察機報告在風眼附近的海平線氣壓為991百帕斯卡,該熱帶氣旋被命名為雪麗。形成後的雪麗向西北偏西移動,直吹往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當時,雪麗的直徑為580公里左右。

在8月19日早上(香港時間),偵察機在風眼附近錄得962百帕斯卡之海平面氣壓,雪麗正式增強至強烈熱帶風暴程度。在當日下午3時,一個在呂宋島,位於風眼以西120公里的氣象站錄得每小時74公里風速。

吹襲香港過程

在進入南中國海後,雪麗向偏北移動。在8月20日上午6時10分(香港時間),雪麗位於香港東南約564公里,香港天文台 (當時稱皇家香港天文台) 懸掛1號戒備訊號。當日下午6時15分(香港時間),天文台懸掛3號強風信號。當晚9時,雪麗位於東沙群島東南偏南約130公里,東沙群島錄得約每小時111公里風速。

在8月21日凌晨,雪麗轉向西北移動,直吹香港。當日清晨6時,雪麗位於香港東南約240公里,天文台懸掛7號烈風或暴風訊號 (相等於現今的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訊號)。當日下午,雪麗增強至颱風;在當日下午12時20分,偵察機錄得每小時約140公里的風速。

在當日下午2時49分,天文台懸掛9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並在下午4時10分改掛10號颶風信號。在那時,雪麗位於大老山東南偏南約72公里。在下午5時45分,偵察機錄得每小時約148公里風速。當晚7時至9時30分,雪麗的風眼掠過天文台總部。當時,天文台總部附近天陰密雲和下大雨。同時,錄得風速和颱風本身都開始減弱。當晚7時,天文台錄得968.7百帕斯卡的最低氣壓。

當晚,雪麗繼續向西北移動,並在當晚午夜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同時,天文台在晚上11時45分改掛6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訊號 (相等於現今的8號西南烈風或暴風訊號)。當時,雪麗位於大老山西北偏北約72公里。

在8月22日5時25分,天文台改掛3號強風信號。在那時,雪麗位於香港西北約177公里,在廣東省減弱成一個低氣壓。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於當日中午12時10分除下。

風速及氣壓數據

最接近距離 :天文台總部0公里,澳門東北56公里

天文台總部錄得最低氣壓 :968.7百帕斯卡,瞬時968.6百帕斯卡

澳門錄得最低氣壓 :970.0百帕斯卡

最高風速(一小時平均) :天文台68km/h,橫瀾島124km/h,澳門74km/h

陣風風速 :天文台133km/h,橫瀾島209km/h,澳門130km/h

註解

^ 單位已換算至現今普遍使用
^ 數據已按最新天文台資料而作出更新,而單位則已換算至現今普遍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