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台鎮

頭台鎮隸屬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管轄。位於縣境中部,八家溝上游,北與肇州縣毗鄰。鎮政府駐地距縣城27公里。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頭台鎮名源於駐地頭台屯名。原稱“博爾濟哈台”。博爾濟哈,蒙古語,意為“紫色的地方”。1736年8月(清乾隆元年7月),設立烏蘭諾爾站(今肇源縣新站)至呼蘭城驛路,在額設6台中依次排為第一台,故名“頭台”。中華民國時期,郭爾羅斯後旗設頭台鄉。東北淪陷後,初設頭台保,後改設頭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設定頭台區,1949年改為第五區。1956年3月,設定頭台鄉。同年4月,改隸肇源縣。1958年9月,改稱頭台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頭台鄉。1985年5月,改設頭台鎮。
頭台鎮轄境地處松嫩平原區,全鎮總面積28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8萬畝,牧地23.1萬畝。以農業為主,農牧業結合。鎮辦工業有加工廠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515萬元。頭台鎮位於肇源縣城北,距縣城27公里,林肇公路橫貫於南北,途徑6個行政村。全鎮總面積289平方公里,共10個行政村,32個自然屯,總人口 24,240人,其中農業人口23,120人,勞動力7,954個。現有耕8,088公頃,草原面積12,067公頃,南引和北引工程水系流經境內,水利灌溉面積5,527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65%, 頭台鎮轄10個村:頭台村、團結村、七家子村、瓦房村、三合村、東大村、花爾村、勞動村、仁和卜村、革新村。

經濟狀況

200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具體指導下,在全鎮廣大幹部民眾的共同努力下,較好的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標和工作任務。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14,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4,400元,同比分別增長了5.5%和4.8%。全口徑財政收入達到835.8萬元,其中預算外收入537.9萬元。
一年來,該鎮始終把農民增收作為為民思想的核心,大力發展種植業,重點發展養殖業,兼顧發展勞務業,並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使廣大民眾的收入渠道和領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寬。在種植業上,該鎮積極做好服務扶持和引導工作。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所加強,08年,在勞動村、仁和卜村新建蓄水池2座,在頭台村和仁和卜村組建農機合作社2個,購進大中型農機具13台套,在進步屯、草原屯、永合屯、仁和卜屯和大革新屯新建鮮奶收購站5處。另外,該鎮還協調縣電業局免費為勞動村白羽雞養殖小區改造了用電線路,切實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必要的設施保障。二是種植模式和結構有所最佳化,為了改變落後的種植模式和傳統的種植結構,該鎮認真組織鎮村幹部和部分典型戶先後參觀學習了鎮內外先進的種植模式,進而使烤菸、兩瓜、蕃茄、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面積得以擴大,並採取和嘗試了膜下滴灌,雙膜栽培,間種套種,棚室生產等種植模式,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該鎮還較好地承擔和完成了大慶市玉米膜下滴灌設備安裝使用現場會,全縣玉米膜下滴灌整地現場會以及大慶市秋季旱田整地肇源現場會的深松整地現場和造林整地現場。在畜牧業上,該鎮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原和秸稈資源,大力提倡和積極引導廣大農民走畜牧致富之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截至08年末,全鎮奶牛存欄2,720頭,肉牛存欄870頭,山綿羊存欄3.1萬隻,生豬存欄2.2萬頭,禽類存欄34萬隻。黃牛出欄520頭,山綿羊出欄1.95萬隻,生豬出欄2.75萬頭,禽類出欄110萬隻,累計售銷鮮奶6,800噸。全年畜牧業收入實現7,74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3%。在勞務業上,為增加廣大民眾的勞務收入,該鎮從加強勞動力管理和最佳化勞務輸出服務質量入手,建立了勞動力轉移網站,對全鎮11,000多名勞動力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全年共轉移富餘勞動力8,20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3,9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8%。在招商引資上,該鎮始終將這項工作作為拉動地方經濟成長,拓寬農民收入渠道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多方爭取共引進具有一定規模的項目4個,引資額2,550萬元。一是頭台鎮物流中心項目二期工程,現已完工交付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全鎮流通業的發展;二是節能小區建設項目,52棟節能住房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預計今年10月1日前竣工;三是花爾村種鵝孵化基地建設項目,標準化孵化車間已經建成,今年便可投入使用;四是久勝藝術圍欄建設項目,2008年便已投產。

基礎設施

2008年,該鎮繼續加大公益事業的興辦力度。研究確定了24項42件利民實事,並舉全鎮之力予以實施。一是道路建設,全鎮共修鋪紅磚巷道41條,總里程15.2公里,總投資260萬元;新修邊溝11,000延長米,總投資160萬元;綠化巷道12條,總里程16公里,造林面積近140多畝。另外該鎮還平墊巷道及田間路30多條,總里程近9公里,總投資近7萬元。此外,該鎮還在鎮內主街道、主巷道兩側栽植了花樹,為主街道安裝了4,000延長米的路牙石,並在邊溝上鋪設7,446平方米的蓋板,配備了美觀實用的垃圾箱40個,切實為廣大民眾的生產生活創造了便利的條件;二是自來水建設,該鎮共新打自來水井3口,新上淨化裝置3套,新增自來水用戶420戶;三是沼氣建設,經過多方爭取,該鎮東大村新增沼氣用戶495戶,占全村78 %,並確定了頭台、團結、七家子、勞動、仁和卜5個村為09年的沼氣實施安裝村;四是泥草房改造項目,08年全鎮共改造泥草房275戶,720多間,全鎮磚瓦化率達到52%以上;五是為民服務中心建設,該鎮通過原社會事業服務中心辦公室出售,爭取文化站建設項目,鎮財政出資等形式在原頭台村辦公室院內修建了社會事業服務中心辦公室,室內演出劇場、居民休閒廣場和老年門球場,與臨街處的畜牧綜合服務室、科技諮詢服務室,大眾洗浴室,衛生診療室共同組成了以“三場五室”為一體的“為民服務中心”。

社會環境

該鎮把營造和諧社會環境作為大事、要事來抓。在安全信訪綜治工作上,08年,該鎮全年沒有發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和刑事案件,邪教組織的教育轉化穩控工作進行的也比較順利。另外,該鎮大還積極主動的配合油田企業和縣公安部門嚴厲打擊盜、倒、煉原油行為,並進一步加大對油田企業的服務力度,為境內油田企業的生產作業秩序不斷最佳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08年該鎮被評為信訪三無鄉鎮,全年信訪形勢基本穩定,確保了“兩奧”期間及村兩委換屆期間的信訪穩定。在文化工作上,依託欣悅歌唱團,老年秧歌隊,文化大院,室內劇場等載體和平台廣泛開展文化活動,並較好的配合了龍江劇院及流動電影放映車在該鎮開展的數場演出。在衛生工作上,著重提高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民眾的服務質量,對大病費用核銷實行全程代辦,是全縣十六個鄉鎮中唯一的一家,08年全年共為1,359名大病民眾核銷醫療費用115萬元,為廣大老百姓提供了方便,並節省了時間,節省了路費。在計畫生育工作中,全鎮08年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率達到了96%,得到了縣計生局的認可和好評,廣大民眾的生育觀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社會救助工作上,共籌措基金7.6萬元,救助大學生5人,高中生16人,國中生20人,小學生50人,切實為貧因學生解決了實際困難。該鎮還投入資金5萬元和價值1萬元的物資,為6戶弱勢群體維修房舍10多間,為5名患病民眾支付了醫藥費。該鎮還組織鎮村幹部民眾為仁和卜村身患敗血病的許海岩捐款6,800多元,為四川災區捐款71,878元,捐贈棉被30套,並上交特殊黨費21,179元。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上,充分利用文化大院,青少年活動中心、假日樂園、老黨員之家等載體和平台廣泛開展老少共建活動,切實起到了促進家庭和諧、代際和諧和社會和諧的積極作用。2008年,該鎮被評為關心下一代省級先進黨委,鎮關心下一代常務副主任姚景順同志被評為省級先進個人。

發展狀況

頭台鎮黨委在領導班子建設年活動中,以創建風清氣正、團結奮進、廉潔勤政、務實幹事為內容的“四型”班子為目標,緊密結合本地實際,認真開展“三圍繞、三增強”主題活動,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建設水平。
一是圍繞整章建制抓班子建設,增強執行力。
頭台鎮把建立完善規範的工作運行機製作為增強班子執行力的基礎,重新修訂完善了《黨委議事規則》,進一步細化了黨委議事的程式和內容,切實加強黨委會民主議事、集體決策的作用。制定了以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會議制度、差旅費制度和值班值宿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最佳化機關良好秩序的相關規定》,規範了機關工作秩序。研究制定了《頭台鎮財經管理辦法》和《進一步加強對油田企業服務的決定》,規範了財政預算內、預算外資金和農村經濟管理的運行程式。為進一步調動幹部的積極性,研究制定了《頭台鎮、村幹部崗位目標責任制度》,將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層層分解,分別落實到具體人頭,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考核領導小組,加大對各項工作的監督和考核。通過整章建制,形成了較為規範的機關工作運行機制,保證具體工作的實施有章可循,做到按程式辦事,按制度辦事,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約束和激勵幹部,確保政令暢通,增強了班子的執行力,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落實。
二是圍繞發展經濟抓班子建設,增強凝聚力。
緊緊圍繞發展鎮域經濟、增加全鎮人民收入、最終實現富民強鎮的目標,統一思想、凝聚班子,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確定了促進鎮域經濟發展的二十四項44件利民實事,明確了班子成員分工負責,重點推進。截止目前,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6,118平方米的物流中心項目已開始運作;啟動了鎮內3.9公里主街道鋪裝工程;完成了全鎮1,600畝旱田改水田工程和花爾村抗旱井和七家子村提水站兩個扶貧項目;結合人畜飲水解困工程和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了東大村自來水入戶項目和七家子村有線電視安裝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推動了鎮域經濟發展,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在重點項目推進的過程中,鍛鍊了班子,提高了幹部,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整體合力。
三是圍繞團結和諧抓班子建設,增強感召力。
頭台鎮把維護、促進班子團結和諧作為領導班子建設的核心內容,緊緊抓在手上,積極開展健康的黨內組織生活,黨政主要領導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廣泛的談心談話,通過深入的思想交流,加深了成員之間的了解,增進了感情,促進了班子團結和諧。在堅持民主議事、集體決策、集體領導的基礎上,規範了班子分工,按照班子成員的性格特點,能力特長和崗位責任,明確分管工作,實現責權利相統一,充分調動了班子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日常工作中,組織班子成員和鎮、村幹部開展體育、文藝等健康的集體活動,培養班子成員和幹部的團隊精神,不斷增強班子的感召力。

領導班子

王樹文:負責黨委全面工作。著重抓黨的建設,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及經濟建設,主抓財經領導小組和服務油田工作,直管服務油田辦公室,包東大村。
楊志宏:負責政府全面工作。協助財經領導小組組長著重抓鎮村的經濟管理工作,主抓農業農村、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扶貧開發、統計工作。直管財政所、農村經濟管理中心工作,分管國稅、地稅工作,包團結村。
徐海芳:協助黨委書記著重抓黨的建設、班子建設、幹部隊伍建設和人大工作。主抓紀檢工作,分管常務工作、政法工作、安全信訪工作、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社會事業服務中心、郵政、電信工作,包頭台村。
崔占海:協助書記、鎮長抓服務油田和扶貧開發工作,包七家子村。
楊瑞剛:協助鎮長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教育、衛生、民政工作,主抓武裝工作,包瓦房村。
潘貴生:協助黨群書記抓宣傳統戰工作,包三合村。
於長倫:協助黨群書記抓組織工作,包革新村。
翟樹軍:協助鎮長抓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工作,分管城建工作,工商工作,協助紀檢書記抓紀檢和安全、信訪、綜治工作,包頭台村、勞動村。
楊傳波:協助書記、鎮長抓農村經濟管理工作,包仁和卜村。
袁長山:協助鎮長抓農業農村工作,分管農業中心、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供電所、信用社工作,包花爾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