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火箭

韓國火箭

韓國火箭在經歷了6次推遲發射後,韓國首枚運載火箭開始運往發射場地,預計發射。韓國運載火箭“羅老號”實施陸地機動,運往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外羅老島的羅老宇航中心。“羅老號”工程始於2002年8月,最初定於2005年底完成火箭製造,2007年10月發射。

簡介

韓國火箭韓國火箭

韓國在經過與俄羅斯技術組的協商後,韓國政府最終決定將國內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的發射。如果火箭發射如期進行,那將是韓國火箭發射的“處子秀”。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已開始組裝“羅老號”一級推進器及其頂部。“羅老號”將在剛竣工不久的韓國羅老宇航中心點火發射升空。“羅老號”火箭上將會搭載一顆科學試驗衛星,如果發射成功,韓國將成為一個有能力獨立發射衛星進入太空的國家。

韓國自2002年開始研製的這種輕型運載火箭共分兩級,其中第一級由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幫助建造,第二級由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開發建造。據韓國官員此前透露,韓國花費了數億美元才得到俄羅斯的火箭技術幫助。

這枚火箭原計畫發射,但俄方以試驗裝備軟體有問題為由,推遲了火箭一級推進器的最終點火試驗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羅老宇航中心竣工儀式上說,未來10年內,韓國將努力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他希望“擔負著全體國民希望與夢想”的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能夠成功發射。

韓國的火箭發射計畫引起了華盛頓方面的擔憂。美國方面認為,韓國的火箭發射計畫會讓本來就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雪上加霜。但是,韓國官員們表示,韓國的火箭發射計畫完全是出於和平目的。

發展之路

韓國火箭韓國火箭

1960年韓國從美國獲得了首枚“勝利女神-力士型”(Nike-Hercules)地對空飛彈。

1975年韓國國防部防務發展局研製“勝利女神-力士型”(Nike-Hercules)地對空飛彈的改進型號。

1978年韓國測試了“勝利女神-力士”(Nike-Hercules)Ⅱ型地對地飛彈

1979年韓美簽訂了限制韓國本土發展飛彈的諒解備忘錄。

1987年韓國完成了“勝利女神-力士”(Nike-Hercules)A型短程彈道飛彈的試射。

1989年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建立,並成為韓國機械與材料研究院(KIMM)的會員。

1992年在法屬蓋亞那“阿里安”運載火箭將韓國首顆衛星“韓國高科技研究所衛星”(Uribyol-1)送入太空。

1993年“韓國高科技研究所2號衛星”(Uribyol-2)衛星發射。該年6月,韓國擁有了首枚固體燃料國產探空火箭,名為"KSR-I"。9月,“KSR-I”探空火箭再次發射。

1995年韓國通信衛星“木槿花1號”(Mugunghwa-1)由德爾塔火箭送入太空。當年7月,韓國外交部聲明將不再遵守1979年備忘錄。10月,在初始要求被美國拒絕之後,韓國重申了不再遵守1979年備忘錄

1996年"木槿花2號"(Mugunghwa-2)衛星發射。這年4月,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韓國空間發展基本長期計畫”;8月,衛星照片顯示韓國正準備進行彈道飛彈測試;11月,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成為獨立研究機構;12月,美國官員建議華盛頓歡迎韓國加入飛彈技術控制體系。

1997年韓國第二枚探空火箭“KSR-II”發射。

1998年“KSR-II”探空火箭第二次進行試射。

韓國火箭韓國火箭

1999年3月,韓國國防部表示韓國不會參加美國的反導系統。4月,韓國試射了一枚射程更遠的“玄武”(Hyon Mu)彈道飛彈。同月,韓國航空工業發展委員會發布了它的“韓國航空工業發展基本計畫”。11月,韓國國防部防務發展局宣稱它的地對空飛彈融入了韓國和法國的科技。12月,韓國多用途衛星“阿里郎-1”(Arirang-1)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由“金牛座”(Taurus)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月,“韓國科技創新五年計畫”被總統科技委員會採納。韓國開始評估建立國家空間發展基地的11個可能地點。

2000年2月,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收到了來自“阿里郎-1”(Arirang-1)衛星的首份數據。

2001年1月,韓國外交部稱韓美兩國已經達成協定解除1979年備忘錄的限制。另外,韓國科技部稱該國全羅南道省的羅老島(Oenardo)被選中作為韓國新的航天中心。

2002年11月,韓國探空火箭“KSR-Ⅲ”發射。

2003年5月,韓國和俄羅斯簽訂了初步協定在空間科技方面進行合作。當時的韓國總統盧武鉉打算在該年稍晚時候訪問莫斯科使得此協定正式化。6月,韓國科技部稱,它正在尋求與俄羅斯的航空航天局簽訂一個備忘錄,雙方會在“韓國空間運載器”(KSLV)計畫中的“KSLV-1”運載火箭項目上進行合作。8月,韓國政府正式開始建設本國的首個航天中心,工程計畫在2005年底完成。9月,“科學技術衛星1號”(STSAT-1)發射成功。

2004年9月,韓國和俄羅斯簽訂了政府間空間發展合作協定。

2005年5月,韓國頒布《空間發展促進法》。

2006年7月,“韓國多用途衛星-2”(KOMPSAT-2)發射升空。另外,韓國首個全國產衛星“阿里郎-2”(Arirang-2)由俄羅斯火箭發射升空。9月,韓國陸軍宣布建立飛彈防禦司令部。該司令部將負責研發能夠多次擔負發射任務的火箭系統、地對地飛彈,並將負責防禦來自飛彈和遠程火炮的威脅。10月,韓國和俄羅斯簽訂了關於空間技術合作的技術安全協定。

2007年 韓國製定了空間發展促進計畫和詳細的行動路線圖。10月,韓國宣布2008年將在羅老(Naro)航天中心進行首枚火箭發射。11月,韓國宣布在2020年將發射首枚月球探測衛星。如果計畫成功,將在2025年發射一枚月球探測器

2008年4月,韓國的首位太空人同俄羅斯的兩位太空人一起從中亞的一個航天中心被送入國際空間站。10月,韓國教育部、科技部和美國航天局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決定加強在民間航空航天方面的合作。

2009年2月,韓國宣布將在2012年建成自己的飛彈防禦系統。6月,韓國通過計畫,預定在7月30日羅老(Naro)航天中心將它的首枚運載火箭送入太空。8月,韓國將首枚運載火箭發射的日期定為8月11日。在再三延後之後,韓國最終宣布它的首枚運載火箭將在8月19日發射。

2010年6月10日,等待多時的羅老號終於得以發射,當天發射升空137秒後即失去聯繫,據悉改火箭已經墜毀,火箭上的攝像頭拍到在二級推進器上有火光,這二級推進器恰好為韓國自主研發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