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故城

《水經注》:洛水歷尋中,水南謂之南那,變日上那【也」。 《水經注》解羅水得名,以近那羅之居而名之,非謂尋羅,熱約之居有兩地也。 《春秋,值二十四年(公元前659年)傳》:王出及坎歐。

簡介

位於市區西南25公里魯莊鎮四合村、南村寨、桑家溝沿體水一帶的土地上,當地民眾叫它“城址地”。西周初年,滑國(王室姬姓4O國之一)建都於滑(今河南省瞧陽縣西北),後遷都乾費(今魯莊鎮四合村附近),因此又稱費滑,王室屬級內國。公元前627年滅於秦,鏇為晉有。故城附近的文化遺物極為豐富,內含有仰韶龍山、商、周、漢、等時期的文化,以漢代文化堆積層最厚。在遺址範圍內的馮寨西溝,還有一座“煙雨台”(即氣象台)遺址,現僅存東西長27米、南北寬11米、高5米的長方形土台,上部發現不少磚瓦片,是古人用來觀測天氣的地方。

周尋邑記載

《春秋·昭二十三年(公元前519年)傳):郊那潰。《杜注》:郊、尋二邑皆於朝所得。《水經注》:洛水歷尋中,水南謂之南那,變日上那【也」。鞏洛渡北,有那谷水東入洛,謂之下那,{故有上尋下尋之名」,亦謂之北那。【於是有南郊北尋之稱」有那城,蓋周大夫那取之舊邑也(按:肚,近刻訛作坊)。羅水,謂之長}!I羅(文淵閣校本作長羅}!I),亦自羅中【也」,蓋阿仰」子那羅之宿居,故川得其名耳。《施府志》:羅為釀之子。都羅之宿居即那取之舊邑。《水經注》解羅水得名,以近那羅之居而名之,非謂尋羅,熱約之居有兩地也。

周歡氏邑記載

《春秋,值二十四年(公元前659年)傳》:王出及坎歐。(杜注):周地。《路史》:坎氏,鞏縣東坎富聚,眼雲鞏東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