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與形式

的畫卷,揭示出茅盾重構“革命”之旅,交織著世界主義與國族想像、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婦女解放與性別政治之間衝突與交融的複雜脈絡。 所謂小說形式的“現代性展開”,即通過對小說敘事諸要素——人物、情節、結構與修辭——的歷史化追溯和比較,指出茅盾對“時代女性”塑造的“陌生化”成就。 小說形式的“現代性”預設研究現狀“長篇小說”的“現代性”預設文學“正典化”與研究“範式”“文學現代性”與“文學文化”批評第一章

內容介紹

如何“重寫”像茅盾那樣的“紅色經典”作家?如何重寫“革命”文學?這在當下思想與文學話語幾乎被“全球都市性”主宰時,是有關拯救歷史和記憶的重要課題。
本書的最大特點是“回到歷史”,將作品細讀與跨學科批評相結合,在1920年代末上海爛漫頹廢的市風景線上展示小說中一系列“時代女性” 的畫卷,揭示出茅盾重構“革命”之旅,交織著世界主義與國族想像、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婦女解放與性別政治之間衝突與交融的複雜脈絡。
此書對於茅盾早期小說從《蝕》到《虹》的研究,著重分析女性形象塑造與進化史觀、敘事結構的關係,描述新文學“長篇小說”的形成與展開過程。通過文本細讀與複雜歷史脈絡——革命與都市、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婦女解放與性別政治、五四與鴛蝴——的濃描細寫,給茅盾及其作品做出新的詮釋。
所謂小說形式的“現代性展開”,即通過對小說敘事諸要素——人物、情節、結構與修辭——的歷史化追溯和比較,指出茅盾對“時代女性”塑造的“陌生化”成就。正如他聲稱的,其小說的讀者對象是“小資產階級 ”和“城市青年”,而“時代女性”既以都市日常生活的“新女性”為“ 模特兒”,卻召喚革命的“幽靈”,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左拉、莫泊桑、王爾德、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歐洲“現代主義”的影響。

作者介紹

陳建華生於上海。獲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發表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徘徊在現代和後現代之間——李歐梵教授訪談錄》、《“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帝制末與世紀未》,及文學創作《去年夏天在紐約》、《陳建華詩選》等。

作品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小說形式的“現代性”預設
研究現狀
“長篇小說”的“現代性”預設
文學“正典化”與研究“範式”
“文學現代性”與“文學文化”批評
第一章 小說形式與“整體性”
從梁啓超到五四
心靈與形式:盧卡奇與茅盾
“整體性”語碼
“長篇小說”理論與“進化”意識
第二章 “革命加戀愛”與女性的公共空間想像
“新女性”公共空間想像
張聞天《旅途》:“十月革命”與新英雄想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