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製造業PMI指數

非製造業PMI指數,是指各類服務業在非製造業中的比率。是按照國際慣例,以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代替非製造業PMI綜合指數。非製造業,即服務業,一般被視同為第三產業。

概述 

非製造業PMI指數非製造業PMI指數

中國非製造業PMI體系中,按照國際慣例,以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代替非製造業PMI綜合指數。中國非製造業PMI 調查指標體系的設定,共有10項指數構成:商務活動、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存貨、中間投入價格、收費價格、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業務活動預期。

但同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沒有進口指數,因為中國在前期的調研中,絕大多數企業反映沒有進口活動。中國參考國際上相關研究機構的做法,增加了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和收費價格指數。指標的選取,既適應了同國際接軌的要求,也兼顧了中國的國情,做到了科學性與合理性的統一。

調查範圍

按照新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02),中國非製造業構成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採掘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第三產業。共涵蓋19個門類。

樣本選取

非製造業PMI指數2012年1月中國非製造業PMI指數

借鑑製造業PMI調查機率抽樣法(PPS)。以全國為總體,採用分層PPS抽樣,以非製造業行業大類為層(部分行業大類進行了合併),層內使用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成比例的機率抽樣方法(PPS)。

分類

非製造業PMI指數非製造業PMI指數

非製造業,就是西方國家所說的服務業。在國民經濟核算的實際工作中一般將服務業視同第三產業。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包括除了農業工業、建築業(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細分為1、農業,2、採礦業,3、製造業,4、電力、燃料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5、建築業等五大實物商品生產部門)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個產業部門。即, 

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
3、批發和零售業
4、住宿和餐飲業
5、金融業
6、房地產業
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1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11、教育
12、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1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15、國際組織。

基本區別

服務業與其它產業部門的基本區別是,服務業生產的是服務產品,服務產品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徵。

服務業和第三產業在日常套用上是有區別的。一般地,通過國民經濟具體產業部門如農業、工業、建築業等來描述國民經濟產業部門時,就採用“服務業”;通過國民經濟產業發展層次如第一次產業(簡稱第一產業,下同)、第二產業等描述國民經濟產業部門時,就採用“第三產業”。

增長作用

2012年8月中國非製造業PMI指數2012年8月中國非製造業PMI指數

商務活動指數高位回升,反映出非製造業經濟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更加顯現。

以零售、住宿餐飲等消費性服務業的顯著回升以及信息服務業的活躍,為穩增長奠定了基礎;土木工程建築業新訂單指數回升,表明針對穩增長出台的有關投資政策效應開始顯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