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雞首壺

青瓷雞首壺

青瓷雞首壺,南京博物館藏。雞首壺是魏晉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陶瓷實用器皿,造型特點顯著。

基本信息

簡介

盤口,口壁略束,細頸,圓肩,圓腹,平底,底面無釉。一側肩飾雞頭形流,雞嘴成口,雞頭刻冠劃睛,雙目傳神。一側設圓股狀鋬手,上端與口邊咬合,下端貼於腹部,肩上前後對應設雙系。造型精美,比例協調,線條柔和。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柔潤,釉層較厚,以褐彩裝飾盤口沿邊、點畫雞眼。

鑑賞

雞首壺為古代盛酒器,也有人認為是儲茶器,始見於三國末年,流行於東晉南北朝時期,延續至唐初。早期雞首壺是在盤口壺的肩部貼飾雞首與雞尾,頭尾前後對稱,雞首實心,完全是一種裝飾。東晉時壺身變大,雞首有頸,流口疏通,冠加高,其嘴形也由尖形改為圓形,由裝飾物變為具實用性的張口,開始出現雞尾形壺柄。至南朝時,壺口細長,壺身增高,壺柄高於壺口,在壺的肩部貼塑2個長方形的橋型系,橋型系比條形或繩形更加牢固而美觀。隋代時壺身更加修長,頸部增高,雞首作昂首曲脖打鳴狀,柄有龍形貼飾,與肩幾成垂直。唐代時,雞首壺逐漸消失,而為執壺所取代。“雞”與“吉”諧音,雞首壺延續使用了數百年,反映當時人們對吉祥安寧生活的祈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