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

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

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位於東經110°5′15″-110°17′30″,北緯25°26′20″-25°47′30″之間,在靈川縣的西北部,與臨桂縣的宛田瑤族鄉龍勝縣江底鄉和平鄉興安縣金石鄉相鄰,土地總面積391平方公里。1982年經廣西人民政府批准,同年建立保護區管理站。保護對象以水源涵養林為主。 該保護區屬中山地貌,是越城嶺余脈,最高點鍋底塘頂海拔1722.4米,其次為磨嶺界海拔1475米,五馬山海拔1364米,最低處220米。全境西北高,東南低,山體上部平緩,下部陡險,峰迴溪轉,山巒重疊,溝谷深切,很少堆積階地,地形十分複雜。

基本信息

管理狀況

保護區管理站有專職國家工作人員4人,負責宣傳、發動並組織鄉村民眾,依靠鄉村集體和廣大民眾護林。保護區內現有4個鄉、14個村、135個村民小組、2.2萬人、0.9萬個勞動力,16平方公里耕地(其中水田13平方公里),年產糧食4800噸,統購糧157.8噸,統銷糧666.5噸。年產木材2萬立方米,毛竹100萬根,此外還有柴炭、香菇、木耳、棕片、藥材等林副產品,人均收入400多萬元。保護區距桂林市35公里,境內交通方便,14個村都可通汽車。九屋、青獅潭、公平等3個鄉每天都有定期客運班車到桂林,青獅潭水庫每天有定期客輪去蘭田。
保護好水源涵養林,不僅對改善區內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而且對保護青獅潭水庫,保護灕江,促進農業、水電、航運、旅遊事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物資源概況

(一)植物資源

本保護區森林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287平方公里,其中闊葉林131平方公里,馬尾松林26平方公里,毛竹林103平方公里,杉木2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8.3%,森林蓄積量164.7萬立方米,宜林荒山6.76平方公里,均屬鄉村集體所有。
該保護區的地帶性植被為以殼斗科、茶科為主組成建群種的常綠闊葉林,常見的類型有細枝栲+栲樹-鼠刺 (Itea chinensis)(或網脈山龍眼 (Helicia reticulata))-狗脊群落;細枝栲+薯豆杜英 (Elaeocarpus japonicus)-毛桂 (Cinnamomum appelianum)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山姜 (Alpinia chinensis) 群落;細枝栲+荷木-赤楠蒲桃 (Syzygium buxifolium )-光裏白 (Hicriopteris laevissima ) 群落;栲樹-黃杞(或網脈山龍眼)-狗脊群落;甜櫧+栲樹-杜鵑花 (Rhododendron simsii) +鼠刺群落。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有銀荷木+網脈山龍眼+光皮樺-狗脊群落。天然次生林中有大葉櫟-金狗毛群落和荷木、鴨腳木叢林。馬尾松林則以馬尾松-赤楠蒲桃+杜鵑花-鐵芒萁 (Dicranopteris linearis) 群落為主。人工林主要是毛竹和杉木林,有的毛竹林常有不少闊葉樹種如大葉櫟、羅浮栲等侵入而形成復層混交林。這些森林涵水性能較好,是保護區內重要的水源涵養林。
本區動植物資源豐富,經濟價值高的種類較多。在植物中,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的有馬尾樹、觀光木等;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植物的有閩楠、紅豆樹、青檀、半楓荷、紅椿、任木等。此外還有三尖杉、南方紅豆杉、厚朴、深山含笑、桂南木蓮、廣東白蘭花、檫木等優良樹種。

(二)動物資源

本區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穿山甲、大鯢、林麝、水獺、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大靈貓、小靈貓等。

自然環境概況

本區屬中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據青獅潭水電站氣象觀察記錄,年平均氣溫18.5℃,7月平均27.1℃,絕對最高溫39.3℃,1月平均7.9℃,絕對最低溫-3.3℃。年平均降水量2052毫米,3-8月為雨季,其餘各月的雨量也在50毫米以上,具有雨季長、雲霧多、濕度大、乾濕季節交替不明顯的氣候特點。由於山區地形複雜,小氣候差別也較大,如鍋底塘頂、磨嶺界一帶山上,冬天常有積雪,而石洞、黃權公路沿線在背風面,冬溫夏涼,冰雪很少,因此仍有栽培芭蕉、斜脈暗羅等較耐寒的熱帶樹種在局部溝谷地零星分布。
本保護區的土壤多為砂為砂頁岩發育而成,垂直分布較明顯,海拔500米以下多為紅壤,500-700米多為黃紅壤,700-1350米多為黃壤,1350米以上則以黃棕壤為主。PH值一般在4.5-5.5之間,土層厚50厘米以上的中厚土層占70%,有機質含量3%以上居多,高的可達10%以上,土壤肥力較高。此外,還有小面積由碳酸鹽岩發育而成的石灰岩土。
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位於灕江支流甘棠河上游,保護區內水系發達,水源豐富,主要溪流有東江、西江和七都河,匯入青獅潭水庫,經甘棠河流入灕江,是灕江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有26座水庫,66座電站,38座排灌站依靠它的水源。其中青獅潭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發電、航運為輔的綜合利用工程,庫區集雨面積174平方公里,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4.5%,總庫容6億多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包括臨桂、靈川和桂林市郊的292平方公里農田;電站總容量1.28萬千瓦,每年秋旱季節,靠青獅潭水庫有計畫的放水,調節灕江流量,保證桂林至陽朔的遊輪暢航。

開發情況

靈川縣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和海洋山水源林保護區是桂林市10大片水源林保護區之一。這兩個水源林保護區都分布於灕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水源地帶,保護和開發好這兩個水源林保護區,對灕江的水量保證、水質的保護、桂林市的建設、市區人民的生活和水源林保護區民眾生產、生活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青獅潭水源林保護區位於靈川西北越嶺余脈山區。其地域包括5個鄉鎮23個行政村。青獅潭的水源全部來自周邊的九屋、青獅潭、蘭田、公平等四鄉的水源林。潭下鎮位於青獅潭水庫下游,灕江的上游,是灕江水源靈川段涵養的重點鄉鎮。這五個鄉鎮占地面積725168畝,有林地面積594097畝,占土地面積的81%,其中杉樹面積占7.8%,松樹面積占30.2%,雜木面積點60%,毛竹面積占3%。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為80.9%。
海洋山水源林保護區位於靈川東南部,屬都龐嶺海洋山脈支脈。是其範圍包括海洋、大境、潮田、大圩等四個鄉鎮共21個行政村,主要河流有潮田河澄江河,流經大圩鎮進入灕江。大圩鎮是兩河流經的重要地帶,其兩岸的水源森的保護非常重要。該保護區土地總面積1037079畝,有林面積429163畝,占土地總面積42%,區內森林覆蓋率為42%。
青獅潭、海洋山兩個水源林區,是靈川縣竹、木、柴、炭及其它林副土特產品的生產地,實際上是水源防護林兼用材林區。區內有45個行政村,林農都“靠山吃山”,平均每年砍伐木材24000立方米,竹子85萬根,柴8000噸,產木炭550噸。平均每年因生產木朵,香菇砍木材5000立方米,以及砍竹造紙和加工竹片出售等。難以全封、全禁,致使森林資源日趨減少。對灕江流域訊期分洪,枯水期補水影響就越來越大。為了更有效地保護兩個水源林及生態環境,同時解決好當地民眾,尤其是庫區移民的生產、生活問題,我縣決定以下幾個方面對兩個水源林保護區進行開發保護和利用。
一、為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增加水源林區儲量,增加灕江補水水源點,增加灕江枯水期補水量,增加當地財稅和農民收,解決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灌溉農田等問題,有效地保護好青獅潭的水源林和生態環境,利用青獅潭水源林區的東江、兩江、公平湖流域的支流,均分布於不同的山巒間,水流豐富,落差大等特點,開發小水電。因為要用水發電,就必須要保護好水源林,禁止亂砍濫伐。據初步勘測,庫區周邊的四個鄉可以建小型發電站近30座,僅九屋、蘭田兩鄉就可以建27座,總裝機容量達1.4萬千瓦,還可同步建起27個小型水庫,年可儲水1億立方米,能有效控制青獅? 二、計畫對庫區進行擴大育林面積1千萬畝,以確保水源林區林木的生態平衡及水源林覆蓋面積的增加,增加灕江補水量。另外,建造沼氣池4.5萬座。
三、引導水源林區調整產業結構,儘快形成庫區新的支柱產業,青獅潭水源林區圍繞著青獅潭水庫充分利用水資源實施庫叉養魚和網箱養魚,兩個水源林區,要做好老果園改造,更新優質果種,預計要種5萬餘株優質板粟,3萬株優質梨、青棗等。新種毛竹8000餘畝,毛竹低改10萬餘畝,新種白果2萬株。繼續扶持水源林區原有的林帶,加強管理,增加投入。
這個集環境保護、綠化、扶貧、能源開發、灕江補水、農田灌溉、增加地方財稅收入和農民收入為一體的多元綜合開發系統工程,意義重大,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十分明顯,預計總投資9200萬元。其中能源開發投資3000萬元。水源林保護開發投資6200萬。
這一工程的完成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對灕江補水,桂林市區人民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也會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