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館

上海世博會青海館主題為中華水塔三江源,展館占地600平方米。青海館以西高東低的地理基座、如意造型的崑崙雪峰和接近自然的展示空間,展現三江源是中華水塔,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城市之源的主題。

概述

世博會青海館立體效果圖青海館立體效果圖 世界經濟聯合網 彭勇

青海館主題為中華水塔三江源,展館占地600平米。青海館以西高東低的地理基座、如意造型的崑崙雪峰和接近自然的展示空間,展現三江源是中華水塔,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城市之源的主題。青海館建成後,將呈現“三原心扉”“濕地淨土”“時空瑤池”和“觸手可及”等六大板塊,突出青海“中華水塔”的優勢,通過“三江源”的視覺形象,在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要求下,展現青海“中華水塔三江源”的城市發展之道。

主體造型猶如古篆書“源”字,長江、黃河、瀾滄江在其中“流淌”……青海館昨日啟動施工布展。青海館以“中華水塔·三江源”為主題,講述了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青海館的主體造型由古篆書“源”字演化而來,其形如同現代漢語中的“原”字。“廠”字頭被設計成山峰形象,象徵萬山之宗——崑崙山,山脊處還覆蓋著皚皚“白雪”。“小”字則化身為發源於青海的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江河邊遍布了鬱鬱蔥蔥的羊毛草。此外,在篆書中被寫作“日”的源字中間部分,象徵了我國神話中西王母的居住地瑤池。更為巧妙的是,源字的偏旁則演化成青海館的吉祥物“三原”,即水原、雪原和露原,它們分別代表了水的三種由來——河流發源、雪山上的雪花和草原上晶瑩的露珠,它們將在館內為參觀者講述“中華水塔·三江源”的故事。

青海館主題

江河·生命·城市

青海省參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中華水塔三江源”,按照這一主題思想,所有的設計方案里都突出了“水”字,也就是說,未來建成的青海館內也將是水的世界,就如何巧妙地向世人展現青海三江之水,設計公司都下足了功夫。此外,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就對青海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青海是三江之源,長江黃河瀾滄江哺育了中下游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也滋潤了江河流域大批的城市,在展館內僅僅反映出青海三江之水比較容易,如何體現出江河的“養育之恩”則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設計方案既要新穎、引人,又要便於實施,這是設計公司應該首先考慮的事情。”

隱憂·物慾·博弈

三江源曾經是一個超穩定的生態循環系統,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多樣性集中地區。陽光、雪山濕地河流和生

“中華水塔·三江源”“中華水塔·三江源”

靈之間交換著能量,也交換著誠信,共同維繫著最流暢的供求關係圈。這種曠古未變的平衡格局在離我們最近的這個世紀被打破。地球氣候變暖,冰川開始退縮。森林在消失,濕地在縮小,河流乾涸,湖泊減少,土地涵養水分的能力下降,草原以每年數十萬畝的速度在沙化。源頭之變,禍及整個流域。三大江河中下游地區旱澇災害開始頻繁。1998年,長江三角洲發生亘古未聞的特大洪災,險些吞噬了華南華東,整箇中國被震動,世界也被震動。
而人類依然在局部利益的博弈中競賽著智慧。瘋狂的需求,對三江源的生態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沉浸在現代物質文明成果幸福中的人們很少想到,物慾的無止境膨脹,已成為對三江源最危險的破壞性力量,沒有注意到萬里雲天之外那一片高大陸上頻頻亮起的生態紅燈。

敬畏·回歸·回饋

中國已成為全球13個缺水國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八分之一。中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四百多個城

上海世博會青海館上海世博會青海館

市供水不足,其中一百多個城市嚴重缺水。顯而易見,為水困擾的生活,無論多么現代,都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美好。
城市引領著全社會的生活模式,示範著現代生活一切美好的內涵。但在今天,任何城市的發展,任何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都不能也不敢離開生態安全因素孤立地考慮。水是生態安全中第一位的因素。而三江源,是中國大陸上對生態“最敏感的一塊皮膚”。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這個觀念終於作為歷史的一大進步,被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所接受,並在決策層面上被肯定。
這是人類在危急時刻的覺醒。我們必須回歸——回歸到一個被先民們所恪守的基本價值觀上去,那就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勿忘回饋。在生態問題上歷史走了很長的彎路。所幸今天的三江源還能為亡羊補牢提供足夠的機會。回歸自然,緩解文明造成的內心衝突,是現代人共同的精神訴求。

全方位展示青海成共識

評審現場看到,幾乎所有的設計方案里都展示了青海的方方面面。一家設計公司播放的宣傳短片中,出現了一隻漂

青海館青海館

流瓶,這隻漂流瓶從青海三江之源一直漂到上海的入海口,途中可以看到青海美麗的油菜花、壯闊的青海湖等景色,該公司設計人員告訴記者,他們製作的宣傳片緊扣強衛書記提出的“壯美青海”這一主題,把青海的大美景色展現在世人面前;另一家設計公司也獨闢蹊徑,其製作的宣傳片中出現了一個可愛的“動漫娃娃”,在這個“動漫娃娃”的“導遊”下,人們將青海的美景一覽無餘……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建成的青海館將是一個立體宣傳場所,遊客在展館裡可以通過圖片、短片、實物等充分了解青海、認識青海、走進青海。

知名設計機構參與競爭

自去年底上海世博會青海館展示設計方案徵集工作啟動以來,吸引了大批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參與,其中不少設計機

青海館“源”展館以三大江河為內涵青海館“源”展館以三大江河為內涵

構正在為上海世博會的其他設計方案工作,這些設計機構目前都和青海結下了不解之緣。陝西浮陸文化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總監史彥鵬告訴記者,同為西部地區,他們對青海的風土人情有著一定的了解,這是一種優勢,但也有不足之處,因西部很少舉辦大型國際性的展會活動,他們參與像世博會這樣的大型展會設計還是頭一次,因此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為公司今後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躍獅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為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示進行深化設計,當天該公司前來參加評審會的執行總監黃偉恩是第一次來青海,覺得這裡的天很藍、水很綠,有時間一定會在青海四處走走,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

陸川也為青海館設計出主意

著名導演陸川本打算來青海參加當日的評審會,但因為目前正在籌備電影《南京》的首映式而沒有前來,不過其參與

著名導演陸川作為水晶石聯合體的一員,設計出切合青海館主題著名導演陸川作為水晶石聯合體的一員,設計出切合青海館主題

設計的方案已經到會,據知情人士透露,如果其參與設計的方案能夠最終入選,他將以志願者的身份前來青海拍攝宣傳片。據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項目總監高楊介紹,該公司與上海文廣集團第一視覺、青海省文聯共同組成了水晶石聯合體,推出了共同設計的方案,陸川、馮小剛等著名導演都是該公司的特約導演,陸川曾為創意接連熬了兩個通宵。陸川不僅是國內著名導演,還是一位知名環保人士,他和青海結下不解之緣,曾多次前來青海,並拍攝了影片《可可西里》,自參與上海世博會青海館的展示設計方案以來,已多次來青海進行考察、創作。

古篆書“原”字構成青海館

青海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源頭,可以說,中華文明正是從這裡源遠流長。青海館總設計師郭志剛告訴記者,整個青海館的主體造型就是由古篆書“原”字演化而來,飽蘸著文化的濃墨一揮而就。據他介紹,古篆書“原”中的廠字頭由一道挺拔雄偉的 “崑崙山脈”構築;“原”字中的“泉”由高原湖泊和三江組成;展館的核心是湖泊,“黃河”、“長江”、“瀾滄江”的奔流而過的河水匯成了 “原”字另外三筆。山的宏偉和水的靈動讓一個“水流天上來”的青海館躍然而出。

設計師介紹說,這個簡單的“原”字意義並不簡單。它是生命之源、城市之源、文明之源。水可生萬物,從格拉丹東雪峰第一滴水珠開始,三條江河浩蕩地流淌,也因此哺育了城市,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博大文化。然而,現今“源頭”已被人類的過多攫取而污濁,青海也因此擔負了拯救生態的使命。青海館以“回憶”、“回報”、“回歸”三個篇章分別講述青海省,在“回憶”中追根溯源,在“回報”中講述三江流域孕育的豐饒河湟文化,在“回歸”中展望未來生態城市的發展。青海館地面設計西北高、東南低的地面特點巧妙地和中國地理暗合,三大江流在展館中奔瀉而下,靈動的水流貫穿青海的文明歷程,使青海館氣勢不凡。此外在青海館中,古老的瑪尼石刻、高原湖泊、各種青海雪原風情都將穿插在展館的各個角落。

吉祥物“三原”

遠古文明和現代展望,這些元素如何有聲有色地演繹,並且觀眾互動?青海館請出了它的吉祥物“三原”做使者。“三原”指的是是“水源”、“露原”和“雪原”,據了解,藍色的“水源”、綠色的“露源”和白色的“雪原”將在世博會期間“穿梭”在青海館的各個區域迎接八方來客。與此同時,在展館江河通道兩邊還分布著晶瑩剔透的青海館吉祥物“三原”造型的視頻裝置。 “她的個頭小,只是一個水滴,但她是江生態的守護著,代表三大江河發展的城市文明。”設計師說,“三原”由紅外觸發裝置啟動,當觀眾走進時,“三原”身上的螢幕會播放三江源的身世和家譜,播放中華文明在三江源頭綻放的第一絲曙光,帶動觀眾回憶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把青海館所要傳遞給觀眾的歷史和展望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在青海館內,靈巧的青海館吉祥物“三原”還將和世博會吉祥物“海寶”成為搭檔,海寶是四海之寶,三原是三江之源,兩者共同迎客,更能個人活靈活現的感覺。

展館信息

生態濕地可邂逅藏羚羊

“我們要讓觀眾覺得好看,好玩,好懂,不費力氣地理解。”設計師介紹說。遊客一走進青海館,迎面看到的即是一幅匠心獨運的青海自然景觀。展館通過燈光和雲霧製造技術倒影出江源之境,薄紗在展館頂部堆疊成飄渺的雲霧。在舒雲漫捲、美輪美奐的場景中,遊客走入青海館內部。

當遊客走上青海館內的 “生態濕地”,便置身於一處淨土,土地上覆蓋著鬱鬱蔥蔥的草地、原始的沼澤和清澈的河流,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我們不採用宣傳片的方式,而是要給遊客提供切身的感受,提醒大家珍愛自然。”設計師介紹說,在 “生態濕地”中使用了電腦染色燈和識別器,當觀眾信步在走上河流兩旁的通道時,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清亮亮的河流中將倒映出現藏羚羊的影子,它們探著頭,悠閒地喝著水,魚兒在水中也是 “皆若空游無所依”。 “我們會以一些互動裝置,來向人們傳達我們要保護生態的迫切心情。”設計師說,踏入水流的遊客一旦超出設定的邊界或者同時進入的人群過多時,魚兒就會逃走,綠草也會慢慢變得枯黃,草地上的動物也會無影無蹤,如果人們自覺地與之保持距離並且參觀者保持在一定數量之內,一切又會漸漸復原。

除了親自體驗外,在展館還特別設定了貴賓觀賞和休息平台,當遊客到來時,可以在 “高高在上”的平台上一覽青海館全局,俯瞰三江奔流,體會 “原”字中凝聚的生命力,感受到青海館作為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博大與恢弘

美好城市 “觸手可及”

有沒有親自體驗過 “呼風喚雨”?設計師郭志剛介紹說,在展館中設有一項互動裝置 “觸手可及”,此項互動項目採用多通道和空間觸摸技術,能捕捉人的動作並給予及時反應,以此喚起參觀者的共鳴。

系統中有兩張寬大的螢幕,在茂密的 “青海林區”前,當參觀者對著畫面揮動手臂,喚起水流流入林區,五顏六色的花兒就會在揮舞中綻開,草原在你的揮手中綠意盎然,畫面的中的樹木也隨之茂密蔥蘢。在第二個場景 “海濱城市”中,高樓林立。隨著觀眾揮手帶入水流,綠意在水泥森林中欣欣向榮,水質漸而清澈,畫面呈現的“環保城市”舒適宜人。隨著越多的人前來 “揮手”,就會召喚更多奔瀉的江水流入 “林區”和 “城市”。

這兩幅圖畫相互有交叉有互動,連線成一幅完美的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藍圖。“城市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是城市的未來發展之道,”設計師郭志剛說, “我們想以一種有趣的遊戲告訴人們,建設美好城市、保護三江源的純淨其實僅僅需要你的舉手之勞。”

“三原”和夥伴出演卡通片

走出生態濕地,遊客將置身於“時空瑤池”,“時空瑤池”是一處讓人身臨其境的場景。瑤池坐落於青海館“原”字造型的核心。在展館的設計理念中,“瑤池”承載了人對自然滿滿的熱情。瑤池被設計為一處大型沉浸式夢幻實景劇場,晶瑩透亮的冰錐懸於展館頂部,冰錐漸漸地融化,晶亮的水滴滴入瑤池,泛起層層漣漪。展館內的消防立柱上裝嵌有LED屏,變幻的畫面與館內的場景相呼應,並與整個展館融為一體,構成三江源崑崙山的至高點——“天之極”。展館的頂部裝置有燈光投影儀,光影飛瀉而下,地面上的燈光水景則掀起層層的水浪,似真似幻的布景中,水波浪影川流不息。

設計師介紹,冰錐的水滴注落瑤池,到一定的時間,水滴會“溢”滿瑤池。這時,瀾滄江三條大河霍然點亮。“輝煌的中華文明就是從冰山的水滴開始開始,源遠流長。 ”設計師說。屆時觀眾可在雪域高原的冰天雪地中,欣賞一出環幕電影。在環布展館的大螢幕上,“三原”和看護河流的“玉外婆”、“三青鳥”,以及破壞環境的垃圾箱“三虧”等卡通形象一起,出演一幕環保動畫劇:城市中,一輛垃圾車像河中傾倒垃圾,把河水變得烏黑,髒兮兮的“水原”坐在河邊回憶純淨美麗的家鄉,突然,一隻燕子突然從天空摔落,水原決心去拯救這隻被垃圾箱“三虧”殘害的燕子……環保的寓意在活潑的故事中娓娓道來。

不同觀眾有不同“參觀套餐”

首先,觀眾在新奇中走過雲霧繚繞的高原風情,然後在期待中叩開水原造型的“三原心扉”,在身臨其境的時空瑤池和“觸手可及”的互動體驗中,情感上升到高潮,在參觀尾聲處“石刻心愿”中得到舒緩,給觀眾“餘音裊裊”的韻致,其周到的安排可謂“錯落有致”。

設計師說,青海館整個展區600平方米,預計接待觀眾200萬人次,占世博期間參觀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左右。由於人流量巨大,設計師還嘗試給觀眾設計不同的“參觀套餐”,設計師通過對觀眾的教育程度、行業、年齡、興趣關注度和瀏覽時間等做了周密的分析,將觀眾分為淺層和深層觀眾。展館針對這兩種遊覽群體設計了不同路線:喜歡“走馬觀花”的淺層觀眾可以看過入口處的高原風景、走過濕地後就可以直接走到出口處;而想“探其究竟”的深層觀眾,展館也為其另闢蹊徑,飽覽全館風情。據悉,青海館可同時容納深層觀眾35人,深層觀眾的體驗時間約為7分鐘。如此安排,一方面能滿足參觀的願望,也能防止擁堵現象,同時也能及時地迎接和疏散遊客。

敞開式入口吸引更多參觀者

在世博期間,青海館每天將開放12小時,預計每天可接待參觀者3360左右。設計師分析說,青海館的位置有兩個人流交匯點,大部分人流來自甘肅、青海、陝西館,另一部分來自寧夏、上海、新疆、貴州、雲南館。因此,青海館將入口安置在副通道靠近陝西、甘肅、西藏館的人流交匯處。不過,青海館的位置相對較偏,不在主通道上,為了彌補這一“地利”上的不足,青海館特地採用了敞開式入口,大大方方地將大門打開,希望能藉此吸引到更多的參觀者走進其中。

在功能布局上,青海館不僅能夠做到自然流暢,也能讓展館空間物盡其用,給觀眾提供更多的便捷。在保證展館主題造型完美的情況下,青海館巧妙地安插工作人員休息、接待視窗和設備間,以保證展館在世博會展覽期間的高效能運轉。

2010上海世博會展館一覽

一軸四館
世博軸 | 中國國家館 | 世博主題館 | 世博中心 | 世博文化中心
國家館亞洲阿聯館 | 阿曼館 | 巴基斯坦館 | 哈薩克斯坦館 | 朝鮮館 | 卡達館 | 黎巴嫩館 | 尼泊爾館 | 日本館 | 韓國館 | 沙烏地阿拉伯館 | 斯里蘭卡館 | 土庫曼斯坦館 | 伊朗館 | 以色列館 | 印度館 | 越南館 | 菲律賓館 | 高棉館 | 馬來西亞館 | 泰國館 | 汶萊館 | 新加坡館 | 印度尼西亞館 | 馬爾地夫館 | 東帝汶館 | 吉爾吉斯館 | 孟加拉館 | 蒙古館 | 緬甸館 | 葉門館 | 巴勒斯坦館 | 約旦館 | 阿富汗館 | 敘利亞館 | 寮國館 | 烏茲別克斯坦館 | 土耳其館 | 亞美尼亞館 | 亞塞拜然館 | 賽普勒斯館 | 喬治亞館
歐洲愛爾蘭館 | 愛沙尼亞館 | 奧地利館 | 白俄羅斯館 | 比利時館 | 冰島館 | 波赫館 | 波蘭館 | 丹麥館 | 德國館 | 俄羅斯館 | 法國館 | 芬蘭館 | 荷蘭館 | 捷克館 | 拉脫維亞館 | 盧森堡館 | 羅馬尼亞館 | 摩納哥館 | 挪威館 | 葡萄牙館 | 瑞典館 | 瑞士館 | 塞爾維亞館 | 斯洛伐克館 | 烏克蘭館 | 西班牙館 | 希臘館 | 匈牙利館 | 義大利館 | 英國館 | 保加利亞館 | 黑山館 | 摩爾多瓦館 | 馬爾他館 | 聖馬利諾館 | 列支敦斯登館
美洲
巴西館 | 哥倫比亞館 | 古巴館 | 加拿大館 | 美國館 | 秘魯館 | 墨西哥館 | 委內瑞拉館 | 智利館 | 安提瓜和巴布達館 | 蘇利南館 | 貝里斯館 | 厄瓜多館 | 烏拉圭館 | 巴拿馬館 | 尼加拉瓜館 | 瓜地馬拉館 | 多米尼加館 | 玻利維亞館 | 哥斯大黎加館 | 薩爾瓦多館 | 宏都拉斯館 | 巴拉圭館 | 格瑞那達館 | 巴貝多館 | 巴哈馬館 | 聖文森特館 | 聖露西亞館 | 海地館 | 聖基茨和尼維斯館 | 蓋亞那館 | 多米尼克館
非洲
摩洛哥館 | 喀麥隆館 | 塞內加爾館 | 塞席爾館 | 阿爾及利亞館 | 埃及館 | 突尼西亞館 | 利比亞館 | 南非館 | 奈及利亞館 | 尚比亞館 | 獅子山館 | 幾內亞館 | 幾內亞比索館 | 馬達加斯加館 | 馬里館 | 馬拉威館 | 厄利垂亞館 | 中非館 | 貝寧館 | 甘比亞館 | 模里西斯館 | 茅利塔尼亞館 | 烏干達館 | 蒲隆地館 | 盧安達館 | 查德館 | 尼日館 | 加納館 | 加彭館 | 吉布地館 | 剛果(布)館 | 剛果(金)館 | 多哥館 | 赤道幾內亞館 | 蘇丹館 | 賴比瑞亞館 | 維德角館 | 納米比亞館 | 坦尚尼亞館 | 肯亞館 | 象牙海岸館 | 葛摩館 | 辛巴威館 | 衣索比亞館 | 賴索托館 | 莫三比克館 | 索馬里館 | 波札那館
大洋洲澳大利亞館 | 太平洋聯合館 | 紐西蘭館
主題館
城市人館 | 城市生命館 | 城市地球館 | 城市足跡館 | 城市未來館
地方館澳門館 | 台灣館 | 香港館 | 黑龍江館 | 北京館 | 天津館 | 河北館 | 吉林館 | 山西館 | 內蒙古館 | 遼寧館 | 浙江館 | 江蘇館 | 安徽館 | 上海館 | 湖南館 | 湖北館 | 河南館 | 山東館 | 江西館 | 福建館 | 新疆館 | 廣東館 | 廣西館 | 海南館 | 重慶館 | 四川館 | 貴州館 | 雲南館 | 寧夏館 | 青海館 | 甘肅館 | 陝西館 | 西藏館
企業館中國鐵路館 | 國家電網館 | 韓國企業館 | 可口可樂館 | 上海企業館 | 思科館 | 中國人保館 | 震旦館 | 中國石油館 | 公眾參與館 | 通用汽車館 | 萬科館 | 信息通信館 | 遠大館 | 中國船舶館 | 中國航空館 | 太空家園館
組織館世界貿易中心協會館 | 國際信息發展網館 | 世界氣象館 | 聯合國聯合館 |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聯合館 | 上海合作組織館 | 公共運輸國際聯會館 | 世界水理事會館 | 世界自然基金會館 | 東南亞國家聯盟館 | 全球環境基金館 | 阿拉伯國家聯盟館 | 國際竹藤組織館 | 國際博物館協會館 | 法語國家商務論壇館 | 博鰲亞洲論壇館 | 加勒比共同體組織館 | 非洲聯盟館
城市最佳實踐區寧波案例館 | 西安案例館 | 麥加案例館 | 溫哥華案例館 | 上海案例館 | 馬德里案例館 | 倫敦案例館 | 漢堡案例館 | 阿爾薩斯案例館 | 羅阿案例館 | 澳門案例館 | 成都案例館 | 歐登塞案例館 | 羅阿燈光案例

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館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