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是香港一組燈塔,位於香港島西北方的青洲,其兩座燈塔、歐籍職員宿舍及前看守員房舍已於2008年11月7日列為法定古蹟。青洲燈塔的首座燈塔在1875年7月1日啟用,為進入維多利亞港西部的船隻導航。為香港第二座燈塔(首座為鶴咀燈塔)。

(圖)青洲燈塔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是香港一組燈塔,位於香港島西北方的青洲,其兩座燈塔、歐籍職員宿舍及前看守員房舍已於2008年11月7日列為法定古蹟。青洲燈塔的首座燈塔在1875年7月1日啟用,為進入維多利亞港西部的船隻導航。為香港第二座燈塔(首座為鶴咀燈塔)。

歷史沿革

(圖)青洲燈塔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建築群包括一座建於1875年的舊燈塔、一座於1908年興建的新燈塔、一幢前歐籍職員宿舍,以及一幢前看守員房舍。數十年來,新舊青洲燈塔為數以萬計從西面進入香港的船隻輔航,在香港海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洲燈塔於1875年7月1日啟用,時為香港首座燈塔於鶴咀建成後約三個月。1901年,當時有計畫把鶴咀燈塔的訊號燈搬移至青洲。為此,青洲需要建造一座更高更大的塔樓,以容納鶴咀的訊號燈。

新青洲燈塔建於舊燈塔旁,於1904年動工,翌年竣工。新燈塔建成後,取代了舊燈塔的功能。新燈塔在1970年代已改為全自動操作,一直使用至今。

舊燈塔是細小的圓柱形燈塔,以花崗石建造,高約十二米,門口沿邊飾以凸出的粗面隅石。燈塔的牆上有兩個「十」字開口,供塔內通風和透光之用。這些開口與雕鑿於中古時代歐洲堡壘上的槍眼,十分相似。

新燈塔也呈圓柱形,以花崗石和混凝土建造,高十七點五米,頂部裝設一個鋼鑄訊號燈。整座構築物均髹上白漆,不但令航海員易於看見,而且又能發揮隔熱功能和保護構築物本身。螺旋型樓梯以磚石鋪砌,工藝精巧,並築有美觀的欄桿。入口處和窗戶的頂部,則塑造成平圓拱形,並以灰塑裝飾作為點綴。

前歐籍職員宿舍是燈塔建築群不可或缺的部分。該宿舍相信是建於十九世紀末,當中不乏充滿古典風格的裝飾構件,例如前門的門廊,以飾有改良式柱頭的支柱作為支撐。建築物原本只是單層樓房,於1923年才加建頂層。

前看守員房舍是一幢單層、平頂而呈「L」形狀的建築物,外牆開有平圓拱窗戶,頂部則建有飛檐。

1950年代起,由本地人員代替歐籍人員執行看守燈塔的工作,到了1970年代,看守燈塔的工作更由自動化設備所取代。該兩座宿舍建築物曾一度改建為警察康樂中心。現時,青洲燈塔的前職員宿舍、前看守員房舍連同四周範圍(不包括兩座燈塔)均租予基督教互愛中心作為青少年戒毒治療及康復中心之用。

舊和新青洲燈塔是香港現存五座戰前燈塔的其中兩座。至於其餘三座,位於橫瀾島和燈籠洲的燈塔已於2000年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為法定古蹟,位於鶴咀的則於2006年列為法定古蹟。

舊燈塔

舊燈塔以花崗石建造呈細小的圓柱形,高約12米,門口沿邊飾以凸出的粗面隅石。燈塔的牆上有兩個與中古時代歐洲堡壘上的槍眼十分相似的“十”字開口,這開口供作塔內通風和透光之用。

新燈塔

新燈塔以花崗石和混凝土建造外型呈圓柱形,高17.5米。整座建築物外牆均髹上白漆,除使航海員易於看見之外,且有發揮隔熱和保護建築物本身的功能。螺旋型的樓梯以磚石鋪砌,並築有美觀的欄桿。入口處和窗戶的頂部,則塑造成平圓拱形,並以灰塑裝飾作為點綴。頂部則裝設一個鋼鑄訊號燈。

現況

由於青洲位處偏僻,一般人難以登上該島,因此香港政府於2004年將青洲前警察康樂中心租借予基隆教互愛中心,用作發展青少年福音戒毒,同時燈塔此由島上惟一的居民互愛中心的職員及使用者打理。

圖片集

(圖)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
(圖)青洲燈塔 青洲燈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