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峰國小

靈峰國小

靈峰國小,處於三板橋辦事處,靈峰村,326國道右旁上,巍峨的靈峰半山之中,距城中心五公里,與靈峰古剎、神杉、玉蘭為畔。靈峰國小是靈峰仙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景,其辦學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

基本信息

靈峰國小簡史

地區實驗國小李勇 靈峰國小周國銀 合著
靈峰國小處於三板橋辦事處靈峰村,326國道右旁上,巍峨的靈峰半山之中,距城中心五公里,與靈峰古剎、神杉、玉蘭為畔,是靈峰仙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景,其辦學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

一、解放前的教育

1930—1932年靈峰寺和尚月明先生在此開辦私塾。學生自費,有十餘人,學習的教材主要是《三字經》、《千家詩》、《百家姓》等,一共開辦了兩年。
1933年由項校長(名字不清)承辦了白雲短期國小。由於僧月明開辦了私塾,使舊政府看到了靈峰可以開辦學校,於是在1933年派項校長和僧月明兩人繼續辦學,教師工資、辦公用費以及購買教材的錢由舊政府供給。白雲短期國小有學生30餘人,教材是舊教育部普及文化的專用書,共分4冊。學生分為甲乙兩組,兩年制教程。教學科目分為語數兩科,項校長竭力想搞好百雲短期國小,但是,由於舊政府腐朽無能,拖欠學校各種用費,項校長在靈峰呆了一年便不辭而別。
1934—1935年縣政府派田校長、李校長(名字不清)繼承辦百雲短期國小。
1934—1935年縣政府分別派了田、李二位校長繼續開辦白雲短期國小。兩年中,學生、教師、辦公經費、校舍都沒有增多。田、李兩人都只各在一年而無奈離去。
1936年縣教育局派歐陽家域擔任白雲短期國小校長,達到了舊中國靈峰辦學的高峰。
據學生回憶,歐陽家域是一個知識淵博、興趣廣泛、穿著樸實、舉止彬彬有禮的校長。他剛任職時,所招學生僅40餘人,仍分甲乙兩組。按舊教育局規定,教師校長只由他一人擔任。他是一名精通教學的校長,聘任私塾教師僧月明擔任語文教師,他自己擔任數學教師。學校所開科目打破了過去的格局,增開了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歐陽家域治校有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常規教育,校紀十分嚴格,校風非常純正。星期六、星期天歐陽家域總是要進行家訪,並根據家訪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歐陽家域要求學生每天升降國旗,唱國歌,做早操,教育學生對家長有禮,尊老愛幼,不損壞農民的一草一木,在羊腸小道上要禮讓別人。這種教育使學生學到知識,為人有禮。歐陽家域這個名字傳遍了各地。第二學期招生,學生迅速上升到200人左右,教室仍是兩間廂房,凳子仍由學生自帶。兩年後,他的學生凡是到城裡參加考試都升入了高一級學校。但是,由於時代的黑暗,社會的動盪,舊政府的不重視,再加上靈峰條件的艱苦,歐陽家域終於帶著不安、遺憾離開了靈峰。靈峰百姓十里相送,依依不捨。歐陽家域的離開,使靈峰斷了辦學魂,在此之後八年里再也沒有聽到一點讀書聲。
1948—1949年由民族自然領袖楊炳南、李國安在靈峰創辦了民族邊胞國小——中華國小,由張承堯任校長。
1946年初,舊政府專員周希廉到靈峰游賞,看到靈峰文化落後,風景秀麗,想在靈峰辦學,於是找到民族自然領袖楊炳南、李國安商量。楊炳南、李國安趁此機會找到族中有文化的張承堯。並備酒席與專員會談,得到了專員批准,於1946年8月在靈峰開辦了民族邊胞國小,面向9個縣招生,校長教師一人,工資、辦公用品由行署負責,學生48人,學生除來自9個縣之外,有的還來自雲南的鎮雄、威信、彝涼等地。一年後由於生員不足,張承堯上報行署遷校,得到批准。1948年7月該校遷往燕子口區、小哨鄉大南山,靈峰辦學又處於停滯狀態。在辦學短暫的一年裡,為苗族地區培養了不少的苗族幹部。
據不完全統計,舊中國的靈峰畢業生有以下一些人成為建設新中國的骨幹,樊林曾任黔西縣委副書記,吳學瑜曾任雲南彝良縣副縣長,周純曾任畢節養護總段段長,李大明曾任畢節市民委主任,蘇堯階曾任畢節軍分區中心教員,趙朴曾任畢節縣法院院長,趙瑜曾任威寧縣交通局幹事,龍萬益曾任水城縣公安局局長,王志華曾任大橋公社社長,王志光曾任大橋公社秘書,唐家聲曾在水城縣國小任教,吳學詩曾在畢節四小任教,劉小雄曾任金沙縣財政局局長,王正威曾任黔西商業局局長。

二、解放後的教育

1951年9月再度辦起,招生兩個班,因為生員不足,此校沒多久又停辦了。隨後由靈峰生產隊出面,用糧食當工資招聘了路承權、廖生福、王玉君上課。因生產隊糧食太少,發給教師的待遇微薄,靈峰的辦學也就斷斷續續。
1974年,茶亭青年樊毓章高中畢業後,在玉蘭樹旁借用一戶苗族的牛棚做教室,辦起了民辦班,學生數約80人,其中苗族占一半以上,教師只是他一人。他採用複式教學,開設的課程也只有語、數兩科,課桌凳是簡單的木板、樹樁,工資由國家給,一直延續到1981年。當時,樊毓章被當地譽為“苗寨的園丁”。
1981年秋,教育局調徐幫鳳任校長。連自己在內三個教師,其他二位分別為邱明、樊毓章。這一年招生數為110人,學生來自聯合、堰塘、大坡、大地角、殷官、靈峰等地,分3個年級,由3個教師分別包班。教室是由民委和有關單位撥款在靈峰寺舊址修建的平房一層三間,桌凳基本齊備,沒有教師辦公室。1982年邱明到進校學習,學校增加了肖朝英、陶正文、李先武3個教師。招生擴大,學生增多,靈峰國小成了完小。從這一年起一直到88年學生人數每年都在160人左右,教室又借用村裡的民房兩間。這年徐幫鳳組織苗族學生跳蘆笙舞,參加長春區的“六一”活動,受到區黨政和教育局的好評。同年推薦參加全縣的慶祝活動。活動結束後,受到地縣民委、教育局、婦聯的表彰,獲得大獎。83—84年教師邱明從進校畢業回校,縣教育局派關清道負責修建學校,由民委撥款。這年省電視台來靈峰國小錄了《偏僻山鄉優秀學校》的專訪錄像。85年李先武辭職,學校又增加了熊祥應、王素成兩個教師。同年由關清道負責修建的教室竣工,由縣民委李大明主任及區有關部門領導驗收,85年開始投入使用。85年學校開展農教掃盲工作,先後辦了3期共170餘人,由副縣長周長琦親自帶隊現場驗收,受到表彰。87年8月熊祥應、王素成調離靈峰。88年3月徐幫鳳調出靈峰,靈峰國小由樊毓章負責。
1988—1995年由樊毓章擔任靈峰國小負責人。
1988—1995年這一段時間裡,學生人數約230人,苗族學生同樣占一半左右,教師有9人。其中2個公辦教師,3個民辦教師,4個代課教師。期間,有兩個公辦教師調出靈峰,1個民辦教師到進校學習,畢業生人數有明顯提高。
95年4月,從十四小調樊煥先擔任靈峰國小校長。
樊煥先93年6月由地區師範畢業,分到十四國小任教。95年4月被辦事處調任靈峰國小校長。上任以後,改變了以往只上語、數的單科教學,開起了兩操一課,嚴格按課程標準安排課時量。同時,積極爭取外援辦學,不惜一切到各單位呼籲,這種無私奉獻辦學精神,得到了各單位的認可,紛紛捐物捐錢贊助學校。95年4月,教育學院贈衣物,並救助10個學生;95年8月,地區公路養護總段救助學生4人;95年12月六小贈辦公桌、衣物,市農行贈辦公桌、與現金對學生救助;96年地區郵政局對7名學生救助等。這樣,學生猛增,遠至長春的青豐、大新橋的大坡村,共有275人,苗族學生123人。
95年4月—97年10月教室仍是6間(4間學校平房,2間民房),這段時間,公辦教師1人、民辦2人、代課7人,課桌凳基本齊全。1995年12月在樊煥先的努力下,靈峰國小和六小結成姊妹學校。
1996年,樊煥先看到學生在民房裡上課,白天是教室,晚上是農戶放農具、關雞、鴨的地方,真是急人所急,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學生真是苦啊!於是,四處呼籲,功夫不負苦心人,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肖雲湘親臨靈峰調研。年底,教育局和辦事處撥款11萬修建靈峰國小,占地面積250平方米,兩層、六間教室,兩小間教師休息室。整個校園4.9畝,於1997年11月初竣工,11月底由教育局、辦事處、中心校領導驗收。12月新教學樓投入使用。
1997年9月,從十四小調李勇到靈峰國小任副校長。此時,從師範雙語班分來一人(周國銀),從教師進修學校分來一人(樊旭章),公辦教師為4人,民辦教師2人,代課教師4人。7個班級,263人,苗族學生112人。
1998年3月,對學校操場進行平整,請胡余塊女士對校園進行綠化。
樊煥先管理學校嚴格,她對學生品德教育、常規教育、素質教育尤其重視。他要求學生做早操、課間操。課外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組織教師聽課、評課,每周進行政治學習,要求教師進行家訪。靈峰國小在樊煥先任職的幾年中統考都獲得了優異成績。
1998年9月,樊煥先調到十二國小任副校長,靈峰國小由李勇擔任校長,主持全盤工作。樊煥先臨走時,村民、師生灑淚惜別,十里相送,戀戀不捨。
李勇在任期間,嚴格要求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而是把錢用在刀刃上,用在學校、教師、學生身上,投資美化校園,增添教學設備。深抓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在全辦的學年統考中,名列前茅。
1999年7月由於工作需要,李勇調到三板橋辦事處任團委書記。周國銀擔任靈峰國小校長,主持全盤工作至今。
在此期間,周國銀以人為本,運用新的理念,在教學管理上嘗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夠處於高屋建瓴的勢態,強調要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實效性。在學校管理上,周國銀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同時他又積極向外求援。
2000年修建一間70平方米的教師食堂,解決了教師的午餐問題。
2003年3月中心校撥款1萬元,學校自籌5仟元,修建教學教學樓門前斜面草坪、堡坎。6月,地市婦聯親臨靈峰考察,與美國恆豐集團董事長聯繫,由其出資於2003年9月在靈峰國小開辦“春蕾”女童教學點,對50名女童實行救助。同時地區文化局也救助了10名貧困兒童。同年靈峰國小又與畢節十小結成姊妹學校,十小捐贈靈峰國小桌椅板凳25套,500本圖書。
2004年在辦事處,市團委的牽線搭橋下,“溫哥華祗桓講堂”對靈峰國小捐資6萬元,辦事處匹配3萬元,硬化了操場,修建圍牆,貼教學樓正面瓷磚。6月,又爭取到了畢節市唯一的項目: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贈的一個“安康教室”設施。9月,地區稅務局對10名貧困兒童實行書本雜費救助。
2005年3月地區畜牧局對10名貧困生實行救助。同時在地區畜牧局成員陳勇同志的倡導下,有35名同學分別得到了“中國蘭花網站”、中國人民銀行、江蘇南通分行的贊助。
2005年4月,辦事處任命楊興華為靈峰國小教導主任。
2006年爭取到了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贈的“安康親情圖書站”,彌補了靈峰國小無圖書的困境。
2007年在中心校校長陳華同志與市團委的牽線搭橋下,“溫哥華祗桓講堂”再一次捐資3萬元,學校自籌2萬9仟元,建起了圖書室和實驗室。同年,地區地方稅務局為學校增添了體育設施,購置一副籃球板,三張桌球桌。
2008年,在中心校的幫助下,由樊煥先聯繫胡余塊女士再一次對學校綠化進一步的規範。
學校尊重學生個性,注重教師發展,積極開辦特長班,發揚民族文化。在2003年畢節市“翠屏杯”中小學生才藝大賽中,靈峰國小以豪邁、剛勁的蘆笙舞奪得了第三名;在2005年畢節市第二屆中華詩詞創作大賽國小組比賽中,靈峰國小組織參賽,其作品獲得了第一名;在2007年,靈峰國小代表三板橋組隊參加畢節多彩貴州海選賽,獲得了優異成績,得到了多家單位的讚譽。

靈峰國小地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