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部神將

雷部神將是隨著民間對雷電之神的崇拜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宋代五雷正法出現才形成龐大的系統。

名詞介紹

雷部神將是隨著民間對雷電之神的崇拜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宋代五雷正法出現才形成龐大的系統。
“雷公”是民間對司雷之神的普遍稱呼。雷公始見於《楚辭 遠遊》:“左雨師使徑待兮,右雷公而為衛”。之所以雷公為男性神,是因為震為雷,為長男陽也。而雷出天之陽氣,故云公。

詞語出處

漢代的王充在《論衡· 雷虛篇》中說到漢代圖畫之工,“圖雷之狀,累累如連鼓之形;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推,若擊之狀”。與之配合,又有電母,俗稱閃電娘娘。到五雷正法興起,雷部被賦予代天行令的威權,也出現了一大批雷部元帥,其中最重要的的雷部主帥鄧燮、使者張珏和判官辛漢臣。其他又有如姚天君、陶天君等,也是重要的雷部元帥。原來的雷公、電母則作了他們手下的屬將。在雷部神將之上則有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據《天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雷祖即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一說是黃帝的封號。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
天尊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天尊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雷祖的職能是“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