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簡夫移巨石

雷簡夫移巨石

據宋沈括所編纂的《夢溪筆談》卷十三權智中記載的《雷簡夫移巨石》。雷簡夫,(1001~1067),字太簡,同州郃陽(今陝西合陽)窪雷村人。孝先子。仁宗慶曆二年(1042),杜衍薦為校書郎、秦州觀察判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三五)。歷知坊、閬、雅州。嘉祐二年(1057)為辰、澧州安撫使(同上書卷一八六)。入為鹽鐵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遷職方員外郎。

基本信息

原文

陝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澗中,水遂橫流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縣患之。雷簡夫縣令,乃使人各於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

注釋

雷簡夫移巨石雷簡夫移巨石
1.塞:堵住

2.患:擔憂

3.穿:挖

4.度(duó):推測、估計

5.引入,推入

6.去:搬走

譯文

宋朝時陝西有一次山洪暴發,有一塊巨石落下山澗當中,澗水四處流溢,造成災害。但巨石太大,有如一幢房舍,人力根本無法搬動,州縣深感困擾。當時的縣令雷簡夫命人在巨石的下方挖洞,洞的大小和巨石一般,再順著水勢將巨石堆入洞中,水患也就平息了。

作者介紹

雷簡夫,(1001~1067),字太簡,同州郃陽(今陝西合陽)窪雷村人。孝先子。仁宗慶曆二年(1042),杜衍薦為校書郎、秦州觀察判官(《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三五)。歷知坊、閬、雅州。嘉祐二年(1057)為辰、澧州安撫使(同上書卷一八六)。入為鹽鐵判官,出知虢、同二州,累遷職方員外郎。

沈括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科學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一位非常博學多才、成就顯著的科學家,中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

他還是卓越的工程師、出色的外交家。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尤溪一帶。

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

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

啟示

要達到目的,不一定直接對目標動手硬碰硬,可以迂迴行事。古代例如圍魏救趙,現代例如明升暗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