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

 雲貴高原,Yunnan-Kweichow Plateau 亦作Yun-nan-kuei-chou kao-yuan或Yunnan Guizhou Gaoyuan。
中國西南部高原。在雪峰山以西,大婁山以南,哀牢山以東,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省全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以及四川、湖南、湖北的邊境地區。海拔1,000∼2,000公尺,中、西部高,向北、東、南三個斜面傾斜。北部的烏江、沅江屬長江水系,東部的北盤江、南盤江、柳江屬西江(珠江)水系,元江向西南流經越南(稱江河)入北部灣。由於受河流切割,加以石灰岩溶蝕地貌廣布,高原地貌比較破碎。貴州高原烏蒙山、大婁山、苗嶺等地地形崎嶇,河流切穿處多形成峽谷。雲南東部多斷裂形成的山間盆地,貴州高原也有因溶蝕形成的湖盆,前者如滇池、撫仙湖等,後者如草海等。當地稱山間盆地為「壩子」,是重要的農業地區。高原上山地丘陵占面積的90%。土層薄,尚有大面積宜林荒山。降水較多,宜發展杉木、馬尾松、油桐、油茶等經濟林木,礦產資源豐富。
[編輯本段]【範圍】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00-2000米,是中國的第四大高原。高原西部主要在雲南省境內,山嶺基本上以南北走向為主,如點蒼山、烏蒙山和龍山等;東部主要在貴州省境內,山嶺基本上是東北—西南走向,如大婁山、武陵山等。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西面的雲貴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雲南高原位於哀牢山以東的雲南省東部地區,因其在雲嶺以南,故稱為雲南高原。高原面保存良好。雲南高原上的山地頂部多呈寬廣平坦地面,或呈和緩起伏地面,有“高山頂上路寬大”的說法。連綿起伏的山嶺間,有許多湖盆和壩子。雲南有1200多個壩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為盆地,有的積水成湖。如以昆明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著滇池等許多大小湖泊,被稱為“滇中斷陷湖區”。湖盆四周由於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積,大多數已發育有湖岸平原。這裡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高原的主要農業區。
[編輯本段]【氣候】
貴州高原位於多雨的季風區,雨量充足,因此有“天無三日晴”的說法。由於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許多河流長期切割地面,形成許多又深又陡的峽谷。貴州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為三級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峽谷。高原上最高的一級是山原,以貴州西部最明顯。高原面因長期受河流切割而呈山原形態。在這個高原面下,分布著一些盆地(壩子),最大的是貴陽盆地,是高原上的主要農耕地帶。峽谷是河流長期下切形成的,如烏江河谷深達300—500米,在這裡“對山喚得應,走路要一天”。北盤江打幫河上源的黃果樹瀑布,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等科學手段,測得黃果樹大瀑布的高度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寬101米,其中主瀑頂寬83.3米。瀑流直瀉犀牛灘,水花飛濺,氣勢磅礴,是我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亞洲最大的瀑布。雲貴高原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個被溶蝕的高原,喀斯特地形顯著。雲貴高原上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雲貴高原面上有一層固結的紅色土層(又叫風化殼),表示地面是個久經風化的地面。當它被剝蝕去後,就出露石灰岩,形成大片石芽地。路南石林就是石芽地中發育得最好的一片。這裡奇峰兀立,如柱如塔,如筍如菌,高的10米以上,矮的5—10米。人們在望峰亭或獅子亭眺覽,就可欣賞40多萬畝石林的奇景。
[編輯本段]【地形】
喀斯特地形
雲貴高原分布著廣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它是石灰岩在高溫多雨的複雜化學反應條件下,經過漫長的歲月,被水溶解和侵蝕而逐漸形成的。地下和地表分布著許多溶洞、暗河、石芽、石筍、峰林等稀奇古怪的地貌。雲貴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發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在連綿起伏的山嶺之間,分布著許多小盆地。盆地內土層深厚而肥沃,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高原上的村鎮也都集中在這裡。這種盆地在當地稱作“壩子”。壩子內部地面比較平坦,土層深厚,一般都是農業比較發達、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較大的城鎮也多分布在這裡。高原上還有很多因地層斷裂陷落而形成的“斷層湖”,著名的如雲南東部的滇池和中部的洱海,其面積分別為340平方公里和250平方公里,著名的城市昆明和大理就分別坐落在這兩個湖泊的旁邊。
[編輯本段]【其它】
四川也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
境內人口在義仍以上的民族有漢、彝、藏、羌、回、蒙古、僳僳、滿等十三個。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個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約570多萬,占全省人口總數的7%。彝族彝族是一個勤勞勇敢、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人口眾多和分布較廣的民族。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區,共有彝族154.6萬人。另有24.1萬人分布在攀枝花市的郊區和米易、鹽邊縣,樂山市的馬邊、峨邊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龍、瀘定縣,雅安地區的漢源、百棉縣和宜賓地區的屏山、古藺、敘永等縣。四川彝族自稱"諾蘇"。居住在雲南、貴州的彝族還有許多角稱和他稱。
建國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統稱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支。分為東、西、南、北、東南和中部六個方言區。四川彝語屬北部方言,是彝族最大的方言區。彝文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漢文史書上稱為"爨文"、"韙文"、"倮文"等。彝族與分布在我國西部的古代居民氐羌有著密切關係,是古羌人南下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據漢文史籍記載,西漢時期安寧河流域的邛人和叟人與今天彝語支各族的先民有關,漢王朝在這裡建立了越西郡。唐、宋時期,彝族是"烏蠻"的組成部分。"昆雲貴高原梯田明"、"夷"、"爨"、"烏蠻"等是不同時代對彝族等民族先民的稱呼。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彝族同其他民族一起,共同開拓了祖國西南的疆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對締造偉大的祖國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神的信仰,認為自然界中的山、水、石、風雨、雷電等都有神靈,能嫁禍或賜福於人,人們的生、死、病、痛是因為有鬼作祟。對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現在替父母輩設定靈牌和舉行隆重的送靈儀式。彝族認為祖先死後靈魂照樣存在,可以給活人以禍福,因此要加以崇拜,祈求降福子孫。彝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建國前,盛行包辦婚,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和家支外婚,姑舅表優先婚,姨表不婚的習俗。還普遍存在著轉房制度。男子婚後與父母分居,組成小家庭。世系按父系計算。實行父子連名制,即父名子名世代相連的命名制度。男子都能背誦自己的家譜,有的可背出70多代。家庭財產也遵守父系繼承的原則。
現在,彝族的婚姻制度中落後的習俗己有很大的改變。彝族住房多為土木結構,頂部為雙斜面,覆以小塊木板,用石塊壓住,俗稱"瓦板房"。室內一般隔為三間,並於中屋挖一火塘。火塘周圍栽三石成鼎角,其上置鍋,漢語"鍋莊"。塘內燃火,既是灶,又是冷天取暖的地方。鍋莊旁邊鋪有蔑席,是家庭活動的中心,許多彝族還在住房的一端修築高高聳立的碉樓,適用美觀,堅固耐用,是彝族人民的一種傳統建築藝術。彝族服飾還保留著漢晉時期錐髻、披氈、跣足的傳統風格。彝族男女都穿右衽窄袖貼身上衣,袖口、領口、襟邊都鑲有花邊。女子穿由不同色布鑲成的多褶長裙(漢稱"百摺裙")。男女老幼披羊毛織的"瓦拉"(漢稱"擦爾瓦"),下端有長穗。寒冷時內加羊毛披氈。男子下裝以褲腳大小為顯著特點,"大褲腳"最寬可達85厘米?quot;小褲腳"則僅能將腳伸進。男子頭頂右前方扎纏出細長尖錐狀的"英雄結",彝稱"子帖"。青年女子則多用灰布或黑布作頭帕。壯年和老年女則戴荷葉帽或大頂帽。男女均戴耳環、戒指、手鐲。男子喜歡在左耳佩戴綴有絲穗的紅黃色大耳珠;婦女則穿雙耳,並在領口上戴鏤花銀牌。彝族以玉米、養子、洋芋為主食,肉類喜吃大塊肉。"坨坨肉"和"酸菜湯"是其傳統佳肴。坨坨肉是把豬、羊、牛、雞等肉砍成拳頭大小,煮後撈起濾水,拌鹽、辣椒、蒜、木姜子等調味品。其肉肥而不膩,非常可口。酸菜湯,酸菜用圓根、青菜、蘿蔔葉子曬乾醃酸做成,煮肉時加上酸菜、洋芋,湯菜味道鮮美,別具風味。酒在彝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彝族人民表示禮節、遵守信義、聯絡感情必不可少的飲料。無論婚喪大事、喜慶年節,探親訪友,排解糾紛、結盟起誓,無酒無以成禮,無酒無以成飲。
"彝族漆器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有木胎、皮胎和牛角胎三種,多用來製作餐具、酒器、馬具、武器和家具等。彝族漆器的色彩以紅、黃、黑三色為主,彝族以紅色象徵勇敢、熱烈、吉祥、以黑色表示高貴、莊重和尊嚴,黃色代表美麗、光明和富貴。彝族漆器設計巧妙,製作精細、造型古樸、色彩明快,充分表現了彝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彝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彝族年、火把節等。彝族年無固定的日期,一般在金秋十月擇節日舉行。節日期間,人們殺豬宰羊,走親訪友,祝吉祥慶豐收。過年,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最好機會,人們手拉手跳起歡樂的"達體舞"。同時還進行轉"磨秋"、摔跤、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火把節則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這天,要以村為單位宰殺肉牛分與各戶,每戶還要殺雞,用新蕎面蒸饃,同酒肉一起祭獻祖先靈牌。晚上,人們燃起火把邊走邊唱,在田間地頭巡遊,然後集中到村寨壩子上,舉行盛大的簧火晚會,青年男女盡情歌舞,通宵達旦;老人們則飲酒高談,講述往事。
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鬥牛、斗羊、摔跤、射箭、賽馬、打鞦韆等體育活動。彝族有豐富的文學藝術。彝族文學不僅數量多,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如詩歌、故事、神話、謎語等。其中詩歌形式最為流行,諺語詩(彝語"爾比爾吉")是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一種彝族詩歌體裁。《勒俄特衣》是一部廠為流傳的彝文史詩,它以神話的形式,敘述了宇宙起源,祖先遷徙等故事。它氣勢磅礴、想像豐富、語文樸素,反映了彝族人民藝術創作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才能。彝族的音樂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曲調豐富,優美動聽。舞蹈節奏明快,熱情奔放。民族樂器月琴和口弦深受人們的喜愛,青年男女也常用它來抒發感情,表達愛戀、約會談情和自娛。
新中國建立前,大涼山還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奴隸制度。其社會成員按照血緣關係劃分為茲莫、諾合、曲諾、阿加和呷西五個等級。茲莫和諾合是統治階級,他們既是土地的主要占有者,又是阿加和呷西兩個等級的人身占有者。茲莫(彝語"權力"之意,漢稱"土司"、"土目")是最高等級,為世襲部落首領,元代被冊封為土司,曾統治過整個涼山,明以來逐漸衰落。諾合(彝語意為"黑色的群體",漢稱"黑彝")是貴族,其等級低於茲莫,明代中葉逐步取代茲莫成為涼山大部分地區的統治者。曲諾和阿加、呷西是被統治等級。曲諾(彝語"曲"有"白色"之意,漢稱"白彝")是被統治等級中地位最高的,隸屬於諾合或茲莫。曲諾有較多的人身自由和經濟的相對獨立。曲諾富裕戶雖然占有較多的生產資料和一定數量的阿加和呷西,但其等級不能變,必須隸屬於一定的茲莫或諾合,只能在管轄區內居住,不能自由遷徙,並承受一定的隸屬性負擔。阿加(彝語意為"主子寨旁的奴",漢稱"安家娃子")的等級地位低於曲諾,而高於呷西,一般是由呷西配婚成家的奴隸,他們被限制住在主子的宅旁,隨時供驅使,既沒有人身權利,也沒有自身的婚權和對子女的親權,主子不僅要抽其子女為呷西,而且有權將他們出賣、贈送或處死。阿加的財產主子可任意索取。呷西(彝語意為"主子鍋莊旁邊的手足",漢稱"鍋莊娃子")是最低的等級,他們是阿加子女和從外地擄掠、販賣來的奴隸。他們一無所有,常年住在主子家,從事繁重的勞作。他們毫無人身權利,可被任何別的等級占有,主子可以將他們當作牲畜一樣任意買賣、抵押、奴役和虐殺。
1950年,四川彝族地區獲得了解放,彝族人民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時代,從奴隸制度一步跨進了社會主義社會。藏族藏族是我國歷史悠久、勤勞勇敢的兄弟民族之一。自稱"博"或"博巴",因居住地區不同又有不同的稱謂,如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的?quot;康巴",四川西北部和甘肅、青海牧區的稱"安多娃",四川阿壩州南部和甘孜州東部某些農區的自稱"哥鄰"或"嘉戎哇"。四川藏族共有108.8萬人,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涼山彝族自沃蕕哪糾刈遄災蝸亍4送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