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位於湘潭縣西北,距湘潭市20公里。東鄰姜畲鎮、響塘鄉,南與石潭、楊嘉橋鎮隔雲湖河、漣水河相望,西與湘鄉市、韶山市毗鄰,北與寧鄉縣的道林鎮、大屯營鎮接壤。總面積130平方公里,約為五山、二水、二田、一分道路與莊園。全鎮轄一管區(原楠竹、良湖)、二管區(原煙山)、三管區(原雲湖)三個管區;46個村,2個居委會。2005年全鎮共有18881戶,617個村民小組,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232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479人。耕地面積53523畝,其中水田47237畝,旱土6286畝。潭邵高速公路、320國道、湘黔複線縱貫東西,S208線省道,3條縣道橫跨南北。江南機器廠、省煤炭四處、市林科所、雲湖橋火車站、雲湖橋糧庫、縣矽砂礦、氮肥廠、玻璃廠、看守所、拘留所等中央、省、市、縣設在境內的廠礦、企事業單位38家。七里舖是湘潭市通往韶山、湘鄉的分路口,交通便利,鎮人民政府座落於此地。

基本信息

區域變更

雲湖橋鎮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是1985年1月新設立的建制鎮。雲湖橋在兩晉以前隸屬湘南縣管轄,南北朝齊代撤湘南縣,併入湘西縣,梁代始置湘潭縣,為侯國,屬湘東郡。爾後,雲湖橋一直屬三十九都。據《白志》記載:“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編縣域為二十都,分為八鄉二坊二廂十九里”。雲湖橋屬移風鄉。清代屬七都管轄,清末明初,湘潭縣按地域大小,人口多寡以山水地形分為四鄉十七區,漣水西域為西鄉,原七都屬二區管轄。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實行保甲、西二區全部併入第九區。雲湖橋鄉隸屬第九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將區廢除,擴並鄉、鎮區域。雲湖橋屬銀田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三月一日起裁縮鄉、保,銀田鄉與清溪鄉合併為清田鄉,雲湖橋為清田鄉第一保。

1949年8月11日湘潭和平解放。8月23日建立了湘潭縣人民政府。接管時期,廢除舊的鄉政權,仍保留舊的保甲區劃,改保為村,改甲為組,清田鄉隸屬黃龍區管轄,雲湖橋稱清田鄉第一村,辦公地點設在顏角塘。1950年6月民主建鎮,雲湖橋稱雲湖鄉,辦公地點設在盛家祠堂,屬第三區管轄。1951年5月,全縣改劃為24個區(含今韶山市、株洲縣),雲湖鄉屬第五區管轄,區設印心灣。

雲湖橋鎮雲湖橋
原惜陰鄉(七里舖)屬六區管轄。1953年5月區按地名命名,第五區稱為楠竹山區,原雲湖鄉則劃分為雲湖(辦點地點設在谷湖塘)、飛輪(辦公地點設在盛家祠堂)兩個鄉,均屬楠竹山區管轄。將石潭區的山塘片(現雲峰庵村的一部分)劃歸雲湖鄉管轄。1956年撤區並鄉,將原楠竹山區的雲湖、飛輪兩個鄉與姜畲區的新里鄉、建中鄉合併為七里鄉(辦公地點設在鐵爐塘)。1958年下半年撤鄉鎮,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將泉塘子鄉、清泉鄉、七里鄉、姜畲鎮合併為姜畲金星人民公社,將天鵝、鹹江、望梅、良湖、楠竹、清風、托山、古湖、天台、萬家、雲湖、飛輪、鐵爐塘合併為超美人民公社。1961年4月,將姜畲金星人民公社劃為雲湖橋、姜畲、泉塘子三個公社(1961年9月再分為塔嶺公社),雲湖橋公社辦公地點設在今石井鋪村杉山里(今雲湖橋火車站)。超美人民公社劃分為楠竹山、良湖、煙山三個公社。1961年5月恢復區一級體制,雲湖橋、楠竹山、良湖、煙山4個公社均隸屬姜畲區管轄。1965年,雲湖橋公社遷至新南村六畝沖新址辦公。
雲湖橋鎮雲湖橋鎮乾元宮
1984年2—4月實行政社分開,以公社的範圍成立鄉人民政府,雲湖橋、楠竹山、良湖、煙山4個公社即分別稱鄉人民政府。同年6月,將下屬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稱村民小組。1985年1月雲湖橋鄉改建雲湖橋鎮,鎮轄14個村,2個居委會,178個村民小組。1995年4月28日撤區並鄉,將雲湖橋鎮、楠竹山鄉、良湖鄉、煙山鄉合併為雲湖橋鎮。鎮辦公地點首先租用省煤炭四處轉運站,後遷至原雲湖橋鎮辦公地點。1998年8月又遷至七里舖原湘潭縣委黨校內。

地質結構

雲湖橋鎮雲峰寺
雲湖橋鎮位於湘潭縣西北,屬湘中低山丘陵區,地質結構比較穩定。鎮內地形為低山丘陵區。這些丘陵,海拔多在48至90米之間,地形較為複雜。原楠竹山管區呈西高東低走勢,而良湖管區則相反,呈東高西低走勢,煙山管區呈中高南低、西低走勢,雲湖橋管區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勢。中部的雲湖河,南端漣水河,地勢較低,溪水大部分流入雲湖河、群英河,經過湖江口、渣賜壩匯積於漣水河。煙山村西側的幾個村溪水則流入寧鄉縣大屯營及道林河。

氣候特徵

全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攝氏18℃,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高溫多雨,最高氣溫可達38℃,適宜種植雙季水稻。但往往也容易使沿雲湖河、漣水河一帶發生水災。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多低溫陰雨,常有倒春寒災害性天氣,影響春播。秋季氣候乾燥,雨量偏少,容易乾旱,過早的“寒露風”,均都造成農作物減產。冬季氣溫偏低,偶爾氣溫低於零下3℃,但持續時間短暫。

區域交通

雲湖橋鎮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位於湘潭市西郊,距湘潭市區17公里,沿三二O國道(上海-昆明)往湘潭市只有十多分鐘車程。三二O國道在雲湖橋鎮北部橫貫境中,向東通往長沙、株洲、湘潭,向西通往婁底、邵陽。二O八省道(湘潭-益陽,經韶山)與三二O國道在我鎮七里舖地段相交,形成一個炙手可熱的“黃金三角”,由七里舖往韶山,只有26分里。上瑞高速公路從我鎮境內通過,且在雲湖橋鎮的向紅地段有通往韶山的出口,由向紅至韶山僅有16公里,十分鐘車程。現在江南與韶山的連線線正在建設之中,建成之後,雲湖橋鎮物資的進出將更加方便。鐵路方面,湘黔線(長沙-貴陽)從雲湖橋鎮經過,並且擁有湘潭縣唯一一家貨站。每年雲湖橋鎮的各種產品由此送出,各種消耗品由此進入雲湖橋鎮。該貨站年吞吐能力達100多萬噸,為雲湖橋鎮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雲湖橋鎮還處於韶山、烏石(彭德懷故居)、花明樓(劉少奇故居)三角的中心地帶,是往返三地的必經之地。

自然資源

雲湖橋鎮雲湖天河
全鎮的丘陵區多屬含鐵鋁成份較多的紅壤,偏酸性,肥力偏低。適宜酸性土壤生長的林木主要是馬尾松杉木油茶楠竹等;常綠闊葉林有樟樹;落葉闊葉林有泡桐等,多呈插花式分布。坡地開發,多種植茶葉油茶外國松柑桔楠竹等。鎮內的水田區,沿雲湖河、漣水河及雲湖湖區內,土質以湖泥河流沖積物沉積而形成,故土層深厚,質地疏鬆肥沃。過去,山地居民在山坡上開成梯土,種上紅薯、花生等作物。1984年國家號召退耕還林,植被有所恢復,到2004年,森林覆蓋率達50%。石牛壩、天鵝嘴、建新、鐵子坳、栗山、獅形等地盛產石灰石,是生產石灰、水泥最好的原料。煙山、良湖、雲湖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海泡石儲量無法估量。

雲湖橋野史

雲湖橋鎮雲湖天河
相傳,雲湖橋一帶,遠在明嘉靖年間(1524年—1566年),從靈官廟、北岸、南岸,東至口,湖江口,至古城等地,原為一個汪洋湖泊。據清康熙十九年《湘潭縣誌》記載:“古雲沿湖受烏石四十八泉,灌田四千餘畝,四山環繞,瀦水不淺,間雲氣濱蒙,故云雲湖。”明天啟年間(1621年—1627年),雲湖附近有一老者得夢,有一白衣老翁告之,青龍子欲破湖,求助一臂之力。次日,老者持鳥槍至湖畔,見青白二牛相鬥不休,回憶夢中語,舉槍攻青牛,誤中白牛,二牛下水。頃刻,風雷大作,浪涌瀾翻,遙望堤潰,湖水盡涸。從此,湖泊不見,滄桑改觀矣。後有人立白龍寺。清乾隆舉人,全國著名文學家,詩人張九健(湘潭縣人)曾題雲湖詩於此,詩云:五湖涉盡泛雲湖,雲湖風景五湖無。五湖狀處波濤惡,雲湖雲過情舒敷。雲湖乾涸後,形成了一條雲湖河,雲湖河起源於韶山,流經銀田寺、通湖橋、水魚潭、雲湖橋、湖江口,匯入漣水,可通木帆。為架通雲湖河南北,於雲湖河入口處不遠建有雲湖橋。橋為明成化8年(1472年)盛虎始建,橋長70米,三拱石橋(現為4孔),故名雲湖橋。重修於清康熙中及同治初年。橋下首中額嵌有唐式銅鏡,上有人物故事及喜生貴子等文。“文革”期間被人取出,今藏於湘潭縣文物管理所。橋西,建有焚字爐,橋東建有小集鎮,分為上坡與下坡兩段,街上有乾元宮廟和數戶小商販,為溝通湘潭、湘鄉、寧鄉中途之重要集鎮。近代國學大師王闓運(字壬秋,1833年—1916年),曾居雲湖橋山塘灣湘綺樓,提督王明山(1819年—1890年),曾居雲湖橋石牛塘。

風景名勝

雲湖橋鎮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風景名勝眾多,旅遊資源豐富。雲湖橋位於湘潭縣雲湖橋鎮雲湖村,距湘潭市城24公里。南北橫跨雲湖河,連線雲湖橋、石潭兩鎮。橋為明成化8年(1472年)盛虎始建,橋長70米,三拱石橋(現為4孔)。重修於清康熙中及同治初年。近代國學大師王闓運(字壬秋,1833年—1916年),曾居雲湖橋山塘灣湘綺樓,提督王明山(1819年—1890年),曾居雲湖橋石牛塘。建東村在1957年以前叫廣福村。廣福村改建東村說來有一段“仕逵先生送信,毛澤東安全脫險”的動人故事。湘潭市西40餘里,漣水河北岸有一峰特起,謂之雲峰。峰麓建有一廟,名曰云峰庵。據廟神記載:雲峰庵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由周氏雲鬢公創建。奉觀音真武諸佛,康熙36年重修,乾隆32年再修,增奉白花聖佛一尊。廟前建築富麗,有兩進兩橫、有戲台、有大鼓大鐘、龍燈等物。上棟蓮台觀音當坐,手持淨瓶楊柳,普渡眾生。諸神護法、肅立兩旁。下棟有十八羅漢,韋陀菩薩護法與觀音對坐。下坪建有土地廟、槽門,山上至廟內有數級石階而上,廟前有一龍洞,周圍古木參天。廟門牆上有對聯一首,上聯是:雲擁普陀奇巒環繞九曲蓮花名盛地;下聯是:峰高鷲嶺棋灘戲水舟江勒馬拜佛尊。側聯是:慈航普渡千秋願,萬盞明燈赤子心。在湘潭市以西23公里處,韶山灌區北乾渠有一條長達446米、寬5.5米的渡槽,名叫雲湖天河。雲湖天河自1965年年初開始動工興建,1966年6月3日正式通水。1965年10月華國鋒同志為此題詞:“雲湖天河”四個大字,鑲刻渡槽其中。河下公路橫過。南側有320國道,株六線雙軌電氣化鐵路,漣水全年通航;北側有潭邵高速公路。人來車往,雄偉壯觀。

經濟發展

雲湖橋鎮雲湖橋鎮
雲湖橋鎮位於湘潭市以西,與湘鄉市韶山市毗鄰,是整個湘潭的西大門。面積1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780人,其中城鎮人口16784人。雲湖橋鎮工業基礎雄厚,2005年底,全鎮有工業企業480多家,其中500萬以上規模工業企業11家,實現產值5.4億,實現利潤1700萬,完成稅收700多萬。此外,雲湖橋鎮還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以及企業自發與政府引導形成的產業優勢。湘潭市雨湖區楠竹山鎮插入我鎮中南部,楠竹山鎮擁有我省的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江南機器廠。多年以來,在江南廠附近,許多人依託江南的技術優勢、設備優勢進行各式各樣的機械加工。經過多年的發展變遷後,該地區周圍形成了一個聚集機加產業的群落,其中有專做出口萬向輪的雲龍機械廠,做桁車和塔吊的江宏機械廠,還有僑聯廠、雲楠機械廠等。他們相互之間協同合作,從鑄造、機加、熱處理到產品包裝、銷售,都有良好精細的分工。已初步突現了機加產業的規模效應與積聚效應。雲湖橋鎮還是湘潭縣小有名氣的“水泥建材之鄉”,在雲湖橋鎮範圍內,現有三家採石場(開採石灰石)、五個水泥廠、若干石灰廠和精灰廠,在雲湖橋鎮的石井鋪地段還一個中等規模的建材市場,可以說,水泥、建材、石灰、精石灰的生產過程已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稻穀播種面積8萬多畝,年生產量4萬餘噸,其它經濟作物如玉米、湘蓮、紅薯等播種面積3萬畝。年出欄生豬12萬多頭,年出籠家禽33萬羽,水產品年產量1760噸。

湘黔線貨站附近,近年來農產品、農資、飼料的交易十分活躍,到目前為止,已在此附近建立了一個飼料中轉市場,還有兩家農資生產企業、兩家食用油生產企業、若干麵條生產企業落戶於此,該區域的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效應與初露端倪。七里舖地段因為交通地理優勢,往來人口眾多,隨著近年“紅色旅遊”的興起,該地段的過境人口大大增加,許多人在此興辦餐飲服務業,現該地段的餐飲服務業已小有規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