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營

大屯營鄉位於寧鄉縣東南部,距離縣城45公里,由原石家灣鄉及三仙坳鄉合併而成,名稱源自靳江河畔集市大屯營市(古為兵家屯兵屯糧之地,由靳江河水道可順流直達長沙),東南面與湘潭縣接壤,西南面與韶山市交界。東接道林鎮,北接花明樓鎮。

簡介

大屯營鄉位於寧鄉縣東南部,距離縣城45公里,由原石家灣鄉及三仙坳鄉合併而成,名稱源自靳江河畔集市大屯營市(古為兵家屯兵屯糧之地,由靳江河水道可順流直達長沙),東南面與湘潭縣接壤,西南面與韶山市交界。東接道林鎮,北接花明樓鎮。大屯營鄉轄石家灣、雙湖、江灣、北沖、獅泉、大屯橋、同升、李家壩、同榮、新民、書湖、八里、天井、白洋、韶光、紫林、月湖塘、梅湖、高露、聯湖、鳴鳳、界田、志塘23個村委會,491個村民小組。13129戶,42181人。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水田面積47573畝,旱土面積8396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7380萬元,農業總產值37662萬元,財政稅收26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20%、26.6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元,同比增長280元。 主要產業為農業,盛產水稻,魚,茶葉,菸草。

區劃

大屯營人才輩出,有原政協副主席歐陽欽,清時名將官居一品尚書的周達武,教育家朱劍凡等。
全鄉23個行政村:轄 石家灣、雙湖、江灣、北沖、獅泉、大屯橋、同升、李家壩、同榮、新民、書湖、八里、天井、白洋、韶光、紫林、月湖塘、梅湖、高露、聯湖、鳴鳳、界田、志塘23個村委會。,491個村民小組。13129戶,42181人;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水田面積47573畝,旱土面積8396畝。2003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7380萬元,農業總產值37662萬元,財政稅收26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20%、26.6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元,同比增長280元。 主要產業為農業,盛產水稻,魚,茶葉,菸草。

名人

大屯營人才輩出,有原政協副主席歐陽欽,,清時名將官居一品尚書的周達武,教育家朱劍凡等。
附歐陽欽,周達武,朱劍凡傳記:

歐陽欽簡介

(1900——1978),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

歐陽欽生平

湖南省寧鄉縣人,1900年8月生於寧鄉縣石家灣(今大屯營鄉)同榮村鄧家沖。兒時父母雙亡,由外祖父撫養。1915年考入長沙長郡中學。1918年7月入北京高等法文專修館工科班學習法文和工科知識,結識了毛澤東。1919年3月首批赴法勤工儉學。1920年加入工學世界社,參加了勤工儉學學生的正義鬥爭,研讀了馬列主義學說。1924年2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

國內爆發“五卅”運動。中共旅法支部為了聲援這一運動,組織在法進步華僑向駐法大使館示威請願。歐陽欽同志參與組織並參加了這次活動,結果和許多同志一起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歐陽欽同志受黨派遣,去莫斯科學習軍事。在莫斯科近郊,他與朱德等同志一起,在共產國際舉辦的一個軍事訓練班裡學習了一段時間。

1926年

5月奉命回國參加國民革命,任葉挺獨立團見習軍官,參加了著名的汀灑橋、賀勝橋戰鬥。攻占武昌後,任漢口《民國日報》編輯和湖北省委軍委秘書。大革命失敗後,他轉入黨的地下鬥爭,任中共中央軍事部組織科長、秘書處長,在周恩來領導下完成了秘密護送中共六大代表赴蘇聯開會的艱巨任務。

1931年

1月,進入中央蘇區,任蘇區中央局秘書長,在毛澤東、朱德、任弼時身邊工作。1932年春調任瑞金紅軍學校總支書記、政治部主任。1933年冬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長。1934年夏任紅三軍團六師政治部主任、軍團供給部政委。長征途中,被炸傷左脅、左臂,帶傷長征。到達陝北後,調地方工作,任陝甘省委組織部長、陝甘省工委書記、陝西省委宣傳部長,創辦《西北》周刊。1939年後任陝西省委書記、西北局秘書長。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冀察熱遼分局秘書長、土改工作團團長、旅大地委書記、旅大區黨委書記。
新中國成立以後,任旅大市委書記、市長,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省長,東北協作區主任、東北局第二書記兼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他主持旅大這一最早接管的工業城市,堅持以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為支援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也積累了成功的經驗。1950年隨毛澤東、周恩來訪蘇,蘇聯領導人對他在旅大的工作表示讚賞。黑龍江省是中國工農業生產的重點省份,有國家一五計畫重點工程20多項。他主政黑龍江省以後,從實際出發,提出了團結一致,大抓工業,保證重點,補長短腿的工作方針,使全省工作進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在他的主持下,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援國家經濟建設,超額完成糧食徵購任務,支持開發北大荒,支持油田建設。建國10周年之際,油田第一口油井勝利出泊。當時他激動地建議把油田命名為“大慶”,大慶油田聞名海內外。
他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工作和領導工作,在幹部路線上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方針,團結同志,公道正派,嚴以律己,做好表率。在政治運動中,他堅持原則,頭腦清醒,保護幹部,難能可貴。他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承擔工作的責任,常說:“我是第一書記,有錯誤我負責。”大躍進中,某省某縣大放“衛星”。他說:“必須按照本地情況辦事,那個縣又不是我們的爹!”堅持不學那樣的縣。1965年11月全國批判《海瑞罷官》,他直言反對:“這樣批判,以後誰還敢研究歷史?”“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迫害,獨子也不幸死亡,他仍不屈服,始終不承認自己是“走資派”,斷言“黑龍江省委基本上是好的”。原東北局和黑龍江省委的幹部都說:“歐陽欽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是一個真正共產黨人”。有人賦詩稱道:“犖犖大端儕輩少,錚錚鐵骨幾人同。”

1956年

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78年5月15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中共中央給予高度評價,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歷史記載

歐陽欽的子女:大女兒歐陽曉光:1951年生,現在是科技部農村工作中心對外合作處處長、世行辦的主任。二女兒歐陽曉明:1953年生,任職全國工商聯的經濟部部長。 獨子歐陽湘:文革初期被迫害致死。

周達武

周達武[清]字夢熊(1813-1895),號渭臣,湘軍名將,湖南寧鄉
大屯營(原道林石家灣)人。
清鹹豐四年投湘軍,歷任游擊,副將,總兵,川,貴,甘提督,光緒二十年(1894年)加尚書銜。
工詩,善書法,師顏真卿,輿新繁龍藏寺儈雪堂上人友善。卒年六十八。
附《清史稿。周達武傳》:
周達武,字夢熊,湖南寧鄉人。鹹豐四年,應募入李續賓營,從克岳州、武昌,
累功擢守備。戰湖口,晉都司。達武每戰陷陣,手大旗盪決,續賓異之,使領百人
曰信字營,常為軍鋒。八年,克黃安,擢游擊,賜花翎。從續賓攻舒城,達武率死
士先登,左耳受槍傷,克城後,留守。俄續賓覆軍三河,舒城守軍亦潰,達武以創
重回湖南。九年,石達開圍寶慶,巡撫駱秉章令達武募五百人號曰章武軍,從知府
劉岳昭援寶慶,守東關,屢拒戰破賊。圍解,擢參將。十年,援廣西,克富川平古
城、連塘賊壘,復賀縣,擢副將,加總兵銜。石達開分黨犯永明、柘牌,連戰破之,
擢總兵。十一年,會諸軍克會同,賊走湖北,陷來鳳。同治元年春,從劉岳昭攻克
之,予二品封典。
駱秉章督師四川,調達武從剿。抵涪州,會賊酋周紹勇由大寧竄陝西,達武扼
之窄子口,地當兩山間,令部將李輝武逾險而入,賊潰走,追至大竹安吉場,擒紹
勇及其黨吳崇禮等,檻送成都斬之,賜號質勇巴圖魯。又破郭刀刀於儀隴大儀寨,
陣斬其弟占彪及悍黨馬玉音,追奔至巴州鼎山鋪,擒刀刀,餘黨皆降。紹勇與刀刀
並為蜀中劇賊,至是悉平,授四川建昌鎮總兵,加提督銜。二年,護理提督。
粵匪陳得才圍漢中,眾號十萬,石達開亦由高縣走寧遠,全蜀大震。達武增募
軍四千人,往來游擊。三年,得才之黨梁福成合川匪蔡昌齡由漢中竄甘肅階州,達
武議以剿為防,率師越境,攻克江東水、嚴家灣賊壘。進攻階州,自將台山穴地達
城根,地雷發,城崩,選鋒四百人先入,大軍繼之,遂克階州,斬福成、昌齡。以
提督記名,並頒珍賚。尋平松潘叛番,授貴州提督,仍留防重慶,備滇邊。五年,
剿平馬邊?教匪,斬匪首宋仕傑、熊文才。
六年,捻匪竄陝西,左宗棠咨調會剿,令部將李輝武率三千赴陝。七年,破越
巂倮夷於普雄,進克西昌交腳夷巢,斬級數千,諸夷悉降,賜黃馬褂,晉號博奇巴
圖魯。九年,詔赴貴州提督任,率所部六千人行,沿途平苗砦。先是貴州剿寇仰客
軍,出省城百里即莫能制馭。達武與巡撫議增募至三萬人,分任戰守,由龍里進凱
渡,截上下游賊為二,復都勻,分軍破賊永寧、威寧。十年,遣鍾開蘭攻克麻哈州
之高水塘等地數十砦;遣何世華破粵賊李文彩、苗酋李高腳於都勻、獨山,收復八
寨、三腳諸城,並克鎮寧、歸化及吳秀河、斑竹園諸苗砦,復清平、黃平二城。始
與楚軍席寶田合。十一年,會席軍敗苗酋張臭迷之黨於茶牛坡,斬馘甚眾,降者數
萬。追至冷水溝,生擒賊酋,餘黨李高腳、李文彩竄荊蓬坎,分三路追擊,盡殄之。
旋破群苗於清平香爐山,寶田擒張臭迷。苗疆平,予騎都尉世職。
光緒元年,乞病歸。三年,授甘肅提督。十年,肅州妖民王林倡亂高台,討平
之,斬王林。十九年,萬壽慶典,加尚書銜。二十年,卒官,賜恤,建專祠。
弟康祿,從達武剿賊廣西、湖南,歷保知縣。同治元年,從赴蜀,破周紹勇,
擢知州。四年,從克階州,擢知府。從至貴州,總理營務。十一年,下游肅清,擢
道員。駐軍普安新城,招撫流亡。十二年,會匪煽亂,康祿督親軍百人往討,眾寡
不敵,死之。贈內閣學士,予騎都尉世職,謚壯節。周達武

朱劍凡

(1883—1932)
著名革命教育家,曾名家純,長沙府寧鄉人,王稼祥岳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於1905年毀家興學,以私家園林“蛻園”改辦周南女子學堂,即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市周南中學
1919年投入五四運動,創立健學會,參加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鬥爭,資助毛澤東創辦文化書社。
1920年選為省議員,參加國民黨“一大”,歷任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常委、湖南省政府委員、長沙市政籌備處主任等職。
“馬日事變”後被國民黨當局抄家和通緝。
1930年隨宋慶齡、魯迅等發起組織自由運動大同盟。後病逝。

朱劍凡生平

湖南省著名革命教育家,長沙市周南中學創辦人。
1883年出生於湖南寧鄉。
1900年與魏湘若結婚。
1902年東渡日本,人弘文學院學師範。留學期間,結識黃興、陳天華等,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
1904年回國,到湖南長沙,在寧鄉速成師範擔任教員。
1905年5月1日,捐私宅辦女校,命名“周氏家塾”。
1907年將女校正式命名為周南女學堂。同年,帶領學生參加反對滿清所謂“鐵路國有” 的鬥爭,舉行罷課。
1908年毀家興學,捐獻總值達11萬1千銀元的私宅園林等資產,擴建周南校舍。
1910年將女校改名為周南女子師範學堂,任校長。
1911年帶領學生參加革命活動,鼓動湖南新軍回響武昌起義。
1912--1913年先後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長沙師範校長和長沙市國小校董會會長,後因反對湯薌銘擁袁稱帝被迫辭去一女師校長職務。女學改名為私立周南女子學校。
1916年周南改辦普通中學,正式定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仍任校長。
1918年與徐特立等組成“健學會”,又支持學生辦雜誌《女界鍾》。
1919年團結教育界開展“驅張”(敬堯)鬥爭。支持學生成立“救國十人團”、“國貨維持會”開展活動。同年還擔任湖南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籌款組織負責人。曾被省當局以“過激黨”罪名下令通緝。
1920年邀請毛澤東同志住校,討論社會問題,並資助他辦文化書社。
1923年兼任長沙師範校長,後赴廣東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北閥準備工作。在廣州任中央政治訓練班教務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顧問。
1926年返長沙,任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常務委員,並擔任長沙市市政籌備處處長兼長沙市公安局局長,市政府成立後任市長。“四一二”後,組織省城聲討蔣介石反革命罪行大會,擔任大會主席。
1928年東渡日本。
1929年回上海,簽名於魯迅、宋慶齡關於成立自由大同盟的倡議,作為發起人之一。參加地下工作,以寓所作為黨組織秘密接頭和會談地點。
1932年夏,因胃癌逝世,葬於上海公墓(1953年遷葬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張唯一

為朱劍凡題寫墓志銘曰:樹植女權,肇公之業。擁護革命,竟公之節。全公業者有夫人之懿德;成公志者公己寄期望於嗣哲。物化歇墟,魂縈新國。公之精神其不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