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8所之一的全國高職高專優秀院校和16所之一的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管、文、商、藝並舉,多學科、綜合性的院校。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1952年始建,其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雲南省首批中專學校——雲南箇舊礦業技術學校;

1954年遷至昆明市後改名為昆明有色金屬工業學校,隸屬於國家重工業部,

1958年學校更名為昆明冶金工業學校,隸屬國家冶金部,學校因發展良好而被評定為國家重點中專,成為全國知名的三所冶金工校之一;

1985年成立了雲南礦冶專科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運行機制;

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由部屬院校變為省屬院校,成為雲南省唯一的省屬高等工程專科學校;

2004年7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雲南省建築材料工業學校和雲南流通經濟學校整體併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學院現況

學校位於四季如春的昆明市區,是綠樹成蔭、環境優美的“昆明市文明單位”。

現在,學校教職員工總數達到900多人,其中擁有教授9人,副高以上職稱的270多人,在校學生近萬人;學校占地面積30多萬平米(近500畝),不含土地的淨資產達到了近2億多元。

風雨五十鑄輝煌,學子5萬譜華章,學校在50多年的辦學中已為雲南乃至全國培養畢業生50000餘人,昔日的學子,如今成為祖國各條戰線上的骨幹。

綜合實力

學校成功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知名人士擔任學校顧問和外聘專家,通過校企、院校、縣校等合作形式,擁有300多個校內外實驗、實習、實訓場所,擁有微機兩千台,建立了有90多間教室聯網、“四位一體”的多媒體電視教學輔助系統,建成了雲南省一流的“電子電氣實訓中心”、“現代測繪實訓中心”和“環境工程實訓中心”,其中通風實驗室是國家高校先進實驗室,“現代測繪實訓中心”被命名為“ 雲南省示範性實驗室”。學校同時還建有雲南省一流的校園網和一流的數字圖書館,圖書館藏書70餘萬冊,其中21萬多冊電子圖書可在網上閱讀或下載。

師資力量

學校教學設備先進,師資隊伍朝氣蓬勃,設有15個教學部門,專任教師600多人,副教授以上高職人員270多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教師160多人;學校經雲南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批准成立了第155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使該校成為可開展職業技能鑑定的主要高校,可對430多個工種進行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和技師及高級技師資格培訓鑑定。2003年到現在是雲南省高校唯一可以開展維修電工高級技師,工程測量、採礦、冶煉類技師的培訓和鑑定的機構。2004年,學校被雲南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確定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之後,學校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首批推進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家級百所試點職業院校之一。截止2005年10月,經該校進行技能培訓鑑定,已有2萬多人取得了相應的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和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

開設專業

學校開設高職專業60多個(即:礦物資源工程、冶金工程、機械工程、辦公自動化設備、套用與維修、汽車運用技術、電氣工程、計算機與套用、測量工程、建築工程、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建築裝飾技術、公路工程、環境工程、物業管理、企業管理、會計、英語、基礎工程施工與管理、房屋設備安裝、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及網路、市政工程管理、環境藝術設計、電子商務、導遊、建築水電工程、分析測試技術、地理信息套用技術、機械製造工藝、地理信息套用技術、分析測試技術、土木工程、機電技術套用、資產評估與管理軟體開發技術城鄉規劃與建設、商貿英語、項目管理、電腦藝術設計、建材機械設計與維修、物流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工程地質勘查等),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學改革試點專業3個。1999~2005年學校擁有國家級課題、省部級課題、市廳級課題、校級課題、橫向課題共300多項,近5年編寫出版教材和專著340餘種。

歷史業績

學校經過多年特別是1999年以來的努力,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主要表現為:

六年實現了“八個迅速”:與1998年相比,一是學生規模迅速擴大——高職在校生從2000餘人擴大到近萬人。二是辦學專業迅速發展——高職專業數量從10個發展到近60個。三是固定資產迅速增長——學校主要通過政府政策支持和銀行支持貸款辦學,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增長到2億多元。四是微機數量迅速增加——從300多台增加到2000多台。已經配到每個辦公室和每個教研室。校園網的推廣使用推動了學校管理逐步邁向無紙化辦公。五是師資隊伍迅速加強——專任教師數量從1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副教授以上高職人員從40多人增加到270多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從10多人增加到160多人;教師參加科研的項目從6項增加到近300多項,教師參與全國通用高校教材編寫的人員從2人增加到340多人,其中80多人擔任主編,120多人擔任副主編;截止2004年學校已擁有“雙師型”教師246名,骨幹教師119名,專業帶頭人36名,學術學科帶頭人24名,雲南省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省級各類專家20多人,國家級專家4人。六是辦學條件迅速改善——學校不等不靠,爭取銀行貸款和自身滾動發展,六年共投入近億元改善教學條件,現已形成能同時容納10000名左右在校生的食宿、教學、實訓基本配套且環境優美的辦學條件。七是軟體建設迅速跟上——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學校通過在全校範圍內全面開展“雲嶺先鋒工程”、“人文素質教育工程”、“人才強校工程”、“細胞工程”、“愛心工程”、“暖心工程”、“用心工程”和“青年雲嶺先鋒工程”,2005年,學校又及時實施了打造一流人才隊伍的“創新工程”、“精品工程”和“名師工程”等,做到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發展,全校已經形成了“風正、心齊、氣順、勁足、人氣旺”的良好態勢。八是招生就業迅速看好——2003年新生報到率高達92.13%。2004年招生超過3000人。近三年平均就業率超過90%,2003年就業率達到90.55%。2004年高職畢業生有1294人,學校為畢業生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到2004年底就業率就達到93.03%。2005年,學校辦學品種突破9種,招生3500人左右,畢業生人數在超過往年的情況下,就業率達到了93.6%,

社會成果

繼學校1999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雲南省首批舉辦高職教育的高校以來:

——2000年順利通過雲南省高職專業辦學資質評價,成為雲南省高職辦學首批合格高校;

——2001年成為全國獨立建制高職院校中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16所之一而雲南省唯一的國家重點建設示範高職院校;

——2002年學校成功舉辦50周年校慶,贏得廣泛的社會聲譽並成為首批 “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50個成員之一的高校,被省政府領導稱為高職高專的排頭兵;

——2003年又成為全國首批且全國28所院校之一而雲南省唯一的“全國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高校之一,學校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組全體專家的一致好評和推崇,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1400多所高職院校中首批8所之一的全國優秀高職高專院校;

——2004年,被確定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被評為雲南省高職院校唯一的“兩課”優秀院校、被再次評為“雲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被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確定為“全國首批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國家級百所試點之一的高職院校”;學校在和同濟大學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合作中被同濟大學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確定為“中德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2005年經雲南省教育廳批准,與澳大利亞墨爾本職業技術及繼續教育學院合作共同培養高職學生; 2005年初,學校又被雲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所之一的“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試點高校”;2005年5月26日學校又迎來了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院士及雲南省委丹增副書記、雲南省人民政府吳曉青副省長等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教育部職成教司劉占山副司長、雲南省委副秘書長段躍慶雲南冶金集團總公司陳智董事長、雲南省教育廳何天淳廳長、和福生副廳長、羅嘉福副廳長等領導蒞臨該校視察和指導工作。

2005年,雲南省高職高專研究會成立,該校被選為理事長單位;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在該校召開,成立了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高職高專創新工作委員會,該校被選為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和高職高專創新工作委員會理事長單位。

所獲榮譽

國家類獎勵有好幾個:

1、校長夏昌祥教授被授予“中國職業教育百名傑出校長”光榮稱號(全國1千多所高職高專院校僅25位校長獲此殊榮)。

2、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學校榮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3、學校被評為“全國高校公共關係教育先進單位”。

4、學校被評為“全國後勤工作先進單位”。

5、學校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6、學校高職教育研究所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7、學校團委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志願者先進協會”。

省級獎勵也有不少:

1、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校‘兩課’評估優秀學校”;

2、學校被評為“雲南省德育教育先進集體”;

3、學校被評為“雲南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一等獎);

4、學校被評為“雲南省再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5、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進單位”;

6、學校科技處被評為學校被評為“雲南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7、學校圖書館被評為“雲南省高等學校先進圖書館”;

8、學校被評為“雲南省高校黨風廉政建設二等獎”;

9、學校連續三年被評為“雲南冶金集團總公司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發展理念

在幾十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以學歷教育為基礎,以崗位技能培訓為重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的辦學指導思想,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各類專業建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

發展規劃

學校目前正圍繞“雲南省高等教育改革試點高校”這一機遇,通過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將在“上規模、上水平、上層次”等方面有更大發展,促進學校“三個文明”同步發展和學校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推動學校在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界繼續處於全國先進和領先地位,爭取為雲南乃至全國高職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