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狹口蛙

雲南小狹口娃生活時背部土棕色,鑲有米黃色細邊的深棕色斑紋對稱分布其上,始自兩眼間,呈倒置三角狀,後端在枕部分叉,向兩側斜行至胯部,斷續不一,體側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深色斜縱紋,生活于山區水域附近。群體數量多,雨後鳴聲大,易於捕捉。分布於越南和中國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形態描述

雲南小狹口娃雲南小狹口娃

雄蛙體長3.2 cm,雌蛙體長4.5 cm。頭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短而圓,不超出下頜;吻棱不顯,上頜具齒,松果體不顯;具鼓膜;顳褶明顯;犁骨齒髮達,在內鼻孔後方左右橫置成一長條;舌圓形,微具缺刻,後端游離。 前肢長;皮膚較光滑。背部具疣粒,或呈狹長細疣,平行排列;口角後及肩部前方的腺體發達。生活時背部土棕色,鑲有米黃色細邊的深棕色斑紋對稱分布其上,始自兩眼間,呈倒置三角狀,後端在枕部分叉,向兩側斜行至胯部,斷續不一,體側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深色斜縱紋;胯部有一對醒目的深色眼點狀斑;四肢均有橫紋;腹面全為不規則雲狀斑,部色深。蝌蚪體扁平。口位於吻端,無唇齒或角質頜,口緣膜狀;孔黑點狀,相距極近;眼小,位於頭部兩極側;出水孔位於腹後部中線上。

分布區域

分布於越南和中國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可能出現於寮國緬甸。多見於山區水域附近。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700至2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昆明

生活習性

生活在海拔1900~3100米的山區,五六月份大雨後的夜晚常大量出現。群體數量多,雨後鳴聲大,易於捕捉。

生長繁殖

6月可採到卵及蝌蚪,卵產於水塘邊淺岸處的水草上或落在水內的樹枝上,成單行貼上於枝條上或成片狀連在一起,卵徑1.5-2.0m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