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革命

雪松革命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身亡,黎巴嫩約6萬名示威者聚集在貝魯特市中心要求政府辭職,要求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巴嫩。美國國務院將黎巴嫩的街頭示威命名為“雪松革命”。“雪松”指《聖經》中記載的黎巴嫩大樹,是幸福的象徵,也是黎巴嫩國旗上的標誌。

遊行開始

雪松革命雪松革命

2005年2月黎巴嫩反對派發起了遊行示威。反對派竭盡所能地將各類人群團結在自己周圍,將他們吸引到烈士廣場。反對派領導人表示,他們所遵循的是烏克蘭橙色革命”的模式,這可以從示威者的行動中體現出來:牢牢占據貝魯特中心烈士廣場,不與安全人員發生衝突,全部手舉帶有雪松標誌的黎巴嫩國旗……

遊行影響

持續進行的反抗示威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在國內外的巨大壓力面前,黎巴嫩政府已經很難再招架下去。2月28號,黎巴嫩議會在貝魯特舉行了自哈里里遇刺以來的首次會議,對這位前總理的遇刺事件進行討論。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黎巴嫩政府總理卡拉米提出了辭職。他在會議上表示,自己的政府在議會辯論中經受了太多不公的批評和譴責,為了整個黎巴嫩人民的利益,所以才決定帶領所有的內閣成員辭去職務。

然而,在政府總辭職之後,反對黨方面並不滿足。當天夜間,反對派領導人說,政府辭職只是他們鬥爭的第一步,他們還要繼續舉行抗議,要求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走軍隊和情報官員,並公布前總理哈里里遇刺事件的真相。著名反對派領袖瓦立德·賈姆布拉特在向烈士廣場的示威民眾演說時強調說,“透過反抗,你們已經為歷史寫下新頁”、“現在讓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享有主權且獨立的黎巴嫩”。他說,黎巴嫩人民希望成為敘利亞人民的朋友,但是前提是敘利亞必須先撤軍,而且是立即撤軍。
在卡拉米政府宣布辭職後,美國白宮很快發表談話對此表示歡迎。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說,“我們相信新政府的產生將完全按照黎巴嫩憲法進行,完全能夠反映黎巴嫩人民的願望,而且不會有外部勢力的干預。”有分析人士認為,白宮的表態表明,美國無疑是要在黎巴嫩“雪松革命”中插一手,撈一把。

顏色革命以及衍生知識

顏色革命,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1世紀初期一系列發生在獨立國協國家和中亞地區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這些有著明確政治訴求的活動,背後一般都有外部勢力插手的因素,經過社會動員,往往導致持久的社會對立和動盪,給執政者形成強大壓力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