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紋

雜寶紋,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吉祥紋樣,始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所取寶物形象較多,元代有雙角、銀錠、犀角、火珠、火焰、火輪、法螺、珊瑚、雙錢等,明代又新增祥雲、靈芝、方勝、艾葉、卷書、筆、馨、鼎、葫蘆等。因其常無定式,任意擇用,故而稱雜寶。

一種典型的瓷器裝飾吉祥紋樣,始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所取寶物形象較多,元代有雙角、銀錠、犀角、火珠、火焰、火輪、法螺、珊瑚、雙錢等,明代又新增祥雲、靈芝、方勝、艾葉、卷書、筆、馨、鼎、葫蘆等。因其常無定式,任意擇用,故而稱雜寶。也有任取其中八品組成紋飾者,稱八寶,但不同於八吉祥紋。元代雜寶紋多作輔助紋飾描繪在器物肩部或脛部的變形蓮瓣內。明代雜寶紋多散於主紋的空間。清代雜寶紋除作輔紋外也有用作主紋的,如清雍正仿成化青花八寶紋高足杯,即在杯身的主體位置繪畫方勝、銀錠、火焰等雜寶紋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